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8,036
荷花的家學習單--低年級-資源代表圖
web 荷花的家學習單--低年級
黃啟瑞/花蓮縣溪口國小國小1-6年級
荷花的家學習單--低年級
點閱數787
下載數23
修改日期:2025-05-12
黑鳳蝶 - 1-資源代表圖
web 黑鳳蝶 - 1
劉冠偉/花蓮縣港口國小國小1-6年級
黑鳳蝶 - 1
點閱數2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2
微生物大世界-資源代表圖
web 微生物大世界
林玳妃/花蓮縣復興國小國小6年級
學科領域:六年級上學期-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名稱:微生物,大世界。教學方式:運用平板電腦觀察記錄黴菌的生長過程配合單元:康軒第十一冊 自然與生活科技 單元二 微生物與食品保存教學評量:影片、照片、發表教學總時間:正式課程7節 課餘觀察1週 教學目標: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黴菌。2.知道酵母菌的功用。3.能提出假設並設計實驗進行驗證。4.知道食物保存的原理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點閱數1089
下載數72
修改日期:2025-05-12
蝴蝶大使(1)-資源代表圖
web 蝴蝶大使(1)
張圳成/花蓮縣復興國民小學國小5年級
1.學生經過低、中年級的蝴蝶生態教學後,對於蝴蝶生態已有循序的認識,高年級的課程設計基本上希望能夠與人分享心得、進行導覽解說為主,更希望學生能夠經由此教學活動達到概念統合的目的,並藉此體驗生活休閒、自然科學研究與發揮自我人際溝通的專長與素養。 2. 以「蝴蝶生態」為主軸,加入環保、永續之相關議題,並以活潑創新的學習環境和多元開放的教學氛圍,提升孩子的生活與學習視野。
點閱數649
下載數19
修改日期:2025-05-12
蝴蝶大使(2)-資源代表圖
web 蝴蝶大使(2)
張圳成/花蓮縣復興國民小學國小6年級
1.課程設計基本信念希望能夠融入心得分享、小組合作、進行專業導覽解說為主,更希望學生能夠藉此達到概念統合的目的,並藉此體驗生活休閒、自然科學研究與發揮自我人際溝通的專長與素養。 2.希望帶動學生養成愛護校園小動物,觀察小動物的行為,並傳遞愛護環境生態的概念,進而以具體行動保護環境。
點閱數1100
下載數33
修改日期:2025-05-12
生物生活的環境-資源代表圖
web 生物生活的環境
鍾大華/花蓮縣忠孝國小國小6年級
1.連絡資訊科教學,讓學生更了解對所學軟體的應用。 2.以google earth 增強學生對所屬環境的空間及地形概念。 3.透過影音教學讓教材活潑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經驗的連結。
點閱數27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2
水生家族~奇妙的水生植物-資源代表圖
web 水生家族~奇妙的水生植物
黃義峰/志學國小國小3-4年級
本課程乃以自然與生活科技中的「水生家族」單元為主軸,配合學校水生植物園區的建立,結合綜合、語文、藝術與人文及彈性時間的統整課程,並以資訊融入的方式來貫穿整個學習活動。課程發展是以藝術與人文為先驅,帶進小水滴與岸邊生活的先備知識,再配合水生植物園區的成立,切進自然與綜合課程,在自然課方面,讓學生透過實際的種植、照顧與紀錄,製作觀察日記與解說牌,來培養科學知識;在綜合課方面,除了配合自然課做延伸活動及心得分享之外,同時結合語文設計詩歌欣賞、童謠習唱、文學創作等課程,讓學生欣賞水生動植物之美。除此之外,也安排了訪問水生植物專家及校外教學,經由這兩個活動,拓展學生視野,並實地了解水生動植物的原生環境,觀察它們在原生地的生長情形。在課程進行中,透過自然科學習網站,將資訊融入進來,同時讓學生操作簡報與網頁介面,紀錄小組的活動過程,並公開發表。
