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279
地理-氣團 - 氣團與臺灣的四季-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氣團 - 氣團與臺灣的四季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3-4年級
臺灣四季分明、氣候多變,而這一切與氣團的變化息息相關。氣團是指在特定區域生成的大範圍空氣團塊,擁有相似的溫度與濕度特性。不同氣團的交替移動與接觸,正是造就臺灣春暖、夏熱、秋涼、冬寒等季節變化的關鍵因素。例如冬季常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導致北部氣溫驟降;而夏季則由太平洋高溫潮濕的暖氣團主導,容易形成午後雷陣雨。透過認識各種氣團的特性、來源與路徑,我們可以更清楚掌握天氣的變化規律,進一步做出適當的生活調整,像是衣著準備、農業耕作與防災因應等。學習氣團與氣候的關聯,不僅增進我們的科學理解,也幫助我們與自然環境更和諧地相處。
點閱數2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小舉動 大改變 節電也能愛地球-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小舉動 大改變 節電也能愛地球
經濟部能源署/經濟部能源署國小5-6年級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點改變,節能就能成為守護地球的重要力量。無論是關掉未使用的電燈、拔除待機中的插頭,或選擇使用節能電器與善用自然光,這些看似微小的行為,累積起來卻能有效減少能源浪費,降低碳排放。節電不僅能省下金錢,更是實踐環保理念的具體行動。透過學校的環境教育與家庭的共同參與,我們可以從小培養節能的生活習慣。每一個小小的改變,都是向永續環境邁進的一步。當每個人都願意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我們就能一起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節電不是困難的任務,而是一種人人可行的生活態度。這些「小舉動」累積起來,就是改變世界的「大力量」——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一起用行動愛地球。
點閱數2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向自然學習的永續建築─張清華-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向自然學習的永續建築─張清華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在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今日,建築也能成為守護地球的重要力量。來自臺南的建築師張清華,長年致力於將「環境共生」的理念融入建築設計中。她思考的不僅是建築的美感與功能,更關注建築與自然的互動關係。她設計的建築不只是人類居住的空間,也是一種與自然對話的方式——能幫助地球降溫、減少環境負擔,並促進生態平衡。張清華相信,建築不該只是為當下服務,更應為未來留下美麗且永續的足跡。透過她的作品,我們學會如何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創造既友善環境又富有人文關懷的空間。她讓建築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結構,而成為人與地球和平共存、彼此支持的橋樑,提醒我們:設計的每個選擇,都是對未來的一種承諾。
點閱數2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救救北極熊之闖關大冒險-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救救北極熊之闖關大冒險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5-6年級
因應全球暖化,小英雄阿傑展開一場驚險又富教育意義的冒險任務,為拯救北極熊與地球生態奮力奔走!他必須突破一連串關卡,包括消滅過多的溫室氣體、抵擋極端熱浪、清理被污染的海洋垃圾,並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節能減碳的妙招。每一次的努力,都是為了守護瀕臨危機的北極熊,也是在為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盡一份責任。這段冒險旅程讓人明白,只要願意行動,即使是小小的改變,也能對地球產生巨大的影響。故事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傳達環境保護的重要理念,鼓勵孩子們從生活做起,主動參與節能、減碳與資源回收行動。現在就加入阿傑的行列,用行動為北極熊加油,也為地球未來種下希望的種子!
