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再造歷史現場-猴硐礦工
曾經,猴硐是全臺產煤量最大的地方,更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後盾。
為什麼叫「猴硐」?北37線四點八公里處,那裡有一個石頭下面,有一個凹洞,獼猴都住在那邊,所以叫「猴硐」。
關於百年煤鄉,礦工生根立命的猴硐。青桐到平溪跟宜蘭線都是有運煤關係,這裡生產量大,煤場也是配合鐵路開通,民國九年所建造的,包括瑞三運煤橋也是民國九年建造,猴硐煤礦嚴格說起來應該要算幾百年歷史了。
清末的時候猴硐就已經有煤礦了,長輩說當時煤炭是用手工推出去的,還有人工挑夫、挑到八斗子碼頭,運往日本、大陸,當時都是外銷,那時候煤炭是官煤,老百姓不能燒的。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教育部委辦計畫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3-4年級(二)
學習內容
Ab-Ⅱ-2 自然環境會影響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會改變自然環境。
Ca-Ⅱ-1 居住地方的環境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而改變。
Ca-Ⅱ-1 居住地方的環境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而改變。
學習表現
2b-Ⅱ-1 體認人們對生活事物與環境有不同的感受,並加以尊重。
3b-Ⅱ-2 摘取相關資料中的重點。
3b-Ⅱ-2 摘取相關資料中的重點。
議題
多元文化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4-11-25
點閱數:35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