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來發表〈解放臺灣宣言〉後,中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亦提出〈解放臺灣聯合宣言〉。幾乎這種報紙皆滿載軍隊、公會和各地人民對該宣言的「擁護」或「全力支援」。不論此種現象為真,或者僅是宣傳效果,9月3日,為東南亞集體防禦條約召開的馬尼拉會議簽訂前夕,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對中國沿岸展開大規模砲擊,此即1954年臺海危機。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用韓戰停戰,撤回「抗美援朝」時由蘇聯裝備優良的精銳部隊,部署金門對岸,形成三面環伺,對金門造成極大威脅。當日清晨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從?門地區向大、小金門及大膽島展開猛烈砲擊,估計最初五小時內打了六千發砲彈,至次日凌晨停火。以後幾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對金門發射零星砲火。中華民國政府徵求美國同意後,於7日開始連續出動海、空對?門附近砲兵基地與海軍艦艇集結區實行報復性攻擊。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然增強對金門的砲火,中華民國則於次日集中向大嶝、蓮河、?門砲兵陣地進行摧毀性射擊,之後雙方砲火漸趨零星。該砲戰係1949年古寧頭戰役之後至1954年間,最大的砲戰。美國政府始察覺中國沿海外島問題逐漸成為臺灣海峽的主要衝突點,而非臺灣安全本身,故逐漸加重對外島的協防責任。然而,美國政策也逐漸轉變,砲戰爆發後,不願意以武力協防,甚至希望在顧及顏面的情況下,從外島問題脫身,必要時勸中華民國放棄外島,第七艦隊僅在外島附近展現實力。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