:::
除了預測示警外,面對土石流、颱風等天然災害,我們可以利用科技做什麼?目前運用科技在防災、救災的情況多嗎?關於災害規劃的功用及使用方法,我們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蔡宗翰教授進行說明。
問題一:除了預測示警外,面對土石流、 颱風等天然災害,我們還可以利用科技做些什麼?
臺灣常發生的災害,就是颱風、地震跟淹水,科技其實可以幫我們做很多的事,他可以幫我們防災,或者是用來減災,那防災、就是在災害發生之前,我們就先做一些預防的措施。
比如說可以用AI來檢測建築物或是堤防到底安不安全,或者說河流有沒有一些土石流的跡象,這個都是可以用影像分析的方式把它找出來的。
當災害發生的時候,科技可以幫我們救人,比如說他可以用無人機在天空上飛,然後去找哪邊有受困的人,這在之前的話其實蠻困難的,但因為無人機就算掉下來,損失也是還好的,我們就可以用無人機到處去找,然後拍攝影像,用AI把可能是人的地方辨識出來。
還有就是科技可以幫我們做通訊的保障,我們知道在大災害發生的時候,手機信號是不通的,這時我們可以用衛星通訊來保持聯絡。
問題二:利用科技做大數據的分析對於災害防範有什麼幫助?
大數據就是一個超級大的預言水晶球,比如說過去發生很多地震,我們可以把地震的數據累積起來,當感測器偵測到跟以前類似的一些模式時,我們就知道,接下來可能會有地震,所以我們就可以更精準預測出何時可能會發生多大的災害、多大的地震,這個現在已經做得到了。
一旦有辦法針對還沒有發生的災害進行預測的話,我們就可以提前防範,比如說當你偵測到未來2分鐘可能會有地震,那我們這時候可以發出警報,請大家先跑出建築物,躲在安全的地方,如果我們發現2天以後會有大颱風過來,我們就可以先做好防颱準備。
所以我們現在有AI,還有大數據分析,就可以做到更精準的預測,對災害防範的成本都是很有幫助的。
問題三:目前運用科技在防災、救災的情況多嗎?
科技在防災救災方面,現在已經運用非常多,只是我們可能都不太知道,我們都在享受這些科技的進步,像很多國家跟城市都已經使用先進的氣象設備,還有監測系統,像現在我們都可以很精準的知道說颱風到底會不會來?到底來了有多強?然後會經過什麼地方?
救援的隊伍裡面也用到很多科技工具,比如說剛剛提過的無人機,或者是一些專門的搜救設備,所以我們在找尋受困的人也可以比較快速,也增加生存的機會,這些科技已經廣泛用在防災跟救災上。
資訊
領域:科技領域-生活科技
學習階段: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生 A-Ⅳ-6 新興科技的應用。
學習表現:設 k-Ⅳ-1 能了解日常科技的意涵與設計製作的基本概念。
設 k-Ⅳ-2 能了解科技產品的基本原理、發展歷程、與創新關鍵。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