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公民-選舉及公民投票縮圖
公民-選舉及公民投票
行政院/行政院
臺灣的選舉制度涵蓋總統副總統、立法委員、地方行政首長及地方民意代表等四大類,依法由各級選舉委員會辦理。總統與副總統由全國人民直接選舉,任期四年,可連任一次。立法委員共113人,採單一選區兩票制,包括區域、原住民及不分區代表。地方行政首長與民意代表由當地居民選出,多數可連任,並設有婦女保障名額。選民資格依戶籍編制,無需另行登記,年滿20歲且居住滿一定期間者可投票。候選人可由政黨推薦或自行登記參選,政府提供政見發表、公費補助等機制,以促進選舉公平。公民投票則為人民參與重大政策的重要管道,經數次修法後,降低提案與通過門檻,並建立電子連署制度。
國小5-6年級
公民-污染防治縮圖
公民-污染防治
行政院/行政院
自民國84年起,我國實施空氣污染防制費,針對固定污染源(如工廠、工地)及移動污染源(如車輛)課徵費用,結合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有效促進空氣品質改善。至113年,全臺空品不良日數已降至6.2%,並設有逾百處監測站追蹤污染物。都市綠化與空品淨化區推動亦有具體成效。噪音污染方面,政府透過聲音照相、排氣管認證制度等措施,抑制高噪音車擾民情形。河川治理方面,主要河川水質大幅改善,嚴重污染河段比例已降至2.5%。另設重金屬總量管制區,強化灌溉用水安全。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整治方面,已完成95%公告污染場址的改善與解除列管。整體而言,臺灣積極以法規、監測與誘因並行策略,朝向永續環境保護的目標邁進。
國小5-6年級
地理-《降溫告急》名家學者報你知!前氣象局長鄭明典縮圖
在《降溫告急》影片中,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觀眾認識氣象與氣候的基本概念。他清楚區分「天氣」與「氣候」的差異,並解釋全球暖化與溫室效應之間的科學關聯。鄭明典指出,全球暖化使得氣候系統變得更加不穩定,導致極端天氣事件與強烈降雨頻率顯著增加。他也詳細分析極端氣候產生的原因,強調這些氣象變化背後的自然與人為因素,並提醒我們理解其科學基礎,才能有效因應未來可能帶來的風險與挑戰。這段深入淺出的解說,不僅幫助大眾掌握氣候變遷的真實影響,也提升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警覺。鄭明典的說明讓人認識到:氣候變遷不只是環境問題,更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生活課題。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台北偶戲館縮圖
文化保存-台北偶戲館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偶戲是台灣的傳統文化之一,如廟前有時會看到的酬神戲就屬於該文化;偶戲也不僅是台灣的文化,如芝麻街就是用偶戲呈現的節目。台北偶戲館由林經甫先生捐出數十年珍貴戲偶收藏,經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規劃,於2004年開館,成為兼具展出、演出、教學與典藏功能的偶戲專館。2020年底完成常設展空間改裝,融入互動裝置,讓不同年齡層觀眾皆能享受觀展樂趣。館方以「什麼是偶戲?」為發想,從生活中常見的影子遊戲到國際偶藝,展現偶戲的多元與親近。展覽串聯古今,從古文明到未來宇宙,以戲偶訴說文化、歷史與人類想像,讓觀眾在小小偶戲中看見大大的世界。
國小3-6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台江人三部曲 拓墾、開創、願景縮圖
再造歷史現場-台江人三部曲 拓墾、開創、願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台江內海曾是重要的交通與貿易港灣,吸引了福建閩南漁民、海盜與荷蘭人等各方勢力。這片土地的開墾與發展深受移民文化的影響,如中州寮、布袋嘴寮等地名都反映了當地居民的故鄉情感。日治時期與民國時期的變遷,尤其是在水利建設、社區發展與教育方面的成就。當地人民對土地有深厚的情感,並透過社區營造改善生活品質,如環境綠化與文化活動。在社區精神與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大專院校的設立,對當地青年與文化的未來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並希望年輕人能繼承並推動地方文化的進步。
