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商代的甲骨資料來看 ,殷商時代的萬物崇拜依舊盛行 ,信仰對象包含大自然的各方面 ,例如:河神、山神、日月星辰、地神等對象。但這些自然神祇仍屬於萬物崇拜 ,變化有限 ,比較特殊的 ,是商人心中的「帝」信仰。「帝」是商人心中的最大神 ,地位最高、權力最大 ,也是社會秩序的主宰。這種「一元」(帝 ,「多神」(自然神祇 ,的信仰模式 ,與現實世界的「王權政治」相仿。簡單來說 ,人世有君王統治百姓 ,在自然界有「帝」統治自然神祇 ,但「帝」的能力和權威更凌駕世間君王之上 ,祂是一切萬物的主宰。商人問卜的對象有三大類 ,即天神、地祇、人鬼。在這三類之中 ,權威最大的即是「帝」 ,「帝」所具有的能力主要有三種 ,第一是對自然氣候的控制 ,這些問卜主要是關係到農業生產的豐欠。第二是主宰人世間的禍福獎懲。第三是決定戰爭的勝負和政權的興衰 ,由於商代仍屬部族式的社會型態 ,仍需以戰爭手段征服諸邊各部落 ,商王往往向「帝」問卜戰爭的勝敗 ,看看「帝若」 ,還是「帝不若」。由此來看 ,商人日常生活中 ,幾乎莫不禱於「帝」 ,在如此的宗教心理之下 ,也就不難理解 ,商人何以會有「好祀」、「重祀」之風了。「帝」在商人心中是宇宙最高神祇 ,其所具有的能力 ,彷彿是世間君王權力的擴大 ,但「帝」和商王究竟有何關係呢?據甲骨卜辭來看 ,商王與「帝」並無血緣關係 ,只稱王 ,不稱天子 ,這點與周人的觀念有明顯不同。另外 ,商人認為靈魂是不滅的 ,人死後的世界如生前一般 ,繼續原來的工作和社會地位 ,並在冥冥中觀察在世子孫的行為。這種死後靈魂仍持續影響人間的觀念 ,在商代相當流行 ,因此生活在現實世界的人們 ,往往透過祭祖討好祖先;並透過祖先去和「帝」溝通 ,因此 ,祖先不只扮演與「帝」交流的角色 ,也是維持家族發展的重要環節。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