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小發現大科學-運動好科學-太陽好大,中暑了怎麼辦?
夏日氣溫不斷飆高,有民眾因為熱衰竭而失去意識的新聞,時有所聞,醫師提醒,在高溫悶熱時節,要注意隨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避免讓身體受到傷害。人是恆溫動物,會利用器官來調節溫度,皮膚就是其中之一,當溫度過高時,位於真皮層的汗腺會分泌汗液,當汗液被運送到皮膚表面被蒸發,溫度就會下降;當溫度較低時,皮膚上的豎毛肌會收縮,讓毛髮直立,如此一來,皮膚上就會保留一層空氣,而形成保暖的情況。當皮膚無法正常散熱時,就會發生中暑、熱衰竭,若沒緊急快速處理,可能會導致生命危險。中暑、熱衰竭只會發生在夏天嗎?只有曬太陽才會發生嗎?萬一發生,又該怎麼處理呢?本集節目邀請馬偕醫院小田醫師介紹人體的散熱能力,同時,提醒大朋友、小朋友,遇到中暑或熱衰竭時,該如何處理及避免。
授權資訊
著作權所有
資源類型
未定義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自然科學
學習階段
高中10-12年級(五)
學習內容
BDb-Va-3 動物體內恆定的生理意義與重要性。
議題
科技教育
核心素養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更新時間
2022-09-21
點閱數:205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