國小5-6年級
DOC在地課程-金湖料羅媽祖縮圖
DOC在地課程-金湖料羅媽祖
從DOC看臺灣數位應用創作大賽/國立政治大學
料羅順濟宮的影片主要以媽祖繞境,這個料羅最重要的信仰祭典為主。透過順濟宮的主任委員和常務理事叔姪的口述,讓觀者了解順濟宮的歷史,以及料羅媽祖繞境的特色儀式和過程。其中以「乩童」的儀式最具有代表性,也解答了「乩童」在現代村莊的作用。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左營海軍眷村縮圖
文化保存-左營海軍眷村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位於高雄的左營海軍眷村,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海軍單一軍種眷村集中區域。其發展脈絡可追溯至日治時期軍港的建設。在國民政府遷台後,此區域的規模持續擴大,成為特定歷史環境變遷下的特殊產物。這片文化景觀的保存與管理,核心原則在於為未來的保存活化工作預留充分的彈性與發展空間,以開放的態度探索各種可能性,讓這片土地不僅能保存其獨特的歷史風貌,能以嶄新的面貌融入現代生活,持續發揮其獨有的文化魅力。政府透過規劃與管理,使左營海軍眷村成為一個活的歷史博物館,讓人們得以見證臺灣海軍發展的軌跡。
國小3-6年級
文化保存-剪紙(李煥章)縮圖
文化保存-剪紙(李煥章)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剪紙藝術為傳統中華文化中重要的常民裝飾美術之一,保存者的作品除能體現往昔常民的生活形態、民俗節慶、吉祥寓意外,更汲取文學名著、書法名畫、歷史人物等作為創作題材。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公民-兒童及少年福利縮圖
公民-兒童及少年福利
行政院/行政院
隨著台灣社會結構的轉變與少子女化趨勢的加劇,兒童與家庭福利政策成為重要的關注議題。自民國73年我國總生育率跌破替代水準後,出生人口持續下滑,至112年更降至0.865人,顯示台灣正處於深度超低生育率社會。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與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的施行,確立兒少權益的法制基礎,並透過育兒津貼、弱勢扶助、安置服務、事故防制與育兒環境建設等多元措施,具體實現對兒少的保障與照顧。同時推動以家庭為中心、社區為基礎的支持策略,擴展社會福利服務中心與親子館資源,整合跨部門協力機制與早期預防服務網絡,為家庭提供實質支援。
國小5-6年級
公民-新住民數位應用資訊計畫 「用新來傳遞-林桂金」縮圖
內政部移民署推動的「新住民數位應用資訊計畫」,提供免費電腦課程,協助新住民提升數位技能,進一步促進社會融入與生活便利。影片中,林桂金女士分享她從零基礎到能夠製作簡報與剪輯影片的學習歷程,展現出驚人的學習動力與逐漸建立的自信心。這項計畫不僅展現政府對新住民的支持與關懷,也體現資訊教育在推動數位平權與強化社會參與方面的重要意義。透過學習,新住民不僅能提升自身能力,也更有信心參與社會與職場。計畫中的「新住民數位資訊e網」平台,提供多元教學資源與實用資訊,讓更多人有機會透過科技實現夢想與自我價值。這是一項融合教育、科技與關懷的行動,為打造更包容、多元與共融的社會奠定基礎。
國小5-6年級
傳統技藝-農家樂-秋收縮圖
傳統技藝-農家樂-秋收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此為臺灣皮雕大師葉發原的作品「農家樂」之秋收,「農家樂」透過高超的皮革立體雕塑技法,將臺灣早期農民樸實和樂的生活,諸如頭戴斗笠、簑衣防雨、挑扁擔及拿鋤頭等等常見情景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葉發原的作品多結合皮雕與皮塑技法,並以自然與生命為題材,透過靜態的牛皮,彰顯出作品渾然有勁的生命力。作品風貌充滿農村閒情、田園之趣以及鄉土眷戀,呈現對臺灣土地的關愛,兼具藝術與人文特質。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地理-農業物聯網 連結產地到銷售縮圖
