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地理-颱風是另類的碳封存技術: 立霧溪研究小結縮圖
地理-颱風是另類的碳封存技術: 立霧溪研究小結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全球暖化會增加颱風的強度和頻率,而颱風對碳循環具有部分影響。原本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最後在植物腐敗或燃燒時碳才會釋放回大氣中。當颱風來襲,暴雨引發洪水,將立霧溪上游的植物與土壤碳沖刷入海,由於河水溫度較低,大量有機碳會順著河水沉積海底,有助於碳的長期儲存,進而緩解全球暖化,顯示出自然處理二氧化碳的方式。然而這一自然過程對減緩暖化作用有限,遠遠達不到人類製造二氧化碳的速度,因此推動減碳、再生能源與強化碳儲存還是相當重要的。
國小5-6年級
傳統技藝-美力台灣3D縮圖
傳統技藝-美力台灣3D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榮獲美國舊金山第二十九屆SD A(Stereoscopic Displays and Applications)最佳3D影片The Best-of-Show Live-Action Category大獎,當年度紀錄片票房冠軍。10 個瀕臨消失的台灣美景,100 個將被遺忘的傳統匠師,全靠 1 個半聾半盲的傻瓜導演,用 10 年去記錄,讓我們不至於忘記,台灣最美的樣子。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我們一起回家學習》(Muskun ta mulumaq mapasnava)縮圖
「花蓮縣卓溪鄉布農族民族教育教案編撰計畫」,民國109年(2020)11月2日於玉山國家公園東段的瓦拉米步道及佳心舊社舉行「佳心舊社石板家屋人文歷史與生態知識試驗教學」活動。 此試驗教學是原住民族地區首次以跨校聯合方式,以花蓮縣卓溪鄉七所國小的布農族教師為教學團隊,共同編撰原住民族教育教案並執行教學,完成以布農人的「家」為主軸的系列課程,並以「Muskun ta mulumaq mapasnava我們一起回家學習」為試驗教學的主題及課程內容。本次活動由計畫顧問太平國小校長率領教師團隊、卓溪、卓樂、卓楓、太平、崙山共五所學校15位的六年級學生及家長,安排教案編撰團隊內的布農族籍教師擔任教學老師,進行布農族民族教育教案的試驗教學。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小飛旅行社開張囉! EP.1 【大鬼瀑布】北海岸最美瀑布溯溪縮圖
民國109年(2020)的「水金九藝術觀光活絡計畫」希望透過Youtube影音平台,將水金九地區介紹給更多人認識,因此結合了博物館年度各項活動,如8月採金之路遊程、8月金工大賽成果展及9月採金之路遊程等,共邀請4位YouTuber到水金九地區配合活動進行影像行銷,藉由YouTuber的影音平台能量,將水金九地區更為廣泛的行銷,期待能將更多旅客帶入水金九地區,將此處的人文歷史風情傳遞出去。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布袋戲(陳錫煌)縮圖
文化保存-布袋戲(陳錫煌)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布袋戲在台灣的歷史,一般認為始於道光咸豐年間,由福建漳洲、泉洲及廣東潮洲等地傳來台灣。在台灣的歷史發展約略可分為九個階段:(1)籠底戲時期、(2)北管戲時期、(3)古冊戲時期、(4)劍俠戲時期、(5)皇民化運動時期、(6)反共抗俄劇時期、(7)金光布袋戲時期、(8)廣播布袋戲、(9)電視電影布袋戲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大水瓢縮圖
傳統技藝-大水瓢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本件為木製大水瓢,由半圓形的器身接合長手柄而成,通體施以黑漆,但已斑駁。水瓢是傳統用來舀水、澆灑之用的生活器具,常見的有木製、瓢瓜製成。木製者為將木頭切削為是當大小的圓底淺盆,再配置上手柄。瓢瓜製者則是挑選適當大小的瓜,剖半去子,曬乾後即可使用,經濟又耐用。隨時代演進,近年來水瓢材質更為多樣,有金屬、塑膠等材質。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縮圖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此為一組八片木製屏風中的一件,主題為「六國合縱」。雖然合縱結果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但畫中六國人物並非敗亡之樣,而是表情和樂穿著喜慶,此幅作品或有團結一心、和平長存之意。整體來看,此組屏風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吉祥圖案,中段以三到五塊彩繪玻璃飾之。這些彩繪玻璃主題配置井然有序,中央六片彩繪將戰國時期楚、趙、魏、韓、燕、齊六國人物分配其中,較小的作品則有八仙人物、花卉、龍鳳等吉祥圖案,下端並繪有山水景色。此件畫作筆法純熟細膩,賦色鮮豔亮麗,為傳統民間工藝極佳之作。此件作品除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外,中段為五片彩繪玻璃的組合,主題與另一端的屏風畫作相互對稱。其中上下兩端皆為花卉,中央為雲龍、八仙中著紅袍的曹國舅(手持八寶中的玉板)及文字「祿位高陞」,具有加官進爵之吉祥慶賀意涵。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西岸生活聚落及歷史空間縮圖
