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理-外來物種被引入的原因
點閱數:19 次 下載次數:0 次
地理-外來物種被引入的原因
web

外來種可分為人為蓄意引入或不慎引入兩類。蓄意引入主要為農業、貿易、觀賞或生物防治等目的,像吳郭魚、福壽螺等因經濟價值被引進;生物防治如引進澳洲瓢蟲以控制吹綿介殼蟲,成功抑制危害。觀賞用外來種如埃及聖䴉,因鳥舍被颱風破壞後逸出,逐步在野外建立族群,數量持續增加,影響生態。除蓄意引入,外來種也可能無意中隨貿易和旅遊活動進入,如昆蟲或爬蟲類隨貨物或交通工具潛入。外來種成為入侵種後,常影響原生物種與生態平衡。應從源頭加強預防,並嚴格評估引入物種的風險,避免外來種釋放至野外,才能保護臺灣的自然生態。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素材
主動式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Af-Ⅲ-1 為了確保基本人權、維護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全球須共同關心許多議題。
Da-Ⅲ-1 依據需求與價值觀做選擇時,須評估風險、結果及承擔責任,且不應侵害他人福祉或正當權益。
學習表現:1b-Ⅲ-2 理解各種事實或社會現象的關係,並歸納出其間的關係或規律性。
2a-Ⅲ-2 表達對在地與全球議題的關懷。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2025-09-25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