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304
再造歷史現場-【沙灣世紀風華】—「沙灣地區影像拍攝暨出版計畫」預告-資源代表圖
基隆與山、海關係密切,城市記憶皆環繞在此,城市發展更是由基隆為港而起。和平島因其地理位置自大航海時代便作為臺灣與世界連結的門戶,擁有豐富文化與地景資源。沙灣地區亦因海權列強的到來漸趨昌盛,成為基隆軍事與城市休閒要地。但19世紀末的築港工程,造成海岸人工化,戰後的港區管制進一步斷裂城市與海的關聯,也讓山與海的密切關係越來越遠。為了再次重現基隆山海地景,將城市生活帶回港邊,發展出「找到山、海、記憶」的願景,並採用以下策略:(1)保全考古遺構、自然海岸、關鍵視域(廊)。(2)以歷史資源為據點,整合可及街區與公有地為「策略發展地區」。(3)以港公司、中油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共同營造基隆山海城市的魅力。(4)建置山海聯通歷史散步路徑與智慧導覽系統。(5)結合考古發掘基地,籌建展現基隆大航海標記的博物館,建構與世界的對話基地。(6)以大沙灣為選址核心,籌建展現城市現代化博物館,打造城市歷史新亮點。 相關子計畫包括: 1、沙灣地區暨太平輪紀念碑歷史調查研究及敘事空間整合計畫—蒐集沙灣地區歷史發展的史料,進一步將歷史敘事轉化為故事文本,讓更多人了解沙灣地區的歷史。 2、沙灣地區影像拍攝暨出版計畫—40分鐘正片加50分鐘衍生閱讀,分別爬梳大基隆及沙灣歷史,及深入地方挖掘關於沙灣地區常民的生活現場。 3、基隆沙灣地區歷史場景再現共識凝聚策展計畫—希望在市民之間創造可發酵為凝聚力的話題,形成沙灣新願景的共識。因此規劃一系列活動,包括港市生活採集—邀請職人分享其角度所看見的基隆樣貌,為基隆未來的生活滾動出更多的想像、尋找快樂園—重現沙灣地區不同時代,人與空間、環境互動方式的不同樣貌,如設置浴池、海港辦桌、咖啡與酒吧市集、音樂舞蹈表演、互動式劇場、山海巴士—以公車為交通工具,穿梭串連各歷史場景。 4、沙灣地區數位攝影測量計畫—針對沙灣地區空拍攝影測量與重點古蹟、歷史建築物3D雷射數位掃瞄,以作為文化價值推廣合及虛擬實境多媒體資料建置的重要基礎。
點閱數24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走讀礦山—翻閱採金之路-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走讀礦山—翻閱採金之路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以本地區礦業發展脈絡及相關區域為主題,串連遺跡地、記憶據點及地景等傳達採金之路的礦業文化內涵,透過地方創作者圖、文的角度,認識山城生活、人文與自然生態等走讀路線上的記憶故事。
點閱數23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實境推理解謎】大型戶外密室逃脫遊戲!耗時三小時才破關!-資源代表圖
民國109年(2020)的「水金九礦山實境探索計畫」設計了實境探索遊戲,整體遊戲圍繞在黃金博物館園區周邊地區,分別以「散花仔」及「煉金步驟」兩大主題去結合遊戲與實景。藉由民眾對於故事發展的好奇心,進而投入遊戲,來自各地的玩家在金瓜石東奔西走,四處尋找線索,解開暗藏的謎題,尋找特定NPC完成任務,以及躲避礦警的追查,在探索中更加認識金瓜石。除了以遊戲作為本案理念傳播的媒介外,同時搭配推廣活動和行銷的規劃,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吸引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和客群,拉近金瓜石和大眾之間的距離。
點閱數318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鐵翼榮光—前空軍桃園基地傳奇 形象前導影片-資源代表圖
