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97
再造歷史現場-猴硐礦工-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猴硐礦工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曾經,猴硐是全臺產煤量最大的地方,更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後盾。為什麼叫「猴硐」?北37線四點八公里處,那裡有一個石頭下面,有一個凹洞,獼猴都住在那邊,所以叫「猴硐」。關於百年煤鄉,礦工生根立命的猴硐。青桐到平溪跟宜蘭線都是有運煤關係,這裡生產量大,煤場也是配合鐵路開通,民國九年所建造的,包括瑞三運煤橋也是民國九年建造,猴硐煤礦嚴格說起來應該要算幾百年歷史了。清末的時候猴硐就已經有煤礦了,長輩說當時煤炭是用手工推出去的,還有人工挑夫、挑到八斗子碼頭,運往日本、大陸,當時都是外銷,那時候煤炭是官煤,老百姓不能燒的。
點閱數21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紙」於至善的紙憶人生:五結DOC中興紙廠百年風華紀錄片-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紙」於至善的紙憶人生:五結DOC中興紙廠百年風華紀錄片
宜花數位機會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紙」於至善的紙憶人生:中興紙廠百年風華紀錄片高聳的煙囪直入雲霄,從五結平原望去特別明顯,這裡曾經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造紙廠、生產量東南亞第一的「臺灣中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曾經在這裡工作的老員工,從退伍到退休,將他一生的青春奉獻給紙廠。 提到過去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每位老員工臉上洋溢的是感恩的笑容,工作的危險與辛苦、公司對每一位員工眷屬的照顧、大澡堂一起洗澡的回憶,如同老相機中的膠捲底片,承載著生命中最重要的記憶。對每一位中興人而言,這輩子有幸在中興紙廠工作,是畢生的榮耀。這段充滿汗水與記憶的美好時光,隨著紙廠的式微漸漸流失了,希望透過影像製作課程,DOC老師帶著紙廠的老員工、社區協會,共同協力將這段珍貴的記憶留下來。
點閱數30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台北偶戲館-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台北偶戲館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6年級
偶戲是台灣的傳統文化之一,如廟前有時會看到的酬神戲就屬於該文化;偶戲也不僅是台灣的文化,如芝麻街就是用偶戲呈現的節目。台北偶戲館由林經甫先生捐出數十年珍貴戲偶收藏,經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規劃,於2004年開館,成為兼具展出、演出、教學與典藏功能的偶戲專館。2020年底完成常設展空間改裝,融入互動裝置,讓不同年齡層觀眾皆能享受觀展樂趣。館方以「什麼是偶戲?」為發想,從生活中常見的影子遊戲到國際偶藝,展現偶戲的多元與親近。展覽串聯古今,從古文明到未來宇宙,以戲偶訴說文化、歷史與人類想像,讓觀眾在小小偶戲中看見大大的世界。
點閱數7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西岸生活聚落及歷史空間-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西岸生活聚落及歷史空間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國小3-4年級
基隆市西岸地區,涵蓋中山區牛稠港至白米甕砲台,聚落依地形自然生長,是基隆歷史發展與生活記憶的重要場域。自清代以來,西岸即為天然灣澳、漁業與軍事活動交織的空間。日治時期更因築港工程與港防建設的推動,使西岸迅速轉型為殖民現代化計畫的核心地帶,仙洞成為官署宿舍聚落,高遠新村、仙洞町等亦反映不同時期政治與社會機能的集成。隨戰後國府接收,西岸逐漸轉變為工業輸出門戶及碼頭工人聚居區,太白庄一帶發展出以小香港為名的港口繁華生活景象。碼頭苦力、外省軍人、工人與船員共同塑造出一個多元、混合的社會面貌,酒吧、商店、宿舍與宗教場所交錯並存,呈現高度生活密度與在地文化厚度。今日,西岸雖仍保有部分歷史建築與聚落肌理,卻也面臨貨櫃港發展、交通需求與觀光商業化衝擊下的空間重構挑戰。透過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西岸將有機會重構文化地景。
點閱數7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阿里山森林鐵路-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阿里山森林鐵路
農業部/農業部國小3-4年級
