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279
公民-幸福.勻勻仔行-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幸福.勻勻仔行
法務部廉政署/法務部廉政署國小5-6年級
《幸福.勻勻仔行》以一位中小企業老闆與其女兒特助間的職場互動與家庭對話為主軸,展現企業經營背後所蘊含的誠信理念與社會責任。故事中,父親以「勻勻仔行、腳踏實地」的人生哲學堅守誠信原則,這份信念也深深影響著女兒。當企業面臨挑戰時,女兒憑藉這份從小耳濡目染的價值觀,堅定地在困境中實踐誠信經營與負責任的態度。影片透過一段塵封往事的揭露,深化了角色間的情感連結,也讓觀眾看見品德教育如何在家庭與工作場域中自然流動。這不僅是一則家庭與職場的故事,更是一堂關於誠信、責任與穩健前行的生命課。作品傳達出面對挑戰時仍能堅守原則的價值,引導觀眾思考在生活中該如何實踐正向品格,活出值得信賴的人生。
點閱數4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東石漁鄉 生態天堂-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東石漁鄉 生態天堂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嘉義縣東石鄉有「蚵的故鄉」之稱,長達14公里的海岸線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命脈。境內分布著數千公頃的漁塭,以及全台規模最大的外海養蚵棚,其蚵產量佔全國超過三分之一。對東石人來說,海洋如同田地一般,是生活與生產的重要空間。尤其外傘頂洲周邊海域魚蝦資源豐富,自古就是帶動地方繁榮的重要動力。由於東石位處鹽分地帶北端,土地因地層下陷與鹽化而不利耕作,居民便發展出鹽田、魚塭與蚵棚等適應性的產業模式。除了漁產品行銷全台,每逢假日也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品嚐鮮美海產,享受漁村風情與生態觀光的樂趣。這裡結合產業、環境與觀光發展,是海岸社區與自然資源共生共榮的代表。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藍天碧海 鯨艷奇航-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藍天碧海 鯨艷奇航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宜蘭頭城外澳擁有壯麗的海岸風光,細白沙灘與拍岸浪花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遠方龜山島的身影更為海景增添詩意。這裡不僅適合親水玩樂,更是極限運動愛好者的天堂。從刺激的飛行傘到充滿技巧的衝浪,讓遊客能夠「上天下海」,體驗三度空間的動感活動。夜晚來臨,入住海邊民宿聆聽海浪聲,是放鬆心情的最佳選擇。近年來,烏石港的遠洋漁港工程逐步完成,包括防波堤、碼頭等設施,提升了港口機能,也讓原有的遺址轉型為紀念公園。隨著賞鯨、登島等海上觀光活動興起,烏石港成為休閒旅遊熱點,設有完善的遊客服務中心。港區北側堤防內側步道更是觀賞龜山島與黃昏海景的絕佳地點,展現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美麗風貌。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原住民族的山海世界─孫大川-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原住民族的山海世界─孫大川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孫大川透過自身原住民身分與母親的生命故事,描繪原住民族在歷史洪流中面對文化斷裂所承受的失落與哀傷。他不僅記錄這段族群記憶,更以行動致力於原住民族文化的延續與重建。多年來,他透過創辦原住民文化雜誌、舉辦演講與公共倡議,讓社會重新看見原住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堅韌的生命力。他的努力不只是個人對族群認同的表達,更是對歷史正義與文化多元的積極回應。孫大川的故事讓我們從原住民視角出發,重新思考其在臺灣歷史中的地位與角色,也提醒我們:文化保存不是一種浪漫,而是每個世代的責任。他用文字與行動編織出族群記憶的線索,引領我們理解、尊重並珍視多元文化的存在與價值。
點閱數3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家,永安   漁業署漁村產業亮點計畫 永安石斑篇-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家,永安 漁業署漁村產業亮點計畫 永安石斑篇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永安是一座位於臺灣南部的濱海漁村,昔日以密集的魚塭景觀聞名,居民多數從事養殖漁業。近年來,隨著社會變遷與產業轉型,地方開始引入新世代的經營理念與創新技術,讓這片熟悉的漁鄉煥發新的生機。漁業署推動「漁村產業亮點計畫」,協助地方產業發展,其中永安的石斑魚養殖便成為典範之一。這項計畫鼓勵青年返鄉投入養殖事業,將多元經營、科技養殖與品牌行銷導入產業中,不僅改善傳統漁業的經營方式,也活絡地方經濟。新一代的參與為永安注入希望與活力,展現漁村創新的可能性與未來性,象徵臺灣養殖漁業的新篇章。
