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原因如下,就統治者而言,是反對教會權力高於政權、覬覦教會龐大的教產。就商人而言,是不滿教會禁止借貸生息,對工商業發展多所限制。就知識份子而言,是受到文藝復興思潮的衝擊,質疑教會的權威。再加上教會本身的腐化例如高級神職人員生活奢靡。其中贖罪券的販賣更是讓教會權威掃地,聲望大跌。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發表《九十五條論綱》反對贖罪券,揭開的序幕。宗教改革以路德教派喀爾文教派英國國教派最具代表性。(一)路德教派改革者馬丁路德在西元1517年主張《九十五條論綱》,主要內容如下?譴責贖罪券?否定教宗權威至上?宣告《聖經》是最後依歸,強調「因信稱義」,信徒可以直接讀《聖經》,馬丁路德將拉丁文《聖經》翻譯為德文。傳播地以日耳曼北部諸邦國、北歐諸國為主。(二)喀爾文教派改革者為法國人喀爾文他主張如下?提出「預選說」,信徒得救與否,皆由上帝預先選定。?信徒必須勤儉,促成資本主義的發展。以西歐為主要傳播地。英格蘭的喀爾文信徒稱清教徒。蘇格蘭、愛爾蘭的喀爾文教派稱長老會。(三)英國國教派(英國聖公會)改革者為英王亨利八世。英王亨利八世因婚姻問題而與教會決裂。他主張英王為英國教會領袖。從此英國境內新舊教衝突不斷,直至伊莉莎白時期,英國國教派才確立。天主教的改革,面對新教的反抗,天主教上下要求改革。改革內容:(1)重申教宗至上(2)編定禁書目錄(3)增設修道院(4)訓練神職人員(5)派傳教士赴海外傳教耶穌會1534年由天主教士羅耀拉(Ignatius of Loyola)另組,耶穌會(Societas Iesu S.J.),希望透過海外傳教,增加教徒的人數,以維持天主教原有的優勢。因此明末東來的西方教士大多是耶穌會的教士。修士受嚴格訓練,注重科學知識,希望能夠維繫天主教的聲望。並擴大天主教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宗教改革的影響如下, 1.基督教世界再度分裂。2.君主權力加強。3.宗教戰爭導致宗教寬容:教派分歧產生宗教戰爭,戰後各國政府制定宗教寬容的法律。4.促進教育的發展:宗教改革家倡導以母語讀《聖經》,帶動歐洲教育的發展與識字率的提升。
關鍵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020
下載數:5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041.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