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012
v7785國小社會 國際社會-資源代表圖
video v7785國小社會 國際社會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3-4年級
國小社會 國際社會
觀看次數399
修改日期:2019-12-07
山東孔廟-資源代表圖
web 山東孔廟
蔡婉緩/新竹市政府教育處國小1-6年級
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南門的山東孔廟
點閱數38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12-27
再造歷史現場-《大大溪計畫概念展—生活未來式》-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大大溪計畫概念展—生活未來式》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大大溪計畫」由大溪出發,但超越大溪的生活場景,將大溪打造成生活、生產與生態三合一的新經濟活動場域,從在地歷史文化出發,加上藝術、生態、休閒農業,到健康促進、銀髮樂居,在民眾豐富多元的日常行動中,共同書寫大溪生活未來式。本計畫串連大溪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各項子計畫,民國108年(2019)12月13日至民國109年(2020)1月5日於木博館武德殿、建城商行、大嵙崁故事館、創生基地預定地和普濟路沿線展出。 主展場主題分為生活—住大溪、傳承—源大溪、永續—養大溪、社會參與—串大溪、再生—興大溪、創新—鮮大溪六個子題。「住大溪」述說大溪的市場文化與地方記憶,展現大溪人的生活百態。「源大溪」介紹地方家族的故事,包含「李騰芳古宅」及「全昌堂」中藥房;此外,傳統工藝的傳承將由新世代延續大溪文化DNA。「養大溪」呈現大漢溪流域生活公園的願景,讓大溪的水再度進入生活、融入文化。「串大溪」以不老職人系列活動展開交流,讓身懷不同經驗、知識及技藝的長輩們,展開快樂的分享行動。「興大溪」將大溪擁有的豐富歷史文化資產,導入藝術設計或轉為知識經濟等方式轉化再生。「鮮大溪」凝聚大溪創生的力量,將以巧思、創意、設計帶來的新活水滋潤大溪這塊土地。 配合六大子題另外又規劃五項街區活動:「時空穿越,旅人帶路」、「享旅行,享合匯」、「暖心花瓶DIY」、「蘭室百年物語穿越1920」、「迷走神農庄」,帶領民眾以導覽、手作、音樂會、腳踏車輕旅行等方式探索大溪的美好。
點閱數18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單寧布的藍調-資源代表圖
web 單寧布的藍調
黃巧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牛仔褲的產生並不是偶然的,牛仔褲的發明人李維.史特勞斯(Levi Strauss),也不是在一夜之間發明出牛仔褲的。 當李維.史特勞斯在1853年離開家鄉紐約時,他並沒有想過將來有一天他會成為世界最大最成功的牛仔褲製造商,甚至連發明牛仔褲的想法,也未曾有過。 1853那年,李維前往舊金山,打算經營賣乾貨的生意。當時,加州淘金熱自1849年開始,吸引著無數的探礦者絡繹不絕地來到。李維以他獨到的眼光,從紐約帶了一批帆布,準備賣給淘金客充當帳篷和篷車頂的材料。可是,當他與其中一位淘金客聊天時,對方卻潑他冷水:「我們現在最需要的不是那些玩意兒,而是耐穿的長褲。可以讓我們下了礦坑裡,不容易磨破的。」這句話啟發了李維的靈感,他請裁縫師將帶來的那批棕色帆布裁製成長褲,賣給淘金客,一試之下,果然耐穿。這訊息一傳十,十傳百,過沒多久,大家都知道「李維的牛仔褲」的確不錯。然而此時,女人穿牛仔褲仍被視為禁忌。1970年代以後,在美式流行文化的帶動下,牛仔褲成為國際間流行的一款服裝,其風潮席捲全世界,至今未曾衰退。隨著Hippy文化風行、中性服裝的大量出現,女人於二十世紀中葉以後亦開始穿著牛仔褲,時至今日,女性牛仔褲裝甚至被認為是帥氣、性感的裝扮,國際性服裝設計師更把牛仔褲的元素大量納入女裝設計之中。不論上流社會,或是普羅百姓,牛仔?是人人皆有,男女必備,然而遠在100多年前,牛仔褲甚至不能算上得了檯面的發明,是藍領勞工階層的服裝表徵,回首單寧布一路走來,可不是省油的燈,毫無疑問為服裝界中的東方不?,尤其隨?設計的改良與材質的研發,牛仔褲反而能詮釋出風情萬種的一面。在現在的年輕文化中,認為「牛仔褲」所代表的精神是「自由」、「平等」。在牛仔褲的各種品牌中,Levi’s是牛仔褲的鼻祖,Lee、Lee Cooper、Puma、Texwood等品牌是後起之秀。其風格也有極大的分別,Levi’s的風格保持著牛仔原汁原味的草莽彪悍氣息,Lee表示著城市平民的勞動風格,Lee Cooper雕塑的是沒落貴族玩票的感覺,Puma承襲了運動的活力等等,其風格的多樣性,真的是『總有一款適合你』!穿上牛仔褲,不論是什麼身份、地位、年紀、高矮、胖瘦,自己做自己,人人平等,世界大同,它包裝出的人絕對是本色的自我,濾去了其他,在在彰顯牛仔褲的自我本色。
