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凱薩琳大帝的開明專制
凱薩琳大帝(Catherine Ⅱ the Great,1762-1796)原名索菲亞.奧古斯塔(Sophie Augusta Frederica),為一個沒落德國公爵的女兒。1744年,被俄國伊莉莎白女皇(Empress Elizabeth,1741-1762)選為彼得大帝外孫彼得.烏爾里希(即彼得三世Peter III,1762)的未婚妻,兩人成婚之後,夫妻感情並不好。1762年,彼得三世繼位,由於採取親普魯士的外交政策,更使俄國接受大量的德國文化,引起貴族不滿,凱薩琳便利用機會,藉由軍隊、政府官員的支持,發動政變,自立為沙皇,彼得三世死於非命。凱薩琳即位之後,立志結束彼得大帝死後,俄國混亂三十多年的政局。在財政方面,建立新的稅制,發行公債,以擴增國庫財富;在工商業方面,解決貿易的限制,鼓勵工商生產與出口,更支持向人口稀少處移民,以增加農業的生產。至十八世紀末,俄國的手工工場數目大增,城市人口增至二百餘萬人,工商業的迅速發展,大幅提昇俄國的國力。文化教育方面,提撥巨款發展俄國科學院,改建冬宮以收藏各式藝術品,取消對出版業的限制,鼓勵興辦各式學校,於是大量的文學作品與戲劇創作,紛紛出現,發展蓬勃。向外擴張方面,自1768年起,俄國多次興兵攻打南方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1299-1922),1770、1774、1787年三次擊敗土耳其人,1783年更兼併克里米亞汗國(Crimean Khanate,1441-1783),將領土延伸至黑海北岸;向西派兵佔領烏克蘭西部地區,1795年,更與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瓜分波蘭,共增加近50萬平方公里的疆土。所謂的“開明專制”,指的是受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1784)等人的主張所影響,提倡君主與哲學家的結合,實施改革,實行法制,建立君主立憲的制度。凱薩琳女皇與法國的啟蒙思想家交往,大量購買、閱讀他們的著作,更出資支持狄德羅的私人圖書館,邀請狄德羅來俄國協助進行政治改革。1767年,在參照了孟德斯鳩(Baron de Montesquieu,1689-1755)等人的學說之後,她頒布了個人撰寫的法律著作,為當時深受啟蒙思想影響的法典代表。凱薩琳女皇的開明專制,成功地確立了俄國沙皇的專制統治制度,不但對內加強沙皇的專制權力,對外更發揮俄國在歐陸政治事務的影響力,使俄國成為歐陸的重要強國之一。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574
下載數:17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332.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