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公是掌管土地和農業豐收的神明,和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活動的漢人,關係密切,漢人移民到臺灣後,把原鄉的信仰也帶來臺灣,在開墾及興修水利的過程當中,祁求土地公的「保庇」,是一件普遍亦重要的事情。全臺灣最多的神祇,非土地公莫屬,而我們也能從土地公廟的分布,觀察到漢人最初聚落的形成。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Aa-Ⅱ-2 不同群體(可包括年齡、性別、族群、階層、職業、區域或身心特質等)應受到理解、尊重與保護,並避免偏見。
Aa-Ⅲ-4 在民主社會個人須遵守社會規範,理性溝通、理解包容與相互尊重。
歷Bb-Ⅳ-2 原住民族與外來者的接觸。
學習表現:2c-Ⅱ-1 省思個人的生活習慣與在群體中的角色扮演,尊重人我差異, 避免對他人產生偏見。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社1c-Ⅳ-1 評估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與多元觀點,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