點閱數537
下載數14
修改日期:2025-05-12
春綠校園-資源代表圖
web 春綠校園
黃義峰/志學國小國小5-6年級
香草植物指的是一群「根、莖或葉具有香氣的植物」。認識不同的香草植物根、莖、葉的位置、型態。了解香草的四種繁殖方式。描繪香草植物葉的葉形、葉緣和葉脈。品嚐香草植物並認識香草的妙用。校外教學香草之旅---參觀農改場香草園及鬱金香花園。應用網路整理香草探索歷程資料並發表。
點閱數617
下載數13
修改日期:2025-05-12
動物莊園-資源代表圖
web 動物莊園
余光臨/花蓮縣西林國小3-5年級
如何進行教學?是照本宣科按照順序,在既有的課程結構下把課程上完就好呢?還是應該留給師生更多空間,天馬行空的發揮想像與創造力,去主動參與發現事物背後的真相,共享體驗建構知識的樂趣?可惜的是,後者的教學理念雖被倡導,然而往往淪為廉價改革口號!學校體制中要落實,談何容易。 首先的困難是環境如何營造?誰要去做?為何而做?如何做?跟誰一起做?如何做的出色?時間在哪裡?經費如何來?如何不斷規劃尋找可能性?如何解決問題?如何爭取學校的支援?獲得社區與家長的支持呢?然而,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成敗責任與問題解決的任務大部分工作都必須由發起者承擔,這樣想一想就知道很少人願意做?身居要職的行政人員都已被現實例行事務所制約,散兵游勇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畢竟很少人願意做對自己無利益的事,甚至是有風險的事。 這樣說來該不該做呢?我想還是應該做?從教育的價值而言,創造一個不一樣的教學環境,讓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不再只是單向傳輸,打破學習場域只是侷限於教室(或電腦教室),還是必需從環境的改善根本著手,才能營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師生共享學習的樂趣。 除了環境之外,教學者必須從(重)心(新)下手,不斷省思教學的本質。學習一定要老師教嗎?學生不可以教老師嗎?學生可以自己學嗎?如何營造同儕學習的環境?老師教太多學生會不會變笨?老師是不是缺乏耐心,好為人師呢? 本課程設計,與其說是設計(主觀),倒不如將之視為,分散的智慧共享、集體創作的課程探索之旅。因此,以融入為主軸,發起者(教師)只是一個邀請者,強調參與者與環境(動植物與人)的對話,讓參與者從中體驗與發現,達成環境再造、深化自然科學習成效,及生命教育的潛移默化的理想。因此,在教學影片的呈現上自由而隨性,如浣熊爬樹中對話為小女(3歲)與幼稚園大班哥哥的對話(喂 哥哥 我想要用樹葉包泥土給浣熊吃),大部分時間找不到老師(隱身幕後)就不足為怪。事實上,看到老師(我)我也覺得很奇怪(個人喜好),因此,大部分的重點影片取自日常融入的點點滴滴與協同教學影片,教學示範影片事實上就是過程紀錄片,也可以是視聽者思考的素材。 成效上,個人認為比傳統方式更優(可從學生學習心得、表現、反應與學校動物照顧風潮得知)。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大致分為三大主軸,九大細目: 一、環境教育 1.動物莊園融入環境教育 2.教育革新,打造志學牧場 3.環境(動物、植物與空間)人需不斷在實踐中對話 二、自然與生活科技 1.動物莊園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 2.情境學習~營造學習環境 3.做中學~帶得走的能力 4.問題解決~師生一起解決問題 三、生命教育 1.動物莊園融入生命教育 2.透過動物(生老病死)體驗生命達成生命教育
點閱數685
下載數55
修改日期:2025-05-12
鍋牛-資源代表圖
web 鍋牛
謝明生/花蓮縣港口國小國小1-6年級
鍋牛 (3)自然與生活科技
點閱數346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