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012
v5925國小社會 臺北市信義區的鄉土環境-資源代表圖
video v5925國小社會 臺北市信義區的鄉土環境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3-4年級
國小社會 臺北市信義區的鄉土環境
觀看次數336
修改日期:2019-12-05
北埔_金廣福1-資源代表圖
web 北埔_金廣福1
張峰銘/桃園縣立桃園國小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北埔_金廣福1
點閱數451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12-26
文化保存-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杵音文化藝術團)-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杵音文化藝術團)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阿美族歌謠主要由祖先流傳下來,複音歌謠傳統性唱法出現於農耕、生活及祭典中。一般說來領唱者為年齡階層領導者或擅唱者,高音部份則是聲音高而清澈者,餘眾可唱低聲部。傳統馬蘭複音歌謠團體可分成兩種,一是男性老人於Kiloma’an豐年祭時所唱的「很長的歌」(聚會所所唱的歌謠)三首等都是由男性組成的複音歌謠;另一類是拜訪歌、除草歌或是除喪歌、治病歌等,可由「伴工」團或夫妻演唱,因此,男女是可以一齊合唱的。馬蘭阿美複音歌曲傳承仍保存在老一輩記憶,特別是「傳廣隊」或「大橋隊」以前的年齡階級,保有較豐富的複音以及即興唱法,又不脫離馬蘭自由對位歌唱的能力,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反映族群或地方藝術表現。
點閱數26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夏特爾大教堂-資源代表圖
web 夏特爾大教堂
陳德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在整個漫長的中世紀裡,宗教建築在西歐的政治社會發展中獨自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法國建築師在十二世紀最驚人的成就,即創造一種使得結構、建造、視覺表現形式三者結合在哥德式主教堂中的系統,而大教堂即象徵著宗教信仰。彩色玻璃窗取代實牆、飛扶壁的使用,正是最好的說明。由於哥德式建築不斷地向上爭高的結果,倚賴外牆便成為需求,飛扶壁的使用符合了這一趨勢,也增加了視覺表現方式。位於巴黎西南80公里的夏特爾大教堂是法國哥德式建築的經典作,其大門雕刻與彩色玻璃窗都是藝術珍寶,眾多的飛扶壁將重量分擔給外部支柱後,內部牆壁不需承受太大壓力,可以設計大型彩色玻璃窗,少了笨重的石牆與支柱,增加建築本體的優雅輕巧。
點閱數24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有特色讓人更美麗-資源代表圖
web 有特色讓人更美麗
黃巧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至1860年代女型服飾的「裙撐架」又產生變化,下半身的裙擺造型不再強調圓膨的半球狀造型,而是將裙擺膨起的部分轉向後半部,出現了奇特的「前扁後膨」造型。70年代,強調臀部隆起的造型更加風行,因此女性開始穿著特殊的「臀墊」來強調自己臀部的曲線。此外,在1875年後強調緊身曲線的拖曳裙造型也開始流行,這種服飾的特色是利用裙擺的拖曳狀來表現出優雅感,腰部以下也利用華麗的裝飾來強調美感。
點閱數20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6-29
再造歷史現場-虎尾建國眷村:再現虎尾的天空(完整版)-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虎尾建國眷村:再現虎尾的天空(完整版)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眷村文化客廳養成計畫為延續眷村文化駐地工作站能量,透過里長宅的簡易修繕,進行深度人文田野調查,進行眷村文物、老照片的蒐集,成為眷村交流客廳,重視眷村文化內涵,重新找回文化基底,凝聚共識與能量,並文化轉譯為專書、影片及文化劇場;透過駐地研究發展農村再生、大防空洞影視音體驗、眷菜美食、文化季等文化活動,進行校園走讀推廣,並試圖建立虎尾眷村永久性的文化據點。
點閱數22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有閒來聊教學活動-資源代表圖
web 有閒來聊教學活動
李郁芬/縣立潛龍國小國小3-6年級
有閒來聊教學活動
點閱數240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12-28
家鄉之旅景點介紹-資源代表圖
web 家鄉之旅景點介紹
蔡明宏/苗栗縣田美國民小學國小5年級
利用Google map認識家鄉地理環境,並從中了解家鄉之旅之路線圖。分配景點,並利用Coogle心智圖整合側拍資料。
點閱數326
下載數24
修改日期:2019-11-10
傳統技藝-燈籠工藝-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燈籠工藝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燈籠為中國傳統燈具之一,其使用歷史悠久且廣泛,早期多作為實用照明工具,隨佛教東傳而漸受重視,並逐漸演變為富含文化與藝術內涵的裝飾物。南北朝時代已有壁上掛葛燈籠之記載。至明清時期,燈籠種類繁多、應用廣泛,遍布於官方及平民建築中,並與歲時節慶、人生禮俗等傳統文化活動密不可分。在年節、迎神賽會、宗教祭典中,燈籠扮演著溝通神人、表徵祈福的象徵角色。即使歷經日治時期與戰後社會變遷,燈籠的懸掛、遊行活動,以及花燈的製作展覽、競賽等,依然在各地持續舉行,尤其宮廟、宗祠仍常見懸掛各式傳統燈籠。燈籠製作工藝源遠流長,講求技藝傳承與手工精緻。其常見型制可分為桶形、蛋形、柑形、鼓形等類型。製作過程融合竹編、裱褙、書法、彩繪等多種傳統工藝,步驟包括選材、燈架組裝、糊紙或裱布、表面漿化與彩繪裝飾等,每一環節皆需細緻手工與美感判斷。部分地區更發展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燈籠樣式,如可開合的傘式燈籠即為福州式流派代表,兼具實用與藝術性。
點閱數5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天空我的家 ─ 看見五峰>-資源代表圖
video <天空我的家 ─ 看見五峰>
明基友達基金會/竹苗DOC輔導團隊國小5-6年級
【新竹縣五峰DOC】2017 年,竹苗 DOC 空拍課程「天空我的家 ─ 看見五峰」,空拍機帶領學員以另一種角度看家園,激盪不一樣的影像創作觀點。在鳥兒飛翔的高度,「看見」家鄉不同的地貌、景致、人情之美。新竹縣道122是通往「河流與陽光的世界」清泉唯一道路,沿著上坪溪,將自己放置到峽谷之中。山腰之上陽光滿灑覆蓋,山腰之下「霞喀羅溪」水光靜靜倒映,陸上耀眼、水道潺潺不息。來到五峰清泉,請讓泰雅飛鼠葉靜娟(哈那)、達悟飛魚施英輝(雅威)帶路,穿梭清泉吊橋領受清泉天主堂、三毛夢屋、雅威工作室、張學良故居、將軍湯的部落、歷史文化洗禮;漫步環山步道親近自然,留駐清泉山莊眺望清泉瀑布享受發呆,或者再往上走,沿著山林感受「布拉谷」曾有野獸出沒的野性與悠然。
觀看次數387
修改日期: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