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文化保存-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縮圖
文化保存-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前身為1930年由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設立的台北放送局,原為推展台灣廣播事業而建。戰後改為台灣廣播公司,二二八事件期間,廣播成為政府與民眾溝通的重要管道。1949年後,改為中國廣播公司;1972年移交台北市政府,作為公園路燈管理處辦公廳舍。基於其歷史意義,1996年選定為紀念館館址,1997年2月28日正式開館。紀念館致力於公布史料、安慰受難者家屬,期望藉由歷史記憶促進社會和解、族群共榮,推動台灣社會邁向健康與進步。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縮圖
文化保存-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東山吉貝耍夜祭: 西拉雅夜祭,最大的意涵就是答謝部落神靈1年來的眷顧,子民以拜全豬最高敬禮來還願,並且以最莊嚴神聖的「O-RORAW牽曲」吟唱歌舞獻給祖靈,並且透過夜祭的舉辦,達到西拉雅文化復振的目的,以及文化傳統的延續、發揚。 ■ 東山吉貝耍孝海祭: 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說當初祖先渡海來台,有許多先民死於海上,祖先在「倒風內海」登陸,於蕭壠建立部落(今台南市佳里區)後,為緬懷當初渡海來台祖先,每年社民會至倒風內海海邊「乞水」,並祭拜祖靈以示不忘本。後來部分社民因番屯政策東遷至哆囉嘓社地(今台南市東山區境內)龜重溪畔建立吉貝耍支社,每年農曆9月初5無法再回到海邊祭祖,於是在大公廨附近的農田,面向西南方大海的方向,遙拜祖靈;另一說法為當初祖先渡海來台,受當地一位漁民「阿海」接濟,引導祖先從倒風內海到蕭壠登陸,後來阿海在某年的農曆9月初5於魚塭遭雷殛身亡,蕭壠社民感念其恩情,在番仔塭(今七股區大埕里)建小廟紀念他,尊稱他為「海祖」,族人搬遷至吉貝耍後,依然懷念海祖恩惠,特地在海祖仙逝日子面向大海方向祭拜他,於是發展岀現今的「孝海」祭典。
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明新書院縮圖
DOC在地課程-明新書院
中投數位機會中心/果樂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明新書院位於集集鎮永昌國小東邊,光緒9年由總理陳長江籌建於集集街,11年11日完工,立「掌握文衡」匾為記,光緒34年遷建於現址,時在柴橋頭庄,並且改稱「崇德堂」,廟地為日人原什太郎捐獻,內供奉文昌帝君和紫陽夫子,正殿旁過水間有地藏王菩薩神殿及開廟恩主神位,是為義學,是集集文化之地 。 明新書院建築型式為講堂與齋舍間有翼房,以正殿為中心,廟前埕地坪為石皮鋪面,兩廂房有花台與綠樹,惜字爐位於正殿前西邊,後園及側園有四時花木、假山、飾石、塑像;空曠處陳列民俗文物:石磨、酒醰、犁、簔衣、石臼、製茶車…等,尤以牛車運甕一景稱奇,環境清幽,望西而立,夕陽西沈,落日餘暉,令人湧思亙古情愫。 正殿為講學所在,殿宇高聳,屋頂脊樑上以童子馭麒麟飾,栩栩如生,兩側置龍一對,花草、四腳綴飾,左右對稱,表情生動。 明新書院於民國七十四年奉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績,修護皆依古貌建材,日式風格,是日治史實的證明,然而其簡樸古拙的格局,是漢族移民屯居的精神所在。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歷史-拜訪貢寮 海洋秘境縮圖
歷史-拜訪貢寮 海洋秘境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
澳底位於新北市貢寮區,地處龍洞岬與三貂角之間的海灣底部,因而得名。這裡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海岸地形,也在台灣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是日本人武力登台的登陸地點之一,同時也是開墾宜蘭的先驅吳沙從此地揚帆啟程的地方。儘管歷史事件使這個小漁村曾短暫成為注目的焦點,但事件過後它總會恢復原有的純樸與寧靜,展現出濃厚的漁村與田園生活風貌。直至民國68年北濱公路通車後,外部交通改善,帶動整體發展,也讓澳底漁村逐漸走向現代化與觀光轉型。這段歷程反映了地理環境與交通建設對地方發展的深遠影響,也展現出歷史與生活空間之間的緊密連結。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剪黏(陳三火)縮圖
文化保存-剪黏(陳三火)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臺灣剪黏工藝隨移民傳入臺灣,大約在清代中期,並具清晰的師承脈絡;臺灣剪黏的材料,有拋棄的實用杯碗,或進口的大陸製作剪黏的專用彩色碗、日本杯碗,或彩色玻璃、壓克力及塑膠片,也有本土燒製的彩色專用碗。1980年代以後,又出現開發模具、灌漿燒製的淋搪製品,深具各時代特色及文化生命力。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縮圖
