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左宗棠設立福州船政局與船政學堂
同治五年(1866),閩浙總督左宗棠向清廷建議在福州馬尾建立船政局,設立船廠建造軍艦,得到清廷同意。次年(1867),清廷以沈葆楨為船政大臣,以法國人日意格、德克碑為正副監督,開始聘請外國工匠,採購原料,積極推動造船事業。第一艘輪船「萬年清」於同治八年(1869)下水,其後至同治十二年(1873),又陸續造出「湄雲」、「福星」、「伏波」、「安瀾」、「鎮海」、「飛雲」、「靖遠」、「振威」等木質砲艦。同治十一年(1872)更造出「揚武號」木質輕巡洋艦。不過,因為經費拮据,同治十二年至光緒元年沈葆楨離任,建造軍艦以運輸船為主,陸續建造了「永保」、「海鏡」、「濟安」、「琛航」、「大雅」等運輸船,以及「元凱」、「藝新」兩艘木質砲艦。除了建造軍艦外,福州船政局又設船政學堂,培養海軍軍官。船政學堂分為前、後學堂,前學堂以造船為主,由法國人擔任教席;後學堂以駕駛為主,聘請英國人任教。福州船政學堂是近代中國第一所海軍軍官學校。船政學堂第一期畢業生,如劉步蟾、林泰曾、鄧世昌、方伯謙、葉祖珪等人,皆為中日甲午戰爭時期北洋艦隊的重要將領。此外,嚴復後來至英國留學,翻譯赫胥黎《天演論》等西方書籍,對於宣傳近代西方思想,影響甚大。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595
下載數:4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097.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