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48
雲林縣立飛沙國中簡介-資源代表圖
web 雲林縣立飛沙國中簡介
楊東盛/縣立飛沙國中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雲林縣立飛沙國中簡介
點閱數92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1-09-28
石門水庫遊學-資源代表圖
web 石門水庫遊學
王政華/縣立三光國小國小4年級
石門水庫遊學02
點閱數519
下載數32
修改日期:2010-12-31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代海外交通以南海航線最重要。這條航線以廣州為起點,途經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長達一萬多公里,是當時世界最長的航線,聯繫亞洲與非洲,稱為「廣州通海夷道」。這條海路自廣州往西南行,經越南沿岸,穿越麻六甲海峽,渡印度洋至斯里蘭卡,再由斯里蘭卡西北沿印度半島西岸,經印度河口西北,沿伊朗南岸,進入波斯灣,溯幼發拉底河抵巴格達。中國海船從廣州遠達波斯灣為止,而中國貨物則透過阿拉伯人轉運至波斯灣以西甚至非洲。
點閱數51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家鄉的居住型態-資源代表圖
web 家鄉的居住型態
劉美玲/縣立大同國小國小3-4年級
各種不同家鄉的居住型態
點閱數237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0-12-23
邵族族群分佈及特殊文化-資源代表圖
web 邵族族群分佈及特殊文化
江貞衛/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邵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人數最少、漢化最深的一群。邵族原住民居住的範圍,侷限於日月潭一帶,可以說是台灣最袖珍的原住民族群。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邵族的祖先因為打獵追逐一隻罕見的白鹿,因而發現日月潭,因此返回原居地,帶著族人來到這個魚肥水美的洞天福地定居,邵族的原居地,有人說在阿里山鄒族住的地方或附近;另有人說是在臺南平原的平埔族社域裡。目前族群分布主要集中在德化社﹐少部份在水里大坪林。邵族終年有祭祀﹐最大盛典為農曆八月十五日前後的豐年祭。其他重要的祭典還有農曆三月的播種祭與七月的狩獵祭。遇到族內有重要慶典時﹐邵族人常會以杵擊打石鼓﹐發出聲音通知全族﹐「湖上杵聲」就是形容邵族的文化特色。進入邵族人的家中,可以看到在神案上或牆上掛置著一個籐編的小籃子,裡面收藏著祖先穿戴過的衣服、飾物,從式樣和顏色的古拙斑駁,可以知道它們已經都是年代久遠的衣物了。這就是邵族人的「祖靈籃」,邵族人的傳統祖靈觀具體地呈現在祖靈籃有關的信仰崇拜上,他們相信自家的祖靈就存在於這個小小的籐籃裡。保佑全家平安。籐籃裡的衣物平常不得隨意翻攪,家中若有任何變動,大如娶新娘、起新厝,小如賣肥豬、買新車,都必須把祖靈籃取下,放在門口,請祭師來向祖靈祝禱報告一番,否則引起祖靈疑心或不悅,那就會全家不得安寧.或發生一些不可預料的事情。祭師全由女性擔任,專門主持祭典和負責與祖靈的溝通,邵人稱女祭師為「先生媽」.在族裡擁有相當尊崇的地位,凡是有意願擔任祭師的婦女必須是在部落中受人敬重、家庭幸福美滿、擔任過重要祭典主祭的人。而且她還必須由老先生媽陪同,乘船到Lalu島(拉魯島)去徵求最高祖靈的首肯,過程繁複而且隆重,並不是任何人想當就能當。現在邵族仍繼續進行的祭典有:三月的陸稻播種祭;五、六月間的整地除草祭;七月初的做鰻祭(和狩獵有關);八月的傳統邵年(祖靈祭)。除了整地除草祭比較簡略外,其他三種重要祭典都必須把各家的祖靈籃集中到部落祭場,還必須準備飯或酒做為供品,由六位先生媽一起慎重地向所有的祖靈祝禱祈福。邵族人現在其實大部分都已經不再從事農耕和打獵的生活,而相關的祭儀卻仍然照常舉行並沒有中斷。邵族人聚居的村落是邵漢混居、而且是觀光商業導向的聚落,邵族的傳統祭典故能維持不墜。
點閱數730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0-06-02
高雄港四-資源代表圖
web 高雄港四
胡永欣/延平國小國小3年級
高雄港
點閱數331
下載數93
修改日期:2010-10-13
傳統的節慶-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的節慶
賴芯瑜/市立自立國小國小3-4年級
理解家鄉裡原住民族與漢人的各種傳統節慶的意義
點閱數198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4-10-31
日治時期的興盛期-資源代表圖
web 日治時期的興盛期
曾煥玲/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最初,當日本接管台灣,各地發生武裝抗日時,謠傳教徒與日軍勾結,而出現民眾攻擊教會的事件。直到日本控制台灣後,天主教的傳教工作才有所改善。總督府對台灣原有的宗教及基督教,原則上一律不加干涉,因此天主教的傳教工作進展順利。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幾乎與在臺傳教士的祖國-歐洲國家對立,因此總督府對天主教的政策由放任轉為嚴密監控。1939年日本政府頒布「宗教團體法」,將各宗教團體粗分為神道、佛教、基督教三類,以有效控制各宗教團體。1941年日本天主教組成天主公教會,台灣天主教也不得不加入日本天主公教會,成為公教會下的台灣教區,接受日本教會的指揮。後來,在皇民化政策下,台灣天主教在1942年加入「台灣基督教奉公會」。此時期台灣天主教的發展,據1940年教務統計,全臺共有14個堂區,信徒總數9737人。另設有靜修女學校,及高雄與羅厝2處孤兒院。
點閱數42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6
入厝調查-資源代表圖
web 入厝調查
藍麗敏/愛蘭國小國小4年級
搬新家的禮儀調查學習單
點閱數218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0-10-13
100上期中小四社會試卷-資源代表圖
web 100上期中小四社會試卷
陳良昇/市立成功國小國小4年級
100上康軒版期中小四社會試卷
點閱數300
下載數38
修改日期:201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