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222
「台灣茶業之父」李春生-資源代表圖
web 「台灣茶業之父」李春生
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教育部國小1-6年級
有「台灣茶業之父」稱呼的李春生,一八三八年出生在福建省廈門。一八五七年,李春生二十歲時,進入了廈門英商怡記洋行當掌櫃,由於負責認真,勤快工作,身受老闆愛利士的賞識一八六六年,他隨英國商人約翰?陶德到臺灣,以十年的時間,致力於引進大陸茶工、茶師等,在大稻埕設立工廠,焙製茶葉,全心全力協助陶德經營茶業。「北臺茶葉」的名氣因而崛起,成為台灣最重要的產業之一。一八六九年,李春生用兩艘的帆船,裝載了二十一萬多斤的茶葉,打著「臺灣茶」的名號,運送到美國東岸的紐約販賣,受到廣大的歡迎。這是台灣茶葉進軍國際市場的開始,也因此打擊了福建、廈門的茶葉生意,使福建一帶茶業衰落,臺灣茶取代大陸茶葉在國際間的地位。
點閱數994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代海外交通以南海航線最重要。這條航線以廣州為起點,途經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長達一萬多公里,是當時世界最長的航線,聯繫亞洲與非洲,稱為「廣州通海夷道」。這條海路自廣州往西南行,經越南沿岸,穿越麻六甲海峽,渡印度洋至斯里蘭卡,再由斯里蘭卡西北沿印度半島西岸,經印度河口西北,沿伊朗南岸,進入波斯灣,溯幼發拉底河抵巴格達。中國海船從廣州遠達波斯灣為止,而中國貨物則透過阿拉伯人轉運至波斯灣以西甚至非洲。
點閱數56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唐蕃會盟立碑-資源代表圖
web 唐蕃會盟立碑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朝因內亂衰敗,吐蕃再再入侵,但吐蕃也因與回鶻競爭勢力稍衰,就在唐蕃在幾度會盟與敗盟之後,終於在穆宗長慶元年至二年(西元821─822年)會盟於長安,史稱「長慶會盟」,並派劉元鼎等與吐蕃使臣論納羅同去吐蕃,建立「唐蕃會盟碑(又稱甥舅和盟碑)」於西藏拉薩大昭寺門前,其文曰:「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大蕃聖神贊普,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淪替。神人俱以證之,世世代代,使其稱贊,是以勒石留傳之於後也。……」,本有三塊石碑,今日只有西藏的會盟碑尚存。此時吐蕃贊普赤祖德贊(又稱赤熱巴巾)在位,文治武功,頗為可觀,推廣佛教,改革藏文,西藏歷史將他與棄宗弄瓚、赤松德贊合稱「西藏三法王」。
點閱數4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地理位置-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位置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廣州居中國嶺南丘陵地區之南,此區除珠江三角洲外,皆為丘陵地形,故珠江三角洲為本區之精華,且為中國南部地方出入之門戶。廣州位於珠江三角洲北部,為中國南方對外交通之中心。此外,廣州面臨南海,也是亞洲、歐洲海洋航運的樞紐。
點閱數45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的蕃坊-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的蕃坊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時,來到廣州的外商比前朝更多。外人不能居於城內,當時他們多聚居於城南,當地因有蕃坊之名。外人在廣州的人數,從西元八七八年龐勛之亂,外人記載約有十二萬人來看,應當不少。為便於管理,唐朝任用外人當蕃長,負責處理蕃人事務。當時外人之間若發生糾紛,按唐朝法律規定,同國人互爭,以該國法律處理。若異國人之間發生糾紛,則用中國法律處置。蕃坊受當地市舶司和政府管轄。但居民可依其本族的宗教、風俗、習慣生活。僑民可以與漢人通婚,或改用漢姓,學中國語言文字。蕃坊內也建立專供外國子弟就讀的「蕃學」,僑民可應科舉考試甚至做官。
