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071
DOC在地課程-【萬巒】加匏朗夜祭文化-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萬巒】加匏朗夜祭文化
萬巒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萬巒鄉公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屏東縣粗估約有八萬平埔族,現在有三個部落在推平埔認證:內埔鄉的老埤、高樹鄉泰山的加蚋埔、萬巒鄉新厝村的加匏朗。今天我們邀請了「馬卡道文化」的推動老師,湯文生 鄉代,為大家敘述萬巒鄉加匏朗平埔族的故事與歷史,為什麼稱為仙蛋的故鄉 ? 還有族人復振文化的努力⋯
點閱數15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散步老蘇州城 眼耳鼻舌身意 在曲巷裡與傳統相遇-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散步老蘇州城 眼耳鼻舌身意 在曲巷裡與傳統相遇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遊走老蘇州城,輕易會與古井忽然相遇,它們或許安靜地兀自映照人間,也許被取水洗衣滌菜的婦女相伴,這樣的傳統生活依然是蘇州城裡的真實風景,也闡述著鄰里社區人情的緊密交織,使得很多人不願搬到周邊的高樓公寓裡。
點閱數1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
竹苗數位機會中心/財團法人明基基金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記錄從採竹到完成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的過程。
點閱數281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一生為匠 「工藝成就獎」得主林添福-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一生為匠 「工藝成就獎」得主林添福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人稱「阿公」、高齡90歲的林添福,一生與陶為伍。他出生於臺中南屯。當年他的祖父林國本經營臺中縣「大甲東」知名陶廠外窯,林添福13歲隨福州師傅學陶,14歲擔任陶師,擅長手拉坯、手擠坯、原型雕塑,浮雕和彩繪更是無師自通;對後進傾囊相授,是傳統陶藝界的活寶典,民國61年創建一條長達23公尺的「竹南蛇窯」,是目前苗栗縣唯一僅存的傳統蛇窯,更是臺灣現代柴燒陶藝的重要據點。
點閱數16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傳藝園區重開幕 聚焦蛻變的臺灣工藝 全聯善的美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昱駪:透過五感認識臺灣工藝之美-資源代表圖
趕在農曆過年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屬的宜蘭傳藝文化園區在1月下旬重新對外開幕,光是大年初一單日入園遊客人數衝破3萬5千人,創下園區15年來最高紀錄。新的園區聚焦蛻變的台灣工藝,有藍染、木工、琉璃、金工、陶藝等工藝師傅現場傳習,展現新時代的工藝新面貌,期待讓遊客入園後,親身體驗台灣工藝之美。
點閱數21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2020神工傳藝北港百年藝鎮巡迴展宣傳影片-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2020神工傳藝北港百年藝鎮巡迴展宣傳影片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2020北港百年藝鎮巡迴規劃設置案「神工傳藝」策展構想,是以「發現歷史再現歷史發揚臺灣精神」為主題設計,其宗旨以「在地人文、產業導入及永續發展」為概念。 為使北港藝師的光輝能夠走出雲林並受到其他縣市之矚目,規劃以介紹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與北港進香等信仰衍生而出的陣頭、工藝、表演藝術為核心主軸,具體展品展示為輔助,建構出媽祖文化中各種藝術價值以及活動細節,呈現種多元面向的北港百年藝鎮風華,讓其他縣市的民眾能看見北港豐厚的文化底蘊。展覽邀請「蕭青陽工作室」—大俠「蕭青陽」老師擔任策展人,分別於北中南合計舉辦4場展覽。各場次展覽資訊如下:(1)雲林場:民國109年(2020) 4月11日至4月29日於北港文化中心。(2)臺中場:民國109年(2020) 6月13日至7月22日於文化資產園區。(3)臺北場:民國109年(2020) 8月13日至8月26日於華山文創園區。(4)高雄場:民國109年(2020) 10月16日至12月27日於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點閱數21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傳統技藝-經典同行 為舞台落上風雅 舞蹈與戲劇共舞-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經典同行 為舞台落上風雅 舞蹈與戲劇共舞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2004年,由文學作家白先勇主持製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從臺北國家戲劇院展開首演後,即於兩岸三地、美國、英國和希臘等展開巡演,演員身上的手工蘇繡戲服絕美,身段細緻柔美;舞台融入書法與書畫,極簡雅緻,凸顯演員的唱唸做打,居中調配的正是投入舞台設計超過30年,同時也是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
點閱數25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新舊偶雕激變演出風格 刻偶師熱情的極致展現-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新舊偶雕激變演出風格 刻偶師熱情的極致展現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偶雕師之於布袋戲,不只是單純的偶頭供應者,也牽繫著布袋戲團運作順暢與否,其在製作技術與偶頭材料上所做的各種改變,更對布袋戲的演出風格帶來微妙影響。布袋戲偶雖然僅比手掌再大一點,但極為精巧細緻,無論是頭盔、軟巾、戲服及偶頭皆巧奪天工,其中,堪稱戲偶的靈魂——偶頭則是由專業的刻偶師負責。在刻偶師的巧手下,一尊尊有著各自特色的戲偶得以在戲中展現特色與生命,布袋戲中的經典《雲州大儒俠》其戲偶雕刻之精緻便有目共睹。
點閱數14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手工溫度熨熱戲劇張力 繪製布景的前進人生-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手工溫度熨熱戲劇張力 繪製布景的前進人生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小時候喜歡畫畫的陳明山,自己用紙箱做了一台電視,還畫了一幅卷軸的故事,放在紙箱後方捲動播放,點上一盞燈,效果就像真的電視一般;後來因為家境的緣故,陳明山讀到小學便沒有繼續升學,在做彩繪之前,他賣過包子饅頭、冰棒等等,有一天父親恰好看到有師傅在徵學徒,讓他去嘗試看看,陳明山也因此握緊畫筆,踏上這條路。在那個沒有手機、連相片都極為稀有的年代,陳明山拿著他的畫筆畫出臺灣布景的一片天,成為臺灣唯一跨足布袋戲看板、醮壇布景、電影廣告的彩繪師,更在2015年獲得嘉義縣政府文化局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點閱數16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與潮流逆向而行 復興籃胎漆器的職人堅持-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與潮流逆向而行 復興籃胎漆器的職人堅持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臺灣產竹,早期即有編織竹器以供生活所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運用竹編和漆藝的器物,在臺灣早年的民間生活中其實很普遍,比如中國大陸習慣稱呼的漆籃,臺灣則稱為謝籃,早期很多竹編都有經過生漆塗裝,用來當作婚姻嫁娶的陪嫁品比較多。還有用來抓鰻魚的竹籠,雖然是以瀝青或桐油塗裝、填補縫隙,但作法與籃胎漆器頗有相似的地方。」師承「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李榮烈的傳習藝生許秋鄉回想起臺灣早期生活中籃胎漆器的記憶。
點閱數15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