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飲食文化水平與秦漢時期相比,有著較大的發展。食品的加工與製作方法有所增加,烹飪水平明顯提高,出現《食疏》、《崔氏食經》、《食經》、《食饌次第法》等大量專門談論飲食文化的書籍。在各政權的上層統治者中,有許多以飲食奢華著稱的人,如西晉時的元老重臣何曾,每天用於飲食的費用為一萬錢,但他還講沒有下筷子的地方,其子何紹更是變本加厲,「食必盡四方珍異」,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時論以為太官御膳無以加之。何曾撰寫的《食疏》記載了自己所食用的菜餚,成為後人仿效的範本。十六國後趙統治者石虎在朝會時用銅鑄成金龍,由龍口向外吐酒,以享群臣,龍口下的金樽可以容五十斛酒。供石虎自己享用的御食每餐20盞,餐可以轉動的鑲嵌金銀的大圓盤內。南朝宋時的倖臣阮佃夫家中經常準備數十人的筵席,在出門路上遇到客人,一同返回就席,「一時珍饈,莫不畢備。」北魏時高陽王元雍「嗜口味,厚自奉養,一食必以數萬錢為限,海陸珍饈,方丈於前。」當時的尚書令李崇曾說,「高陽一食,敵我千日」,可見其奢華程度。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5-27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