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兩岸交流競爭問題
研究指出,開放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在維持現有境內措施,未有配套措施的情況下,我國農畜業的產值、所得、農畜業勞動力需求都將下跌,尤其相對不具競爭力的產品,例如飼料玉米、花生、蔗糖、蒜頭等作物及養豬、養牛等畜產業可能受到極大的衝擊,引發勞工過剩問題。然而,並非所有的農畜業都將受創,部分具有台灣特色的水果產業,未來將是能與中國大陸在國際市場競爭的農產品。海峽兩岸在產品上不無互補性,若能充分運用中國大陸的資源,以及台灣的技術,兩岸的農業不無合作空間。未來如何在日趨自由化的國際貿易趨勢下,為台灣農民找到一線契機,或使農民的衝擊降至最輕,是台灣農改單位的當務之急。研究者建議農改單位輔導台灣農業朝「小而美」方向發展:一、強化具本土特性、具高附加價值、具競爭力的農作物朝精耕的方式經營,以提高農產的競爭力。二、擴大生產規模,鼓勵不具競爭力的農民將其土地出租給具競爭力的農民,透過農地合併或合作生產方式以達企業化經營的目標。三、透過可行的補貼方式(GreenBox等眾多方式),維持農糧生產於一定的安全水準,並促其朝精耕方向經營。四、輔導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五、加強對台灣農民的教育宣導,一以提高農民的農情資訊,二以增加農民對農業政策的配合度。宣導內容至少應涵誚bWTO組織架構下,有關可行與不可行的農業支持政策的相關資訊,以及強化農民企業化經營的理念與技術,提供台灣農業的競爭力的相關資訊,輔導農民配合台灣農業結構化的調整。六、利用中國大陸農產品低價優勢,配合台灣高科技、高品質的加工技術,透過台商為兩岸共創農業共存、共榮的契機。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Aa-Ⅱ-2 不同群體(可包括年齡、性別、族群、階層、職業、區域或身心特質等)應受到理解、尊重與保護,並避免偏見。
Aa-Ⅲ-4 在民主社會個人須遵守社會規範,理性溝通、理解包容與相互尊重。
地Be-Ⅳ-4 問題探究:東南亞和南亞新興市場與臺灣產業發展的關聯。
Aa-Ⅲ-4 在民主社會個人須遵守社會規範,理性溝通、理解包容與相互尊重。
地Be-Ⅳ-4 問題探究:東南亞和南亞新興市場與臺灣產業發展的關聯。
學習表現
1b-Ⅱ-1 解釋社會事物與環境之。
1c-Ⅲ-2 檢視社會現象或事件之間的關係,並想像在不同的條件下,推測其可能的發展。
社2a-Ⅳ-3 關心不同的社會文化及其發展,並展現開闊的世界觀。
1c-Ⅲ-2 檢視社會現象或事件之間的關係,並想像在不同的條件下,推測其可能的發展。
社2a-Ⅳ-3 關心不同的社會文化及其發展,並展現開闊的世界觀。
議題
國際教育
核心素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93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979.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