在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的支持下,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籌備3年進行調查研究、先期規劃、文物影像蒐藏與詮釋、口述訪談等相關計畫,以文化治理帶動在地民眾歷史記憶,透過這次展示計畫,重回歷史現場,共同形塑文化保存意識。 為落實再造歷史現場精神,整合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已整備的前空軍桃園基地相關文史文物資料,轉化為展覽與系列活動,讓民眾更能貼近曾經機密的軍事基地。活動方面以主題講座暖身,延續至9月份「全國古蹟日」系列活動,邀請劇團進入學校互動;以情境式導覽劇場、實境解謎等活動,讓民眾親身走入前空軍桃園基地體驗文資空間氛圍。執行成果如下: 1. 完成於桃園市文化局(民國109年(2020)7月4日至19日)與八德餘慶堂(民國109年(2020)8月14日至9月30日)兩地之展覽,展期63天合計6,926參觀人次,利用數位科技手法,展現基地歷史變遷。內容結合文物詮釋計畫,進行史料、舊照、文物之多元展示,並配合口述訪談、中研院「飛遠專案」及執行任務所拍攝之偵照照片,呈現當時情景。 2. 計畫也安排退役將士及眷村居民重返基地,拍攝紀錄影片留存數位紀錄,以讓更多觀眾得以了解當時歷史故事,製作《回家的路》為影片主題曲。 3. 以【基地任務大解密 X 前桃園空軍基地再造歷史現場】為題辦理「儀表板的秘密」、「最神秘的黑貓中隊」主題講座。並結合古蹟日辦理3場次活動,分別以戲劇、音樂、舞蹈之情境導覽基地;以實境解謎的方式讓參與者在前空軍基地中,用故事包去體驗基地故事;透過劇場宣導活動及有獎徵答等方式與師生進行互動,廣邀師生一同參與桃園空軍維護古蹟行動,希望喚起桃園在地師生對所處區域歷史文化的重視了解。
點閱數30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北港進香》專書及《神工傳藝Beigang:雲林北港/傳統工藝職人》套書 重磅問世-資源代表圖
「北港迓媽祖」活動於民國99年(2010)公告為國家重要民俗,另北港進香年也於民國106年(2017)公告為雲林縣定民俗,北港鎮內眾多陣頭及藝閣和進香文化為雲林縣北港地區重要的文化資財。有鑑於此,不僅針對北港地區及鄰近地區陣頭進行盤點及普查,並建構北港進香的保存維護計畫,更依前述調查結果出版專書。 「陣頭」一詞隨時代與社會文化變遷衍生不同的的涵義,本計畫所稱之「傳統陣頭」乃是以業餘、子弟、非商業性質特團形式經營。北港鎮傳統陣頭盤點結果,計有39團現今仍持續作,包含獅陣、龍陣、神將、童仔、北管、南管、西樂、開路鼓、哨角、彌勒團、真人藝閣等眾多團體,鄰近地區褒忠鄉、元長鄉、水林鄉、口湖鄉、四湖鄉則共有28團,綜觀來說,以獅陣數量最豐富,共16團。從本次普查作業發現,由於陣頭的性質與榮耀神明有關,因此其興盛與傳承跟信仰空間有無辦理民宿活動有關。本次調查最多陣頭傳承者,與每年辦理北港迓媽祖活動有密切關係,相反的,人口凋零、廟會活動不如從前頻繁的四湖、口湖地區,陣頭活動則較為式微。 北港朝天宮大約在乾隆年間就有廟宇前往進香的活動,根據已知最早文獻紀錄,即在道光10年(1830)此地區即已十分盛行進香活動,甚至成為臺灣媽祖分靈最多且最廣的媽祖廟。從歷史性、反映地方社會特色等可知北港進香富含高度文化資產價值,因此藉由本次調查研究進而規劃保存維護機制。北港朝天宮對於進香儀式和進香技術保存良好,其中「糊火缸」技術更僅可於白沙屯拱天宮到北港朝天宮進香時見到。此外,進香文物和相關藝術創作也相當豐富,並且持續蒐集中。除了宮廟本身,地方團體(協會、文史工作者)也從文化、歷史、商業等角度,與北港朝天宮形成緊密的互動關係。由於進香的維持仰賴香客與進香團對進香中心的信任與信仰,因此如何提高進香客進香意願,增加進香客對進香文化的了解,將為進香習俗自發持續運作的關鍵,從學術研究、教育推廣、進香規劃的完善(住宿、交通、商圈),都有助於穩定北港朝天宮的進香能量。民國109年(2020)12月出版專書:《北港進香:往返臺灣人心靈原鄉的宗教旅程》、《神工傳藝:雲林北港/傳統工藝職人》。