點閱數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菊島南海嬉遊記-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菊島南海嬉遊記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5-6年級
澎湖,又名菊島,位於台灣海峽中央,是由90多個島嶼組成的美麗群島,其中南海地區更是旅遊與海洋文化的熱門地帶。透過南海之旅,旅客可搭乘交通船或遊艇造訪桶盤嶼、虎井嶼、望安、七美等島嶼,欣賞壯麗的玄武岩地形與潔白沙灘,並認識當地的漁村文化與海洋生態。望安的綠蠵龜保育中心與七美的雙心石滬,是體驗環境教育與歷史遺跡的好去處。澎湖南海地區不僅自然景觀壯麗,也保留豐富的傳統文化與居民的生活智慧,是觀光與學習兼具的優良戶外教學場所。這趟「南海嬉遊記」,讓人領略海島生活的韻味,也激起對海洋環境保育的關注與思考。
點閱數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阿米斯音樂夢─舒米恩-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阿米斯音樂夢─舒米恩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舒米恩過去曾對部落文化感到疏離,但隨著時間流轉,他透過創作族語歌曲,逐步重建與原鄉的連結與認同。他不僅回到成長的部落生活,還發起「海邊的孩子」行動,陪伴與關懷在地青少年的成長歷程。同時,他也創辦「阿米斯音樂節」,邀請來自不同地區的族人與音樂人共聚,讓更多人透過音樂接觸與欣賞原住民族的文化與土地之美。對舒米恩而言,音樂不只是表達情感的媒介,更是語言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橋樑。他以行動與創作讓原住民族的聲音在社會中被聽見,並將原鄉文化重新帶入當代視野。他的努力展現了身為原住民藝術家的文化責任感,也啟發更多人珍視多元文化,理解族群認同的深刻價值。
點閱數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漁是,我們都在變:漁是,我們都在變-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漁是,我們都在變:漁是,我們都在變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漁業是人與海洋之間緊密連結的產業,而其根基正是豐富的水產資源。若無魚群,就無從談起漁業的存在。這段旅程以夢境為起點,從魚的視角出發,經歷放流、成長、被捕撈、拍賣,最終進入水產直銷中心的歷程,展現了魚類的一生,也映照出漁業的運作樣貌。多年來,漁民們親身見證漁港設施的更新與蛻變,海中的魚兒也感受到人類活動的軌跡與影響。這段旅程不只是自然循環的一部分,更是人與海洋共生關係的具體呈現。未來的漁業,需要在永續資源與文化傳承之間取得平衡,才能讓這份與海洋的連結代代延續。從魚苗的誕生到產業的發展,我們每一份子都身在其中,一起轉變、共同成長。
點閱數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灌溉為本,綠能加值-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灌溉為本,綠能加值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國小3-4年級
台灣農業長期依賴水利灌溉系統,從傳統的圳道到現代化的抽水與管網設施,灌溉不僅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更連結著土地利用與農村生活。然而近年來,面對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的挑戰,各地開始在農田水利設施中導入綠能元素,如太陽能板設置於渠道上方、結合水流設置微型水力發電裝置等,達到「灌溉為本,綠能加值」的永續發展目標。這樣的結合不但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也兼顧環境友善與農業穩定,成為智慧農村與循環經濟的重要實踐方式。
點閱數2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花現鯨彩 漫遊洄瀾-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花現鯨彩 漫遊洄瀾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花蓮縣新城鄉的七星柴魚博物館位於七星潭風景區內,是一座融合地方歷史與產業文化的主題館。該館前身為廢棄的柴魚加工廠,後經由文化部門與地方政府共同輔導與整修,於2004年2月正式開館營運。館舍活化利用原有空間,展現「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成功案例,也成為花蓮觀光旅遊的重要據點。博物館內不僅介紹柴魚的製作歷程與地方漁業文化,也融合人文歷史與生態知識,提升遊客對當地產業與文化的理解。此地成為產業轉型與文化保存的象徵,將原本衰退的產業轉化為具觀光價值的教育場域,為地方注入新的生命與經濟活力,也提供民眾認識花蓮海洋與社會發展的契機。
點閱數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