文化保存-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進香請王:每屆五年大科的農曆9月至10月間,約有300個香庄會前來馬鳴山鎮安宮進香並請王爺(12尊中的一尊),前者在於刈取馬鳴山鎮安宮的香火,藉以增添所屬宮廟與神明的靈力,帶有飲水思源與薪傳香火的雙重意涵;後者在於請王返庄進行遶境祈安或兼及安營儀式,數天後再恭送還神。 香庄遶境:香庄香庄遶境模式大抵有:1:以大聚落公廟請神,香庄聯合辦理遶境;2:以大聚落公廟請神,香庄各自辦理遶境;3:不同香庄各自請神,再聯合送神;4:不同香庄聯合請神,輪流祭祀遶境;5:一個香庄請神,各香庄接續輪祀遶境;6:請神回程順道遶巡交陪庄,形如半路香等類型。 迎送客王: 每屆「五年大科」的秋冬之際,雲嘉沿海與平原地帶許多香庄除了進香請神遶境之外,還多有迎送客王之俗,其中有的還與王船祭典結合,是雲嘉地區頗為重要的信仰形態與文化特色,惟到底有多少香庄、又各自採用何種方式迎送客王,則尚待更詳細的調查研究。 豎燈篙:豎立於廟前半月池畔,目的在於昭告天地,燈篙有陰陽之分,陽篙乃恭請三界諸神蒞臨醮場證盟,陰篙則召請陰界鬼魂前來接受普施超拔,總計200餘支,其中3支為主燈篙。 放水燈:普度前日於廟旁水畔舉行,藉以招引水路孤魂上岸接受普施超度。 醮典科儀:農曆10月26日至11月1日舉行5天祈安三朝清醮大法會,聘道士團行科演法,儀程重要者有:玉壇發表、揚旗掛燈、分燈捲簾、敕水禁壇、施放水燈、登棚進表、普度植福和龍船換班等。最大特色在於鑑醮神尊,每科皆達萬尊以上,排滿正殿後殿所有空間,蔚為一大祭祀景觀。 普度:五股搭建5個普度場:主會股-媽埔、六塊寮、褒忠(中民、中勝、埔姜);主醮股-同安(含同北);主壇股-新厝、芋頭厝、有才(含北興);主普股-月眉、田洋;三官首股-馬鳴山、昌南、復興。此外,部分香庄同時朝馬鳴山方向設壇贊普。 龍船換班:迎請新的3位五年千歲至「五年千歲大公園」九龍船船首處,換下在此鎮守一整年的3位五年千歲(12位王爺4年輪畢),由道士團進行相關科儀,儀程中並有「唱班」,形成獨樹一格的王爺文化。
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客家八音(美濃客家八音團)縮圖
文化保存-客家八音(美濃客家八音團)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客家八音」是最具客家色彩的純音樂藝術,其音樂風格、演出形式、音樂內容與樂器使用,隨著族群遷徙而融合各地傳統民間音樂,逐漸演變成一特殊的器樂曲種。「客家八音」是以鼓吹樂為基本形式的一種樂器合奏,即以鑼鼓樂為基礎加嗩吶類樂器為主。演奏內容分為「吹場樂」和「絃索樂」。「吹場樂」即鼓吹樂,主要用於廟會典禮和婚喪喜慶等禮俗等演出;「絃索樂」多用於北管戲以及純器樂演奏。 臺灣客家八音最常用於婚喪喜慶等場合,但台灣南部和北部在使用樂器和編制上有所不同。客家八音演奏的場合與民間的活動息息相關,舉凡廟會、宗教活動或生命禮俗皆需要它;另外它也與臺灣傳統北管戲密不可分。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美濃數位機會中心影像紀錄客家開口獅民俗技藝影像紀錄縮圖
2018年龍山國小客家開口獅隊前往雲林六房嬤比賽 客家開口獅單獅比賽,教練與學生們練習情形。 美濃數位機會中心並以影像紀錄客家開口獅民俗技藝保存。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用老照片介紹|頭社公廨「太祖夜祭」縮圖
透過老照片,了解「太祖夜祭」,頭社太祖夜祭主要是為了慶祝太祖每年一度的聖誕千秋,其中亦包含了頭社居民對太祖的感恩與祈福之意。一般來說,太祖夜祭可以分成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的太祖夜祭主要指從農曆9月1日至11月1日的一系列歲時祭儀,而狹義的太祖夜祭則主要指在農曆10月14、15日舉行的儀式正典活動,主要的儀式過程有:(1)迎神(2)點獻豬(3)拜天公(4)牽曲(5)翻豬禮(6)再牽曲(7)禁向。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公民-童心同在•平等對待 兒童權利宣導影片 外貌平等篇縮圖
公民-童心同在•平等對待 兒童權利宣導影片 外貌平等篇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你有想過長大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嗎?不論你是男孩或女孩,是高是矮、是瘦是胖,不管你的外貌如何,人人都應該有追逐夢想的權利。在《童心同在•平等對待》的動畫影片中,小凱勇敢說出自己的夢想,雖然一開始被外貌的標籤與他人的期待所困擾,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努力讓大家看見真正的自己。其實,「標籤」和「期待」之間只有一線之隔,有時候,無意的話語也可能限制了一個孩子的想像力與未來。我們應該學會欣賞每個人獨特的樣貌與特質,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張開翅膀,追逐屬於自己的夢想。透過這部影片,讓我們一起學習尊重與接納的態度,並支持每個人勇敢地做自己。夢想不應該被外貌定義,而應該由自己的熱情與努力來實現。
