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港中山路和興派出所旁的巷弄中,有著以120個酒甕所堆砌而成的甕牆,為目前遺留下最龐大的甕牆古蹟。早期富貴人家將空的酒甕當做建材,不僅可物盡其用,還提升圍牆裝飾的美觀程度。關於甕牆的酒甕流傳有兩個說法,一是因早期鹿港的海上貿易相當頻繁,船隻以酒甕與杉木來壓艙,保持船隻在航海過程中的穩定性;二是古代家庭中若有嬰孩誕生,就會將紹興酒埋入地底,若是兒子長大後高中及第,便以紹興宴客,稱為「狀元紅」,若為女兒則稱為「女兒紅」,將之作為陪嫁的物品之一。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Ab-Ⅱ-1 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利用,和其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環境相互影響。
Cb-Ⅱ-1 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遷。
Bc-Ⅲ-1 族群或地區的文化特色,各有其產生的背景因素,因而形塑臺灣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