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當時反抗運動的發展,其實是相當多元的。除了前述教會與校園的組織外,納粹政府以種族主義型塑並強加於德國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一群年輕人的反對。漢堡的「搖擺青年」即為這類團體。政府當局為建立黨同伐異的社會共識,多把外國文化刻意貶低,例如在音樂上只宣傳德國歌曲。然而搖擺青年們反對這種國家社會主義者的狹隘品味,他們為表示自身的想法,毫無避諱的聆聽爵士樂或搖擺樂,在服裝上也和單到、款式劃一的希特勒青年形成強烈對比。到了1942年,黨衛軍的高層開始大肆掃蕩這些搖擺團體,並將這些毫無政治企圖,只希望欣賞自己喜愛之音樂的青少年們,送入集中營內。另一個性質類似的則是「小白花海盜」,該團體名稱的由來是因為成員被捕時身戴小白花徽章。他們是由居住於科隆、魯爾區、卡瑟爾以及法蘭克福的數千名青年勞工所組成,集會的目的多半為評論政治。有些地區的成員則會和希特勒青年團鬥毆以宣洩對當局的不滿,甚至會主動挑釁青年團團員,並進行破壞行為。不過這些情形也經常讓這些「海盜」們付出慘重的代價,打架鬧事的小白花海盜通常不需經過審判就被處死,其他跟隨者則被強壓至勞動營和集中營。不僅只是青少年,婦女和幫助猶太人的團體也以一己之力彰顯人性的光輝。1943年,數百名婦女在柏林街頭冒著高度的個人風險向政府抗議,並要求釋放他們的猶太籍夫婿。在當時德國的社會環境下,這是一場獨一無二、由社區婦女所組織、發起的行動。或許是因為缺乏先例,納粹當局竟奇蹟似的讓步,釋放了那些猶太男性。「愛彌爾叔叔」這個反納粹團體則是在柏林內幫助潛逃的猶太人或政治逃犯,工作內容不外為張羅配給、住處、偽造身份、取得離境文件,向國外報導集中營情形等等。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