點閱數533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一-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一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宋元時期,中國的對外貿易(以海上貿易為主)在世界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與唐朝對外的開放政策有關。秦漢以來,歷代統治者對商業處處限制,但唐朝則與鼓勵。中唐以前,中國的對外貿易是以陸上絲路為主。但唐玄宗天寶十年(西元751年),阿拉伯人打敗唐朝在中亞地區的駐軍,中亞與西亞為阿拉伯人所有。唐代宗時,吐蕃控有河西,使陸上絲路遭到阻礙。唐朝為了安全,對西北貿易多有限制,但對南海貿易卻十分鼓勵。再加上工商業的興盛,造船與航海技術的發達,使唐朝開啟了中國海上貿易的全盛時期。
點閱數599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5-06-15
吐蕃強盛時期-資源代表圖
web 吐蕃強盛時期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西元七五五年)發生安史之亂,吐蕃趁機佔有西域大片土地。安史大亂中,肅宗即位,唐將郭子儀與吐蕃會盟。代宗廣德元年(西元七六三年),吐蕃以唐蕃曾有赤嶺劃界,答應給吐蕃每年絹五萬匹未付,率党項、吐谷渾各族二十餘萬入寇,在安史降將高暉率領下攻陷長安,代宗逃往陜州,官吏六軍逃散,吐蕃立廣武王李承宏為帝,唐命郭子儀進擊,吐蕃佔領長安十五天後撤退,代宗才能回京。吐蕃以攻陷長安的表現自豪,曾在布達拉山立石紀功。此後吐蕃又攻下許多唐朝的西疆土地,唐朝不得已,被迫再與吐蕃兩次會盟。因此,西藏史家描述說贊普赤松德贊在位時是吐蕃國力最強盛時期。
點閱數59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英俄勢力滲入-資源代表圖
web 英俄勢力滲入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清德宗光緒二十一年,西藏由達賴十三世掌理政治宗教事務。此時英國佔有印度為殖民地,為控制中國西南部,並與由新疆方向伸入侵略勢力的俄羅斯帝國相抗衡,故英軍六百人於西元1904年入侵西藏,先佔領崗巴宗,再進攻江孜,江孜人民在宗山建立砲台,用生命對抗進攻八個月,直至全軍覆沒。英軍佔領拉薩五十天,達賴十三世逃往青海,並到北京晉見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但因川軍入藏,十三世逃入印度,清政府廢除之,英國趁機支持他,使之倒向英國。清廷覆亡,民國初建,達賴十三世返藏,西元1913年中、英、藏三方面召開西姆拉會議,會中親英的西藏代表私下將藏印邊界劃下「麥克馬洪線」,為日後中印兩國關係留下陰影。民國二十二年達賴十三世圓寂,經尋訪後,青海煌中縣一位名叫隆拉伯的小孩,被確定是達賴十三世轉生的活佛,民國二十九年正式舉行達賴十四世喇嘛坐?大典。當中國內部在國共激烈對抗中,民國三十八年班禪十世也舉行坐?典禮。
點閱數38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市舶司制度 - 後世市舶司的演變-資源代表圖
web 市舶司制度 - 後世市舶司的演變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代設立市舶司為後代管理對外貿易的制度奠下基礎。尤其宋室南渡後,財政困難,更仰賴市舶收入。市舶制度更加完善,如同近代海關。但明清實行朝貢制度後,市舶司只剩下迎接、招待貢使的工作,失去貿易的功能了。
點閱數81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祿東贊使唐-資源代表圖
web 祿東贊使唐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祿東贊是吐蕃贊普宗弄瓚之大相﹙又稱大論﹚,統理國事,極受信任。唐貞觀十四年(西元六四O年)受命為贊普入唐請婚,太宗本不允,西藏民間傳說故事中說唐太宗以五難題考驗使者,祿東贊以機智通過測試。太宗曾封祿東贊為右衛大將軍銜,想以琅琊公主外孫妻之,祿東贊以贊普未娶公主,自己不敢先娶拒絕。西元六四一年祿東贊護送文成公主由長安入西藏。西元六四九年棄宗弄瓚去世,祿東贊繼續輔佐其孫為相,其五子欽陵、贊婆等均曾掌握國政。新唐書言其「東贊不知書而性明毅,用兵有節制,吐蕃倚之,遂為強國。」,可見祿東贊應是一位沉勇有為,擅長機智且頗有能力的人才。
點閱數81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