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聖西門
聖西門(1760—1825)是烏托邦社會主義者的先驅人物,出身於貴族之家,青年時代深受啟蒙思想的薰陶,參加過北美獨立戰爭,在法國革命時期他自願放棄爵位。聖西門尖銳地批判了資本主義制度,他認為生產和分配的無政府狀態、競爭、人民群眾的貧困化,是資本主義的主要弊端。聖西門承認較完善的社會制度形式將取代不太完善的社會制度形式,是不可避免且合乎規律的。但他同時又認為歷史階段的更替,是由人類的知識所決定,對人們進行科學的和道德的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這種思想反映了啟蒙思想的影響。他認為十八世紀哲學犯的錯誤是,認為人類擁有絕對的意志自由,另一方面又認為控制物質世界的乃是一些恆常不變的律則,人和大自然遂格格不入。須透過對人類歷史的研究,掌握社會自身的律則,進而有一套社會發展的科學原理。聖西門將社會人劃分為三個階層:智者(主掌精神權力,設置最高機構--「牛頓會議」,主要任務是設計新發明以及創造藝術,藉此改善人的本性,用來規範社會行為,以保持人與人之間行為的平衡)。有產者(執行實際的統治與管理)以及無產者(服從此符合他們自身利益的統治)。所有的社會制度不論是知識上,道德上及物質上,皆以改良「最貧苦、最多數的階級」為主要的目標。在其最後的著作《新基督教》中(Nouveau christianisme 1825),聖西門承認一種具有統御性的宗教是必要的,但非天主教或新教。他所謂新形式的「基督教」,是把「愛你的鄰人」應用在現代社會,即有產者階級必須改善窮人的處境,因其利益與群眾是互相一致的。且要說服並阻止群眾以訴諸武力的方式對抗政府。 聖西門從當時的手工業工廠生產的發展出發,構想了他稱之為「實業制度」的理想社會。他認為在這個新社會中,人人參加勞動,人人平等,對人的管理應轉變為對物的管理。聖西門允許在這個新社會中存在私有制,他認為私有制應加以改善,並符合全體人民的利益。他認為,工業階級自由支配自己的財產,將會刺激他們合理地組織生產。至於聖西門教派,則在1825年開始活動,主張以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方式整合工人階級,同時主張廢除私人財產和關稅制度,並攻擊有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壓榨剝削。
關鍵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003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332.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