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代表權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接手之後;「一中」政策逐漸在國際政壇上熱門起來,不只是壓縮了我國的外交空間,連帶影響了各運動項目代表隊的參賽機會;中華成棒隊亦不例外。自1976年的蒙特婁奧運開始,成棒隊將近六年的時間,因為的政治干預而無法參加任何國際比賽。幸虧長年以來發展三級棒球有成,再加上當時棒協理事長嚴孝章的積極奔走之下,成棒隊終於在1982年的世界錦標賽,以「中華台北」的名義重返國際賽場。1982年世錦賽在韓國舉行,這是台灣在「一個中國」所延伸的旗歌問題,中斷六年之後首次重返國際棒球賽會。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梯次的中華代表隊,以郭泰源、莊勝雄、趙士強為主體,都是過去從少棒一路培養出來的好手,現在這一批少棒英雄長大了,他們的表現也代表了另一台灣棒球世代的開始。而且球員也體會到這種機會得來不易,因此在該次世界杯最後順利地打進前四強,証明台灣棒球的確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球隊。苦盡甘來的甜美滋味並沒有僅止於1982年的世錦賽而已。以亮眼的國際比賽成績做後盾,嚴孝章理事長進一步為選手們爭取更多的參賽空間。1983年第六屆洲際杯在比利時舉行,中華隊不但名次往前進步了一名(第三名),還曾以13比1的絕對懸殊比數擊敗超級強隊古巴而震驚世界棒壇;緊接著在亞洲杯(1983年9月),中華隊在最後一天比賽當中連戰兩場,最後由趙士強擊出再見全壘打,不但得到有史以來第一次的亞洲冠軍頭銜(中日韓三隊並列),並且獲得奧運的參賽資格。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