地理-農業物聯網 連結產地到銷售
農業部台灣農業故事館/農業部台灣農業故事館
智慧農業正協助臺灣小農突破銷售困境,透過物聯網與雲端技術,像水稻栽培就能以感測器即時掌握水位與土壤濕度。管理單位如產銷班、合作社投資相關設備,讓農民得以分享資料,並有效控管生產成本與產品品質。這些數據同時上傳雲端,消費者掃描QR-CODE便能追溯產品來源與安全性,強化信任。合作聯盟提供農民穩定訂單與資源,提升生產效能與經濟規模。此外,智慧農業節水、防治病蟲害,兼顧環保與永續發展。雖投入仍以年輕農民為主,但結合科技產業的改良與耐用設備,智慧農業將有助農業轉型,並推動臺灣科技產業升級,創造更多新機遇。
國小5-6年級
地理-水噹噹的臺灣水縮圖
地理-水噹噹的臺灣水
農業部台灣農業故事館/農業部台灣農業故事館
台灣擁有1945條灌溉水圳,總長超過4萬7千公里,遠超過萬里長城的長度,甚至可繞地球一周。水圳是台灣農業文明的重要基礎。雖然台灣有118條河川,但多數河流短且流速快,無法有效蓄水,因此早期先民必須依靠水圳引水灌溉農田,促進聚落形成與文明發展。水圳被譽為開臺四寶之一,反映其在農墾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荷蘭統治時期水利建設有限,真正的水圳建設起於明清,如1735年的八堡圳與1749年的瑠公圳等。日本時代引進鋼筋混凝土技術,建立多條大型水圳。中華民國時期政府持續修復與開發水利設施,並轉型注重水庫及生態維護。現今水圳功能不僅限於灌溉,更涵養地下水、調節氣候,成為全民休憩和生態保護的重要資源。
國小3-4年級
DOC在地課程-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縮圖
DOC在地課程-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
竹苗數位機會中心/財團法人明基基金會
記錄從採竹到完成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的過程。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擊響一生開路鼓縮圖
傳統技藝-擊響一生開路鼓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傳承台灣傳統音樂的藝術家,代表性樂團「金聲順」已有150年歷史。李春生的父親李淵是傳統音樂的重要人物,李春生從小便深受父親影響,精通多種樂器,並自14歲起便開始在樂團中演出。他於2019年獲得雲林文化藝術界最高殊榮——文化貢獻獎。他所演奏的「開錄鼓」是北港傳統開路古陣音樂的一部分,強調震撼的音效和英雄般的氣勢。於1960年代錄製過黑膠唱片,這些珍貴的記錄成為父親創作的紀念。 如今,李春生將傳統音樂的根基傳承給新一代音樂人,像是張承遠所領導的太日月籍樂團,努力將傳統與現代音樂融合,創作出跨世代的作品。張承遠不僅希望保存傳統,還希望以創新方式讓更多人了解並接納傳統音樂的魅力。這份對音樂的熱愛與傳承,讓李春生的音樂生命持續發光,影響著後來的音樂世代。
國小5-6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大溪遊戲小學堂 6 屋頂玩藝術 真的不『剪』單縮圖
以「傳世」為理念,透過「李騰芳古宅」與「大溪風土故事」兩大主題,於古蹟內設計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與五感體驗,讓親子共遊共學,鼓勵孩童親近文化資產與大溪鄉土,透過玩樂,激發對古宅之興趣與知識學習,傳承人文價值。 本案規劃古宅生活趣、起厝養成班兩種主題學習方案,並以兩種主題季節設計與辧理活動,合計執行10場次,包含結合中興國小1—4年級、自學班校外教學的「小學生趣大溪」,和結合月眉休閒農業園區規劃月眉一日小旅行的「兒童節一起來大溪玩」。目前仍持續辦理本活動,於每月第四個週六舉辦,帶領大小朋友一同到李騰芳古宅學習體驗學習,認識古宅的建築與生活。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