國小3-4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大溪遊戲小學堂 2—3古宅生活趣 歡迎光臨廳堂請進縮圖
以「傳世」為理念,透過「李騰芳古宅」與「大溪風土故事」兩大主題,於古蹟內設計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與五感體驗,讓親子共遊共學,鼓勵孩童親近文化資產與大溪鄉土,透過玩樂,激發對古宅之興趣與知識學習,傳承人文價值。 本案規劃古宅生活趣、起厝養成班兩種主題學習方案,並以兩種主題季節設計與辧理活動,合計執行10場次,包含結合中興國小1—4年級、自學班校外教學的「小學生趣大溪」,和結合月眉休閒農業園區規劃月眉一日小旅行的「兒童節一起來大溪玩」。目前仍持續辦理本活動,於每月第四個週六舉辦,帶領大小朋友一同到李騰芳古宅學習體驗學習,認識古宅的建築與生活。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虎尾建國眷村 — 新社群培力計畫成果影片縮圖
新社群培力發展計畫延續青年駐地經營能量,透過空間介入的試營運(含媒合藝術家進駐)、不同議題、活動的開發與探索,持續引入在地、大專生等青力,打造眷村新社群關係,具有共享工作空間性質。並辦理眷村第一階段實驗性的試營運計畫,給予開辦支持、培力輔導等方式,吸引4個店家+3個藝術工作者進駐,並建立虎尾建國眷村免廢市集品牌活動,也成為未來眷村數位營運管理中心的前身基礎。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品味1884培育活動—滬尾之役創意料理線上課程縮圖
「品味1884培育活動」,以1884年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為主題發想,推出創意料理人才培育課程,嘗試從與生活緊密關聯的「食」,以創意設計再現淡水歷史故事。隨戰事發展時序,從五大方向:法軍來襲、清軍布局、戰事記錄、民間傳說、戰後影響,構思設計前菜、湯品、2道主菜、調飲、甜品等6道創意料理。每一道特色美食,都滿載1884年滬尾之役的故事。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公民-兒童權利公約CRC宣導動畫-第4集:兒童有表達意見的權利縮圖
公民-兒童權利公約CRC宣導動畫-第4集:兒童有表達意見的權利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在《兒童權利公約》第4集中,動畫強調「兒童有表達意見的權利」。這項權利不只是讓孩子能說話,而是賦予他們在與自己生活有關的事務中,有參與討論與被聆聽的機會。無論是在家中決定穿什麼衣服,還是在學校表達對活動的想法,每一個孩子的聲音都應被重視與回應。動畫透過生活化場景,例如親子對話與班級討論,提醒大人學會傾聽、給予空間,並鼓勵孩子勇於發聲。這不僅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更能培養其參與公共事務、尊重他人觀點與溝通協調的能力。兒童的表意權不只是基本人權的一環,更是民主社會的重要基石。讓孩子參與,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也為未來培養有責任感與判斷力的公民。
國小3-4年級
文化保存-虎尾建國眷村 (光陰故事)縮圖
文化保存-虎尾建國眷村 (光陰故事)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時代巨輪不停的向前滾動,歲月洪流鐫刻著過往記憶,建國眷村歷史紋理依舊在靜靜等待著世人前來拜訪。1906年日治時期,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選擇在虎尾溪畔的五間厝興建製糖廠。1933年虎尾庄成為三萬人市街,升格為虎尾街,1939年日本海軍選擇在虎尾街附近興建飛行場,就是看上虎尾糖廠酒精工廠生產飛行用汽油以及使用糖廠鐵路運送戰備物資。 1942年6月,日本在中途島戰役折損資深飛行員,急需能夠參加空中作戰的飛行員。 1943年日本大本營制定絕對國防圈,要求儘速速加強航空戰力,日本海軍選擇在虎尾街廉使庄以南,設置四座兵營,並且訓練神風特攻隊,以補充因作戰折損的飛行員。
國小5-6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戰爭與和平之島 再現聖薩爾瓦多城縮圖
再造歷史現場-戰爭與和平之島 再現聖薩爾瓦多城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
「和平島」這名稱是國民政府來臺後所命名,雖然名為「和平」,但其歷史背景反映出基隆在航海貿易及國際戰略中的重要地位。自1626年西班牙宣示主權以來,基隆成為國際爭奪的焦點,並見證了荷蘭與西班牙之間的衝突。儘管西班牙曾多次遠征,卻未能成功擊敗荷蘭,這顯示出即便面對逆境,基隆依然堅守其戰略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平島不僅見證了早期的國際戰爭,也象徵著不同勢力間的博弈與合作,突顯了基隆在歷史長河中的重要性。這些歷史事件提醒我們,無論面對何種挑戰,只要堅守信念、勇於面對,就能在國際間找到自己的位置,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國小5-6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