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已有乳香、沒藥、安息香、蘆薈、金錢礬、綠鹽、石硫磺、胡黃蓮、巴旦杏等阿拉伯藥材傳入中國,從阿拉伯傳入的眼科,尤其著名。其後阿拉伯著名醫學家拉齊(西元865-925年)曾向中國學者口述希臘名醫格林(蓋倫)的著作,經轉譯後帶回中國。又因阿拉伯醫藥學水準極高,忽必烈十分重視,遂在中統四年(西元1263年)任命阿拉伯人愛薛掌管西域「醫藥司」,稍後改為廣惠司,再於至元十年(西元1273年)併入愛薛創立的阿拉伯式京師「醫藥院」。就連大都(今北京市)、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南)的「太醫院」,也在至元二十九年(西元1292年)設立「回回藥物院」,專管宮廷醫藥。當時不僅是官方倚重阿拉伯醫藥學,民間更是盛行,諸如杭州有阿拉伯人開辦的醫院,流傳坊間有中譯本的《回回藥方》四卷。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