點閱數770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7
看見社會EP4:出發!三年一次的迎王祭【屏東小琉球】-資源代表圖
今天郭郭姊姊要帶搭船到小琉球啦~小琉球上除了好吃的麻花卷,更有一樣傳統民俗文化非常的重要喔!就是三年才有一次的「迎王祭」。迎王祭典是東港、小琉球地區每三年一次的年度重要祭典,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眾神可以庇佑居民平安健康,小琉球的人重視迎王祭更勝於過年過節,不論是離家再遠的遊子,或出海捕魚的漁民,都會在迎王前趕回故鄉共襄盛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齊心協力舉辦迎王活動。跟著郭郭姊姊的腳步,我們一起去認識小琉球的王船祭吧!
觀看次數6
修改日期:2023-11-08
早期漢人移民有什麼信仰文化特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色?-資源代表圖
早期漢人移民有什麼信仰文化特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色?
觀看次數74
修改日期:2024-12-16
和爸爸的小旅行-資源代表圖
ebook 和爸爸的小旅行
基隆市文化局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取材自基隆原住民--巴賽人的歷史史料。巴賽人有別於臺灣其他原住民,他們善於計算及語言,以「貿易」為主要生存之道。巴賽人穿梭於北臺灣各原住民間,建立起彼此間的交易網絡,進而將搭起北臺灣與外界的貿易橋樑。
點閱數214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25-07-12
前瞻計畫科技教案-六年級社會科教學活動設計-資源代表圖
教學簡報、TBL智慧教室(投影機、互動電子白板、教師端HiTeach教學系統、每組一台平板電腦使用HiLearning電子書包學習系統、每生一個IRS即時反饋器)
點閱數740
下載數20
修改日期:2019-05-15
環境倫理-22 世代正義II-資源代表圖
人類的發展能夠滿足當代的需求,且不致危及後代子孫滿足其需求的機會。
觀看次數154
修改日期:2024-01-18
戒嚴時期的文教政策-資源代表圖
web 戒嚴時期的文教政策
何力友/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將文學的功能或目的,限定在對抗共產思想及其建立的政權;透過文學創作的形式,培養出戰鬥的意志,激勵出士氣,呼應「反共抗俄」的基本國策。總之,反共文學及戰鬥文藝是特殊時代背景及政治意義下的產物。此一時期也是「懷鄉文學」的興盛時期。懷鄉文學與反共文學相互唱和,相互輝映。懷鄉文學帶有濃厚的反共氣息。「懷鄉文學」道出自中國淪陷後,被迫遠走他鄉,離鄉背井到臺灣生根。文人假筆墨創作,宣洩對家鄉的懷念,惟有堅持反共,才能光復家園。1950年代,臺灣文化界呈現最大的特色就是藝文與傳統的斷絕。不僅絕斷五四運動以來的自覺,更切斷臺灣本土傳統。唯獨殘餘的,就是五四運動以降的民族主義、西化、愛國等意識。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以後,台美關係正常化;因此,多數作家轉而吸取歐美文學的經驗,引進現代主義,成立現代文學。現代文學以新詩為手法,不僅反共,更宣揚自由。強調知性,追求詩的純粹性,以及民主價值。196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爆發「文化大革命」,中華文化及孔孟思想摧殘殆盡。蔣中正總統基於自由中國應該「保存固有文化,發揚孔孟思想」等理念,在陽明山中山樓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創設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主要倡導的內容有:一、復興中華文化,完成國家統一。二、弘揚孔孟精神,建立人文精神。三、強化民族意識。四、著重倫理、民主、科學等文化根基。五、推行國民禮儀,建立倫理道德規範,培養社會善良風氣。
點閱數807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