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94
走讀新竹歷史,奠基未來人才,成為國家後盾-資源代表圖
  「載熙國小」前身是「空軍子弟小學」,目前校訂課程結合學校附近的黑蝙蝠中隊文物館及眷村博物館;然而,新竹市最早為平埔原住民道卡斯族「竹塹社」所在地,後經明鄭時期開墾、清領時期成立淡水廳,成為北臺灣閩南人最早建立的城市。日治時期亦築起新式學堂、混和巴洛克與德式風格的建築;到二戰末期,設置空軍基地,成立燃料廠,後成為美軍轟炸頻率最高地區。國民政府來臺,新竹則成為暫時安置軍眷、遺眷的重要場域。本次教學藉由走讀新竹市在不同歷史時代下的地景,系統性引導學生觀察並感受不同面向的場域所蘊含的精神,進而促發學生思考國防的重要性;接著透過實作,理解國土保衛的意義與全民國防的重要;最後讓學生共構行動方案,以生成式AI做為媒介,設計三軍文創商品(酷卡、貼紙...),引發更多學校同儕瞭解全民國防的重要。
點閱數258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4-11-29
「眷」戀臺灣,保家衛國!-資源代表圖
web 「眷」戀臺灣,保家衛國!
楊琇媛/興雅國小國小3-4年級
1.百週年校慶串起信義眷村針線情 本校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區內有名聞全球的臺北101及其他各具特色的商業大樓,同時也屹立著全臺北市第一個眷村-四四南村(信義公民會館)。本校興雅國小百周年校慶時,舉辦了一連串校慶慶祝活動。其中一項就是在信義區四四南村舉辦的「綠蔭霓裳 樹衣美學展」的校慶系列活動,由本校親師生編織團隊努力編織展出的樹衣作品以美化四四南眷村。此活動不僅讓學童藉由此次展出認識了四四南村的眷村文化,一針針一線線,更串起了對國軍保家衛國情操的認同與情感!2.探訪「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培養敬軍情懷 學習的場域,應不只限於教室空間,以家鄉臺北市信義區「四四南村」出發,結合探索臺北市另一個國防軍事公園「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透過探訪「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重新認識這段屬於臺灣人的歷史,讓學生緬懷國軍英勇事蹟的歷史記憶、體認軍人的堅毅剛強與偉大,建立對國軍的認識,感念軍人艱辛保鄉衛土的奉獻精神。唯有從小培養認同國軍、肯定國防的情操,才能支持國防,關心國防,進而承擔保家衛國的大任!
點閱數311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24-11-29
我們不一樣-資源代表圖
web 我們不一樣
張幃勛/市立自強國小國小3-4年級
家是每個人成長、生活的主要場所,更是學習愛人與被愛、建立親密關係與分擔責任的重要場所。 不論家庭是屬於哪種組合,接納自己與尊重他人家庭的多樣性,每個家人共同為建造幸福城堡而努力,就是美好的家庭。
點閱數173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4-11-28
看見社會EP20:尋根去!台南中洲寮感念之旅【台南中洲】-資源代表圖
台南中洲寮是許多人心中的家鄉記憶。本集帶領觀眾踏上感念之旅,挖掘這片土地的文化故事與珍貴人文資產。一起了解中洲寮的歷史與變遷,喚醒對家鄉的深刻連結。
觀看次數74
修改日期:2024-11-25
看見社會EP28:雲的故鄉!南投仁愛武界部落【南投仁愛】-資源代表圖
南投仁愛的武界部落隱於雲端之中,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與豐富的原住民文化。本集帶領觀眾踏上這段文化探索之旅,了解部落居民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維繫家園。
觀看次數106
修改日期:2024-11-25
看見社會EP27:南投草屯鎮一點都不臭的牛屎崎!【南投草屯】-資源代表圖
牛屎崎是草屯鎮的一個充滿趣味的地名,但實際上這裡風景宜人,特色鮮明。本集帶你走進草屯,探索牛屎崎的命名由來及背後的傳奇故事,感受當地的人文與自然之美。
觀看次數93
修改日期:2024-11-25
看見社會EP17:彰化芳苑珍有味!蚵仔花生有夠鮮【彰化芳苑】-資源代表圖
在彰化芳苑,蚵仔與花生構築了當地的美食傳奇。本集深入漁村,見證居民如何在海洋與土地間取得平衡,品味最鮮甜的食材。芳苑的人情與風味,將為你呈現一場難忘的味覺盛宴。
觀看次數60
修改日期:2024-11-25
看見社會EP29:走過砲火的雲林虎尾建國老眷村【雲林虎尾】-資源代表圖
虎尾建國老眷村記錄了戰後歷史與居民的堅韌精神。本集走訪老眷村,探尋它的建築故事與生活點滴,感受從砲火中走過的溫暖人情與文化傳承,展現記憶深處的鄉愁。
觀看次數142
修改日期:2024-11-25
看見社會EP25:臺東金崙村──排灣遊子的美好故鄉【臺東太麻里】-資源代表圖
金崙村隱藏於太麻里的山海之間,擁有豐富的排灣族文化。本集帶你探訪這座美麗的部落,了解年輕人返鄉後如何結合傳統與創新,為家鄉注入活力,譜寫屬於金崙的嶄新篇章。
觀看次數95
修改日期:2024-11-25
看見社會EP26:溪尾的母親之河!變幻莫測的烏溪【臺中溪尾】-資源代表圖
烏溪是溪尾居民的生命之河,孕育了地方的農業與文化。本集探討這條河川的生態變化,以及當地人如何與自然共生共存。透過故事,揭示烏溪對溪尾人生活的重要影響與深厚情感。
觀看次數119
修改日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