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Giuris margaritacea (珍珠塘鱧)
學名:Giuris margaritacea(珍珠塘鱧)
俗名:珍珠塘鱧、無孔塘鱧、甘仔魚
棲息深度:0 - 5公尺
形態特徵:第1背鰭:Ⅵ;第2背鰭:Ⅰ/ 8。臀鰭:Ⅰ/ 9;胸鰭:15;腹鰭:Ⅰ/ 5;尾鰭:3+17+3。縱列鱗 30;橫列鱗 10;背鰭前鱗 14。總脊椎骨數 25。體長為體高的4.3倍;為頭長的3.4倍。頭長為吻長的3.9倍;為眼徑的6.3倍;眼間距的2.1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5倍。體延長,身體前部呈圓筒形,後側扁。背緣、腹緣微微隆起,尾柄較高。頭中大,前端圓鈍,平扁;頭後稍高,其頭寬大於頭高。頭部不具感覺管孔。臉頰圓突,有2條縱形感覺乳突線,每1條感覺乳突線由2~3列密集小乳突組成。吻短且圓鈍,平扁,吻長約為眼徑1.3倍。眼中大,居上位,稍突出。兩眼間隔寬平,約為眼徑的3.1倍。鼻孔每側兩個,分離:前鼻孔圓形,具有短管,接近上唇;後鼻孔小,無鼻管,在眼的前方。口大,前上位,口裂向後延伸至對應於眼睛前緣。上、下頜齒形狀細尖,多行;鋤骨無齒。唇厚。舌大,游離。鰓孔寬大,向前向下延伸至鰓蓋骨後緣稍後的下方。前鰓蓋骨後緣中部無彎曲向前下方的小棘。鰓蓋上方無感覺管孔。前鰓蓋骨後緣有2個感覺管孔。鰓被架6條。魚體身上有大型圓鱗;頭部、頸部也為大型圓鱗;胸鰭基部和腹部則為小型圓鱗;吻部和下顎面無鱗片。無側線。背鰭2個,相距較近:第1背鰭起於胸鰭基部後上方,第3、4棘最長,後端不會延伸到第2背鰭起點;第2背鰭較長,平放時不延伸至尾鰭基部。臀鰭起點與第2背鰭相對。胸鰭寬圓、呈扇形,中側位。腹鰭大,長度與胸鰭長約相等,起於胸鰭基部的下方,內側鰭條長於外側的鰭條,左、右腹鰭靠近,但不相連、癒合,腹鰭末端遠離肛門。尾鰭長圓形。頭部及體側為淡灰色,腹側淺色;頭部在眼的後下方具有3條灰黑色的縱斜帶,向後伸至鰓蓋骨後緣;體側隱約具有6~7個成對或單獨排列的灰黑色雲紋狀大斑。各鰭淺褐色,具多行暗色點紋;胸鰭基部的中間具1條黑褐色短縱帶;尾鰭基部的中間具有1個黑斑;背鰭、臀鰭、尾鰭各鰭上有多條黑白相間的縱紋。無孔塘鱧Ophieleotris aporos(Bleeker, 1854) 為同種異名。(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棲所生態:暖水性淡水中小型底層魚類,生活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川純淡水域及沿海之溝渠。喜歡棲息於水草茂密的淺水域。幼魚活躍於水體的中上層,溯遊於潭頭水流略強的地方;成魚偏底棲,通常躲藏於石縫間,亦可生活於半淡鹹水域的河口區。屬與降河型迴游的魚種。游泳能力佳,警覺性很高。肉食性魚類,以小魚及小蝦等為食。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由馬達加斯加到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和美拉尼西亞的島嶼,北至臺灣等。臺灣分布於北部、東北部、東部及南部等。
漁業利用:中小型魚類,可供食用。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推薦者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自然科學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INb-Ⅱ-7 動植物體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與其生長、行為、繁衍後代和適應環境有關。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議題
海洋教育
核心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更新時間
2021-11-01
點閱數:132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F457_Opapo_u0.jpg (112KB)
Xray_ASIZP0058464.jpg (165KB)
fp01811.jpg (492KB)
fp01851.jpg (442KB)
Jheng2058.jpg (135KB)
fp01866.jpg (322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