文化保存-西岸生活聚落及歷史空間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
基隆市西岸地區,涵蓋中山區牛稠港至白米甕砲台,聚落依地形自然生長,是基隆歷史發展與生活記憶的重要場域。自清代以來,西岸即為天然灣澳、漁業與軍事活動交織的空間。日治時期更因築港工程與港防建設的推動,使西岸迅速轉型為殖民現代化計畫的核心地帶,仙洞成為官署宿舍聚落,高遠新村、仙洞町等亦反映不同時期政治與社會機能的集成。隨戰後國府接收,西岸逐漸轉變為工業輸出門戶及碼頭工人聚居區,太白庄一帶發展出以小香港為名的港口繁華生活景象。碼頭苦力、外省軍人、工人與船員共同塑造出一個多元、混合的社會面貌,酒吧、商店、宿舍與宗教場所交錯並存,呈現高度生活密度與在地文化厚度。今日,西岸雖仍保有部分歷史建築與聚落肌理,卻也面臨貨櫃港發展、交通需求與觀光商業化衝擊下的空間重構挑戰。透過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西岸將有機會重構文化地景。
國小3-4年級
DOC在地課程-太魯閣傳統歌舞表演縮圖
DOC在地課程-太魯閣傳統歌舞表演
花蓮縣秀林數位機會中心/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美好的暑假!愉快的心情!六,日來園區走走~~ 欣賞文創品,體驗DIY,參觀文物館,聆聽傳統音樂~~感受濃濃的太魯閣風情^^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百鬼夜行活動意象影片縮圖
DOC在地課程-百鬼夜行活動意象影片
宜花數位機會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百鬼夜行祭是近年來鳳林地區的年度盛事,在每年七月這個傳說鬼門開放的月份中,不再只有戒慎恐懼的心態,而是在傳承傳統文化中對鬼神的敬仰、對祖先的追思同時,也融入現在社會開放多元的社會新元素,用歡樂活潑的方式,讓傳統客家村因百鬼夜行這項活動而有了新活力。在本次課程中,老師、學員利用之前活動公開徵得的圖作素材,加上文字敘述補足背景,串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作為百鬼夜行活動意象宣傳影像。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美濃數位機會中心影像紀錄客家開口獅民俗技藝影像紀錄縮圖
2018年龍山國小客家開口獅隊前往雲林六房嬤比賽 客家開口獅單獅比賽,教練與學生們練習情形。 美濃數位機會中心並以影像紀錄客家開口獅民俗技藝保存。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開箱礦山記憶—溫馨又熱絡的礦山導讀人工作坊縮圖
藉由礦山歷史人文整理,以在地人講述在地故事為基礎,建立採金之路文本,並嘗試引路達人認證機制,逐步建立礦山採金之路深度遊程價值。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新竹市影像博物館縮圖
文化保存-新竹市影像博物館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局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前身為1933年開幕的有樂館,為全臺首座設有冷卻設備的歐化劇場,融合古羅馬與阿拉伯建築風格,展現日本國力之公有建築。戰後改名為國民大戲院,不僅放映電影,更成為舉辦音樂會與徵兵活動的重要場所,見證新竹市民的集體生活記憶。1990年代因營運虧損停業,後經文建會補助與地方民眾支持,展開改建工程,保留建築外觀並賦予新生命。改建後的影像博物館分為表演劇場與靜態展示空間,設有可變動座椅、電影放映室與影像資料查詢區,並典藏包括梁山伯與祝英台、竹劍少年等579部珍貴影片。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粧佛(施至輝)縮圖
文化保存-粧佛(施至輝)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粧佛」是製作神像的傳統技藝,結合木雕與漆藝,鹿港施家傳承「泉州派」粧佛技法,由施修禮、施至輝傳至施世曈如今已三代,泉州派注重比例、佈局,作風較細膩典雅。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臺灣後灣-楊天富阿公的精彩人生縮圖
DOC在地課程-臺灣後灣-楊天富阿公的精彩人生
東東澎數位機會中心/高雄市資訊服務暨應用協會
1944年5月至1945年8月間,短短年餘時間,其遭逢有「太平洋奇蹟之稱」的「塞班玉碎」、海上漂流10天,13人中僅其與另1資深日籍船員,奇蹟倖存獲救,接著又2度親臨巴士海峽(海底大棺木之稱)的恐怖海域海戰。死裡逃生,卻將這段深刻記憶,深鎖腦海73年。直至今年元旦與作者重逢始吐露,期待後人記住這段歷史。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烏心石木小鏡臺櫃縮圖
傳統技藝-烏心石木小鏡臺櫃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本件為烏心石木小鏡臺櫃,鏡子兩側為車枳圓柱,前方為桌面,桌面四周裝飾有一周繩索紋。櫃子主體可分為上下兩部,上部又可分為左中右三區,左右區為單拉門櫃,有金屬花籃拉把。中間區上端為二連抽屜,帶橢圓金屬拉把,附有鎖孔,下方則為單拉門櫃,金屬拉把呈現葫蘆形,並附有鎖孔。櫃子主體下方做束腰,束腰為四橫向稜紋裝飾,櫃腳則為車枳圓球。此櫃通體施以棕色漆,造型簡約,裝飾典雅。具有近代洋風繩索紋等裝飾,加以車枳製成的櫃腳,為日治時期之作品。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