阿里山的林業發展早在荷蘭人佔據時期前後及清朝統治時期就已經有開發的痕跡,然而直到日據時期時,才有較具規模的經營。當時,為發展林業目的,而創建阿里山森林鐵路,至今已有100年的歷史。當時投下的人力、物力、財力眾多,加上技術方面之難度,曾被專家視為瘋狂舉動。然而現在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已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山鐵路之一,本線全長雖僅71.4公里,卻從平地爬升到海拔2274公尺,分別經歷熱、暖、溫三個林帶,沿途美景美不勝收。一百年前第一批檜木自二萬平啟程運至平地,向世人宣告阿里山林場時代的開端,阿里山林場是台灣第一個近代化官營林場,三大林場之首,原木透過森林鐵路運至山下的貯木場,制材工廠、員工宿舍、商家廟宇紛紛成立,造就嘉義市的興起,木材之都的誕生。
點閱數216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新北投車站-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新北投車站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大正5年(1916年),日人為發展新北投溫泉觀光,興建新北投支線,設立新北投乘降場,後改稱新北投驛,新北投地名亦由此而來。新北投車站為淡水線及臺北市僅存的百年木造車站,具有簷架雕花、老虎窗等建築特色。1988年淡水線停駛,車站遷至彰化臺灣民俗村。隨文化資產意識抬頭,臺北市府與民間團體爭取車站回遷,於2016年啟動修復,2017年重組完成開放。後續以舊鐵軌、枕木仿舊復原月台及鐵道,並迎回35TP32850型客車,重現昔日風貌。新北投車站現為北投文化生活區的重要象徵,持續藉由活動凝聚地方記憶。
點閱數7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泰安DOC_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演奏-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泰安DOC_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演奏
泰安數位機會中心/苗栗縣泰安鄉清安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要知道泰雅口簧琴是什麼?口簧琴對泰雅族又有什麼重要性?要如何才能吹出好聽的口簧琴?現在就透過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的介紹和表演來感受泰雅口簧琴的源流
點閱數28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萬巒】加匏朗夜祭文化-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萬巒】加匏朗夜祭文化
萬巒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萬巒鄉公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屏東縣粗估約有八萬平埔族,現在有三個部落在推平埔認證:內埔鄉的老埤、高樹鄉泰山的加蚋埔、萬巒鄉新厝村的加匏朗。今天我們邀請了「馬卡道文化」的推動老師,湯文生 鄉代,為大家敘述萬巒鄉加匏朗平埔族的故事與歷史,為什麼稱為仙蛋的故鄉 ? 還有族人復振文化的努力⋯
點閱數16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旗山天后宮虎爺-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旗山天后宮虎爺
旗山數位機會中心/高雄市旗山區旗山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由學員實地拍攝旗山天后宮時,加上故事情節串接配合影音結合剪輯製作、場景轉換、配樂音效及字幕製作,向大家介紹旗山金虎爺由來,是臺灣民間信仰與中國民間信仰中一種以虎為形象的神祇,俗稱虎爺公、虎爺將軍、虎將軍,尊稱為下壇將軍。通常虎爺都是在桌下鎮守,但是非常特別的是,旗山天后宮的金虎將軍因曾被嘉慶皇帝敕封過,所以旗山的金虎爺是坐桌上,特別與眾不同。
點閱數23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三灣守護神 五穀廟-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三灣守護神 五穀廟
三灣數位機會中心/苗栗縣三灣鄉農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過去三灣先民沿中港溪,經過頭份來到三灣拓墾、從事農耕,為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逢重要日子鄉民都會徒步前往竹南的五穀宮參拜,頗為交通遙遠所苦,於是乃叩求神農大帝分靈聖駕三灣建廟。據載三灣五穀廟建廟於清咸豐2年(1852),期間迭經地震毀壞與數次改建,到民國69年農曆6月11日登龕,即為今日所見兩層樓建築樣式,是三灣社區重要的的信仰中心。民國105年,三灣五穀廟吳秋榮董事長請三灣數位機會中心 (三灣DOC) 協助拍攝五穀廟故事介紹影片,三灣DOC即以此需求爭取跨部會資源,向文化部申請社區營造補助計畫,利用補助經費開設「紀錄我們的守護神-三灣五穀廟」微電影製作共45小時課程,完成「心依神農」影片製作。藉由「心依神農」影片的拍攝,一方面展現三灣DOC逐漸成熟的影音製作技巧,也帶動新進學員參與數位影音的學習與應用,更讓三灣DOC有機會成為社區的數位影音服務團隊,使DOC能與社區緊密結合,利用數位呈現社區特色,成為在地的數位特色中心,DOC才有可長可久的可能。
點閱數21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