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唐室不言「夷夏之防」,對外國文化的輸入採取放任的態度,因此域外文化在中國境內得以自由發展而不受排斥。自漢通西域以來,西域諸國特有的音樂、技藝便源源不絕地輸入中國,及至唐代,胡樂更為流行,甚至朝廷若干典禮所用的音樂,亦以胡曲為尚。胡食(葡萄酒、燒餅、蔗糖)和胡服也風靡於當時的貴族仕女之間。技藝方面如擊鞠(又名波羅球,類似今之馬球)、繩技等;舞蹈方面如拓枝舞、胡旋舞等,深受唐人愛好,皆自西域傳來,由此可以想見唐人生活的胡化程度。此外,唐室也任用胡人為節度使,掌管一地的軍政大權,唐玄宗時營州雜胡安祿山為平盧、范陽、河東三大邊鎮的節度使;突厥人哥舒翰任河西節度使;高麗人高仙芝任安西節度使等。唐室連重要的軍防交給外族人之外,在「安史之亂」後,也引進了李克用等沙陀人來平定唐朝中後期的內亂。可見唐朝不嚴所謂「夷夏之防」,這些外族也在與漢族生活之下,再度成為新的一個中華民族的支脈。
修改日期: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