點閱數2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聽專家說氣象【梅雨】之一_什麼是梅雨-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聽專家說氣象【梅雨】之一_什麼是梅雨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5-6年級
每年到了5、6月,臺灣經常出現綿延不斷的陰雨天氣,這段時期就是我們熟知的「梅雨季」。梅雨是東亞地區特有的氣候現象,由冷暖氣團在臺灣上空交會形成鋒面,導致連續性降雨。雖然這種雨常讓衣服難以曬乾、出門不便,但它對農業灌溉與水庫補水有重要意義。不過,你是否好奇「梅雨」這個名稱從何而來?其實是因為這段時間剛好是梅子成熟的時節,因此得名「梅雨」。專家也提醒,梅雨雖能帶來水源補充,卻也可能引發土石流、積水等災害,特別是在地形起伏大的區域更需注意。因此,面對梅雨季,我們除了感受濕氣重重的生活,也應學會觀察天氣變化、瞭解風險與防災準備。認識自然規律,是邁向與環境和平共處的第一步。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離岸風電】雙星奇源 風從海上來-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離岸風電】雙星奇源 風從海上來
經濟部能源署/經濟部能源署國小5-6年級
離岸風電是利用海上穩定且強勁的風力發電,為臺灣帶來乾淨、可再生的能源。由於臺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風場資源,近年積極發展離岸風力發電,不僅有助於降低對燃煤與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依賴,還能有效減少碳排放,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從設置在海上的巨大風機,到將電力輸送上岸的變電設施,每個環節都蘊含著高科技與工程挑戰。離岸風電的推動不僅提升能源自主性,也帶動本地產業鏈的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並促進臺灣技術水準的進步。這不只是能源轉型的表現,更是臺灣朝向永續社會前進的重要里程碑。透過理解這項技術,我們也能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參與節能減碳,共同為守護地球盡一份心力。
點閱數3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雷雨 - 轟隆!小心雷雨對你放電-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雷雨 - 轟隆!小心雷雨對你放電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3-4年級
「轟隆!」夏季午後常傳來震耳雷聲與閃爍閃電,這正是典型的雷雨現象。雷雨多發生於午後,當地面受熱後,空氣上升形成強烈的對流雲系,雲層中電荷聚集,當正負電荷累積到某個臨界點時,就會放電產生閃電,並伴隨雷聲。閃電常會擊中高樓建物或開闊地區的孤立目標,若人們在戶外活動未加防範,甚至可能受到雷擊傷害。因此,在雷雨來臨時,應立即進入室內,遠離窗戶、電器與金屬物品,以保護自身安全。學習雷雨的成因與防範之道,有助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覺,做出正確應對,避免天氣災害對我們造成威脅。理解自然現象的運作方式,是我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一環。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繁海夢田─台江國家公園簡介-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繁海夢田─台江國家公園簡介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國小5-6年級
《繁海夢田》是一部深入描繪台江國家公園自然與人文交織故事的紀錄影片。透過空拍、水下攝影與微距鏡頭等多元視角,影片細膩捕捉濕地、海洋與空中生物的活動,展現出台江豐富的自然生態與生命的脆弱之美。台江國家公園身為臺灣重要的濕地保育區,不僅保有高度生物多樣性,更是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環境。居民長年與自然共生,發展出獨特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同時也積極參與各項保育行動。這部影片強調,自然保育不只是維護動植物生存環境,更是守護人類自身生存基礎的行動。透過在地社群與政府攜手合作,台江展現出一種融合環境永續與文化傳承的實踐模式,也讓觀眾反思人與自然如何共榮共生,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家園。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聽專家說氣象【颱風】之三_颱風預報及不確定性-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聽專家說氣象【颱風】之三_颱風預報及不確定性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3-4年級
颱風經常帶來強風豪雨與災害,因此及時且準確的預報對於減少損害具有關鍵作用。中央氣象署會運用衛星觀測、氣象雷達、數值模式等科學技術,掌握颱風的路徑與強度變化,讓民眾可以提前做好準備。不過,由於大氣變化極其複雜,颱風的移動路線與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可能因各種因素改變。專家提醒,面對颱風資訊,不能只依賴單一預報,應持續追蹤官方最新消息,並隨時留意更新內容,做出適當的防災應對。透過認識氣象預報背後的科學原理與限制,我們不僅能培養更理性的態度來看待天氣預測,也能強化面對自然災害時的判斷力與行動力。學會正確解讀天氣資訊,是每位公民應具備的生活素養與防災能力。
點閱數2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降溫告急》名家學者報你知!無任所大使簡又新-資源代表圖
有「永續教父」之稱的簡又新博士,帶領我們回顧國際社會在面對氣候變遷時的重要行動歷程,包括《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京都議定書》以及《巴黎協定》等全球關鍵協議。從地球升溫1.1度的現況,到亟需將升溫控制在1.5度以內的目標,氣候變遷已不再只是自然演變,而是人類活動所引發的全球性危機。簡博士也介紹了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所提出的四大轉型策略與兩大基礎建設方向,並強調從個人到社會都必須行動起來。透過他深入淺出的說明,我們不僅認識到氣候議題的迫切性,也被提醒:每一個人都能從生活中的小改變開始,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這場分享讓我們意識到,對抗氣候變遷不只是政策責任,更是全民參與的長期任務。
點閱數2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