點閱數24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匠新匠心》紀錄片宣傳影片-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匠新匠心》紀錄片宣傳影片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以紀錄片方式,將技藝於北港之發展、製程及訓練過程、相關工具介紹、藝師生命史作影像紀錄。每位傳統藝師搭配一位新銳藝術家,以新生代藝術家的視野帶出傳統工藝/保存技術之美,以及傳統工藝師生命的不凡,每位藝師1集,每集約22—23分鐘。 《匠新匠心》記錄的對象包含:傳統表演藝術開路鼓樂保存者李春生、哨角製作技術保存者魏幼謙、燈籠工藝技術保存者林聰賢、小木作技術保存者蘇純亮,以及鑿花工藝技術保存者張旭輝。除了呈現5位北港傑出藝師工藝特殊獨到之處,也邀請新銳藝術家參與拍攝,包含在地深耕的藝術家:太日樂集張呈遠、蔦松藝術中學音樂科系主任范詠喨、享譽國際的服裝設計師江奕勳、建築師廖偉立、以及知名演員暨攝影師林予晞。希望藉由新舊藝術的相會,發揚北港作為百年藝鎮的文化底蘊與精神。
點閱數23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晨間飛行》情境式導覽劇場—2020桃園全國古蹟日演出影片-資源代表圖
在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的支持下,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籌備3年進行調查研究、先期規劃、文物影像蒐藏與詮釋、口述訪談等相關計畫,以文化治理帶動在地民眾歷史記憶,透過這次展示計畫,重回歷史現場,共同形塑文化保存意識。 為落實再造歷史現場精神,整合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已整備的前空軍桃園基地相關文史文物資料,轉化為展覽與系列活動,讓民眾更能貼近曾經機密的軍事基地。活動方面以主題講座暖身,延續至9月份「全國古蹟日」系列活動,邀請劇團進入學校互動;以情境式導覽劇場、實境解謎等活動,讓民眾親身走入前空軍桃園基地體驗文資空間氛圍。執行成果如下: 1. 完成於桃園市文化局(民國109年(2020)7月4日至19日)與八德餘慶堂(民國109年(2020)8月14日至9月30日)兩地之展覽,展期63天合計6,926參觀人次,利用數位科技手法,展現基地歷史變遷。內容結合文物詮釋計畫,進行史料、舊照、文物之多元展示,並配合口述訪談、中研院「飛遠專案」及執行任務所拍攝之偵照照片,呈現當時情景。 2. 計畫也安排退役將士及眷村居民重返基地,拍攝紀錄影片留存數位紀錄,以讓更多觀眾得以了解當時歷史故事,製作《回家的路》為影片主題曲。 3. 以【基地任務大解密 X 前桃園空軍基地再造歷史現場】為題辦理「儀表板的秘密」、「最神秘的黑貓中隊」主題講座。並結合古蹟日辦理3場次活動,分別以戲劇、音樂、舞蹈之情境導覽基地;以實境解謎的方式讓參與者在前空軍基地中,用故事包去體驗基地故事;透過劇場宣導活動及有獎徵答等方式與師生進行互動,廣邀師生一同參與桃園空軍維護古蹟行動,希望喚起桃園在地師生對所處區域歷史文化的重視了解。
點閱數31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研究——《北港百年藝鎮再造歷史現場—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整理研究、修護與專書出版計畫》 成果影片-資源代表圖
