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以後,中外之間的貿易逐漸形成一定的進行方式,其中中國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是「行商」,他們是一批取得官方批准經營權的商人,就意義上可以說是一批由官方所指定的「官商」,各個行商又以所組織的「洋行」來經營對外的貿易活動。然而清廷又規定「洋行」不可各自與外商進行交易,而必須由「洋行」所聯合組成的「公行」來進行實際的對外貿易。因此,「公行」就有了二種角色地位。一方面是一個有獨佔性的商業工會組織,外國進口與中國出口的一切貨物,都由其負責收購承銷,也就是壟斷了一切對外貿易活動。二方面是一個替清廷執行職權的組織,外商在中國的貿易活動、外交活動都必須透過此組織辦理,無法與清廷進行直接的交涉。所以這一套具有壟斷獨佔性質的「行商體制」造成了「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現象,埋下了中外雙方關係逐漸惡化的種子。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Ab-Ⅱ-1 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利用,和其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環境相互影響。
Ab-Ⅲ-1 臺灣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有關聯性。
歷Ib-Ⅳ-2 甲午戰爭後的政治體制變革。
學習表現:1c-Ⅱ-1 判斷個人生活或民主社會中各項選擇的合宜。
3b-Ⅲ-1 透過適當的管道蒐集社會議題的相關資料,並兼顧不同觀點或意見。
社2a-Ⅳ-3 關心不同的社會文化及其發展,並展現開闊的世界觀。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