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吳哥窟宗教意涵
吳哥窟(Angkor Wat)位於柬埔寨暹粒市(Siem Reap)北方,是吳哥遺址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寺廟建築,又名吳哥寺或小吳哥。小吳哥(即吳哥窟)在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Ⅱ)時開始興建。從外緩步走向吳哥窟建築,將步行經過護城河、藏經殿最後達到建築體本身。吳哥窟的建築呈現【山】的形狀,此山代表的是印度教信仰中的聖山【須彌山】,護城河則象徵海洋,聖山矗立於海洋之中。建築本身展現了對印度教的信仰,建築雕刻上的仙女、神話也展現了對於信仰的虔誠。吳哥窟建築是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Ⅱ)為了供奉印度教毗溼奴(Visnu)神所建立,因此吳哥窟的建築呈現了印度教的宇宙觀。中央寶塔代表【須彌山】也就是神居住的地方、世界的中心,四個角落相同建築模式的高塔為凡人居住的四大部洲,護城河象徵七重海,而七重海外則接近世界的邊緣。從吳哥窟建築的排列與呈現,可以看出柬埔寨人將印度教的宇宙觀深刻的融入其生活當中。印度教當中統治者擺脫善惡輪迴得到解脫的方式之一,就是與神合而為一。而印度教經典《薄伽梵歌》提到之【人中帝王即天神之化身】,因此統治者在人間就是君王,死後就是神,這樣的【神王】信仰影響到吳哥窟的建築,吳哥窟一方面是供奉神的地方,呈現出莊嚴肅穆的氛圍;一方面是國王的安葬地,因此又被稱為【葬廟】。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315
下載數:4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586.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