顏思齊在臺灣的據點,依《臺灣通史》載:「北港一名魍港,即今之笨港,地在雲林縣西」,認為在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顏思齊在臺灣的據點為現今雲林北港鎮、水林鄉一帶,為使顏思齊開臺史實的考證更有其說服力,透過「古笨港開發史與顏思齊論壇」一案,希冀能為古笨港地區歷史能留下實質論述資料。藉由論壇的形式,讓北港早期的歷史風貌可以更清晰被勾勒出來,讓討論的火花,激起民眾對於古笨港或者現今北港歷史的感知。論壇於民國109年(2020) 10月21日於北港文化中心辦理,共65人次參與。 「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整理研究、修護與專書出版」計畫以林永村先生捐贈與雲林縣政府將近2萬件出土文物進行整理研究、修護及前期已執行之遺址計畫之專書出版。「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整理研究計畫成果特展」希望呈現「研究者」與「觀眾」之間的成果樣態,在展覽中透過展覽團隊還原研究的過程與思考,讓觀眾一同經歷一場歷史饗宴。運用古笨港地區常民文化的生活樣貌作展覽主軸,於展覽視覺呈現上,將運用木質、布料、紙質料等軟性物件作為展覽旁襯。使整體展出接近常民生活文化,而這些有機也是研究團隊經手時常用之物品,結合兩者特色做為主要展出調性。於民國109年(2020)年10月24日至11月22日辦理古笨港的座標─出土清代文物展;同年11月15日出版專書:《古笨港的歷史考古學研究》,並辦理記者會。
點閱數17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李騰芳古宅AR互動導覽-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李騰芳古宅AR互動導覽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透過李騰芳造型人物和祥獸貫穿各場景與民眾互動,選單中包含「建築」、「歷史」、「生活」、「地圖導覽」等場景分類,讓使用者在體驗過程中能依據個人喜好來進行隨機導覽,在二十五個導覽點位的古蹟建築場景發展出歷史場景還原、歷史解說、蒐集祥獸集章集點、拍照框等互動內容,在故事線及動畫串連下也彰顯了趣味性。此外也透過LBS定位導覽功能及地理資訊服務應用,提供李騰芳古宅所在的月眉農區景點和周遭地標簡介,增加旅客雙向互流等效益。
點閱數26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時間旅人(精華短版)|基隆要塞司令官邸修復再利用工程紀錄片-資源代表圖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為日式木結構建築,典型之日式宿舍空間融合洋式風格內裝為其主要特徵。在建物格局上,除後期因使用需求增建了部分的生活設施,如東側之廁所、廚房,以及部分雨棚外,整體建築仍完整保存了傳統日式宿舍之風貌。最大的特色是擁有完整的雨淋板牆面,並保留日式屋舍中最具傳統風貌的壁龕、押入(日式壁櫃)、天袋(壁上小抽屜)等設備,押入上方的活動夾板,尚可通往屋頂的構架空間,保留了原始屋頂維修的通道動線。布基礎高80公分,較一般日式建築45公分高達2倍之多。 修復前,前院與後側院的原有磚砌牆呈現全倒、半倒、傾斜,前院大門佚失,門柱部分完整留存,部分斷裂,整體樣貌大致維持原貌,但破損情況嚴重。附屬建物屬後期新建,倒塌嚴重,植栽根系破壞嚴重。修復工序分為「假設」、「拆除」、「基礎與木作」、「屋面瓦作」、「地坪」、「牆面」、「油漆」、「駁坎修復」、「除苔滅菌清洗防護」、「蟲蟻防治」與「消防設備」等部分進行。由於現況損毀嚴重,將以現場殘跡及老照片進行形貌仿作復原。並參考傳統日式建築工法,進行細部處理,無法考證部分,則以現代材料工法進行區別。 其中基礎與木作工程包括從基礎磚束檢修與施作過程,到有關木作材料之項目從床組(土台、大引、根太)、軸組(獨立木柱、敷居、鴨居)、 屋架(軒桁、陸樑、小屋組)、屋面(棰木、野地板)、外牆(雨淋板、凸窗、雨庇)進行加工組立。屋面瓦作主要以還原燒文化瓦修復,下方以透氣防水毯作為防水層,搭配簷口局部銅瓦作為收邊樣式,另外端部鈁飾依照流水家徽進行仿製與安裝。牆體設計包含木柱新作、木摺漆喰壁新作、雨淋板新作、羽目板及幅木新作。地坪工程則主要為磨石子地坪檢修、磁磚地坪檢修。修復工程已於民國109年(2020)完成,並於完工後開放民眾參觀。
點閱數29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