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茲曼於1874年出生在俄國平斯克(Pinsk)附近偏僻的莫托利(Motol)。這裡是當時俄國允許猶太人居住的地區之一,在此地的猶太人生活窮困,經常遭受俄國的迫害。魏茲曼在完成猶太教育,及中學畢業後,前往德國繼續學習他所喜愛的化學。在柏林深造的過程中,他開始參加猶太復國運動,並且深受阿哈德?哈阿姆(Ahad Haam)的影響。阿哈德?哈阿姆是早期猶太復國運動的理論家,他認為巴勒斯坦是全世界猶太主義的宗教或文化的故鄉,但猶太人不要急著回巴勒斯坦,而應先重建希伯來文化,這樣才能在巴勒斯坦創造出永遠的價值。這個思想後來影響魏茲曼積極在耶路撒冷成立大學。阿哈德?哈阿姆也提出猶太復國主義份子必須和幾世紀以來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達成和解,他主張緩進的移民屯墾政策。這對魏茲曼日後盡力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尋求和平的作風影響很大。1901年魏茲曼受聘為日內瓦大學的化學講師。1904年他轉往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攻讀生物化學,以後並歸化為英國公民。1916年魏茲曼被任命為英國海軍部的實驗室指導員,並發現了丙酮的合成過程,生產高強度的炸藥。由於魏茲曼的貢獻,使得1917年英國政府承諾讓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即巴爾福宣言。1920-1929年間魏茲曼擔任「世界猶太復國主義者組織」主席,他積極推動猶太移民屯墾巴勒斯坦,並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領袖聯繫,但阿猶雙方卻仍然爆發衝突,並使英國轉變態度,開始限制猶太移民與購地。魏茲曼不滿英國的措施,遂辭去「世界猶太復國主義者組織」主席之職。二戰期間,魏茲曼仍舊積極參與猶太復國運動,但1939年英國為避免巴勒斯坦發生阿猶衝突,於是發表白皮書,不再支持猶太人建國。大批躲避納粹屠殺的猶太難民無處可去,魏茲曼呼籲同盟國予以救援,但英美卻不加重視。戰後,英國決定放棄巴勒斯坦託管權,交由聯合國處置。魏茲曼主張巴勒斯坦分治,並積極遊說各國代表支持。聯合國的分治計畫終於在1947年11月29日通過。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告成立,臨時政府選他為臨時總統,1949年魏茲曼正式當選,成為以色列第一任總統。但這個職位只是象徵意義,並沒有實權。1952年11月9日,魏茲曼在長期患病後去世,葬於以色列雷沃特(Rehovot)。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