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448
公民-認識身心障礙者的特質與需求-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認識身心障礙者的特質與需求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國小3-4年級
為促進社會大眾與政府部門對身心障礙者有更深入與正確的認識,衛生福利部製作了專門教材,介紹各類障礙類別(如智能障礙、自閉症、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溝通障礙、肢體障礙、腦性麻痺等)的特質與需求。此教材旨在幫助民眾理解這些障礙者在生活中的挑戰,並進一步破除對他們的偏見與刻板印象,減少歧視與不友善的對待。透過廣泛的推廣與教育,期盼能建立一個更友善、包容與共融的社會環境,使每一位身心障礙者都能自在生活並參與社會。無論在學校、工作場所或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應學會理解與尊重不同身心特質者的需求與權利,共同打造真正平等的生活環境。
點閱數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文化保存-濁水水利發電所-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濁水水利發電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濁水水利發電所興建於日治時期,為支援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工程提供電力,於大正10年(1921年)動工,大正12年(1923年)完工發電。原為臨時設施,卻因運作穩定而持續運轉。昭和4年由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接手,戰後再由台灣電力公司接收經營,由於台灣電力需求至今仍在運轉。發電所取水自濁水溪及清水溪,用水權屬雲林農田水利會。民國88年(1999年)改隸為明潭發電廠濁水機組。民國93年(2004年)被指定為雲林縣定古蹟,是臺灣現存少數仍在運轉的日治時期水力發電設施,見證臺灣早期水資源與電力開發的重要歷史。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公民-光影間的勇氣-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光影間的勇氣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國小3-4年級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被大人安排好所有事情,從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餐點,到去哪裡玩,都鮮少被詢問意見。其實,根據《兒童權利公約》第12條,兒童有權表達自己的意見,並且在與他們相關的事情中,應被認真聆聽與尊重。在本篇「兒權童話-表達意見篇」中,透過小美與媽媽的對話,讓我們重新思考:孩子是否也能參與決定自己的生活?影片傳達出重要訊息──兒童不是只能接受安排的小大人,他們的感受與想法同樣值得被理解與重視。讓孩子有機會說出自己的選擇,不只是賦予權利,更是一種尊重與信任的表現。從家庭到學校,創造一個能安心表達意見的環境,不僅培養孩子的自信與溝通力,也奠定他們日後參與公共事務的基礎。
點閱數3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9-24
公民-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行政院/行政院國小3-4年級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簡稱兒少法,是專門為了保護未滿18歲兒童及少年的權益而訂定的法律。該法包含保障兒童基本身分與生活權益、福利措施與保護機制,並強調以兒童及少年的最佳利益為首要考量。透過教育、經濟扶助、醫療照顧、休閒文化活動等措施,協助孩子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同時,針對虐待、遺棄、剝削或違反兒少權益的行為,明訂保護措施及處罰規範。此外,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則明確禁止以金錢或利益交換性行為或任何性影像、表演等不當利用,違反者將面臨嚴厲的法律制裁。
點閱數3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公民-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得獎者-卓修世: 學會和自身狀況共處,讓它成為我們的特色-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得獎者-卓修世: 學會和自身狀況共處,讓它成為我們的特色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國小3-4年級
卓修世13歲時因燒野草意外造成60%燒燙傷,並留下手部活動障礙。起初他排斥復健,但接觸桌球後,為了打好每一球,他逐漸主動鍛鍊雙手,迎向挑戰。102年,他更進一步挑戰踢拳道,甚至接受手術矯正左手功能,只為了能在場上發揮更好。最終他不僅成為踢拳道國手,還代表台灣參加亞洲錦標賽勇奪銅牌。現在的他是一名體能教練,致力於幫助身障者提升自信與身體素質。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學會與限制共處,並將它化為獨特的力量,就是邁向突破的開始。卓修世以行動證明,障礙不等於限制,而是成長的起點。他鼓勵我們尊重每一份不同,從理解與支持出發,攜手打造共好的社會。
點閱數3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9-24
文化保存-嘉南大圳八掌溪渡槽橋-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嘉南大圳八掌溪渡槽橋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嘉南大圳為日治時期臺灣規模最大之水利工程,設計者為八田與一,於1930年完工。此水利系統透過烏山頭水庫及南北幹線灌溉渠道,改善嘉南平原農業灌溉,帶動稻米與糖產業發展。八掌溪渡槽橋建於1926年,為北幹線最長的渡槽橋,橋長達259公尺,採鋼筋混凝土框構工法,是臺灣僅存的稀有橋梁技術之一。該橋除具備輸水功能外,亦曾作為交通用途,展現多重工程價值。此橋不僅見證嘉南大圳對臺灣農業現代化的貢獻,更體現昭和時期水利工程與營造技術的發展脈絡,具高度歷史、科學及文化保存價值。
點閱數2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公民-兒童權利公約CRC宣導動畫-第7集:兒童有接受教育的權利-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兒童權利公約CRC宣導動畫-第7集:兒童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國小3-4年級
《兒童權利公約》第7集動畫強調「兒童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每個孩子,不論性別、家庭背景、經濟狀況或居住地,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權利。教育不只是學會知識與技能,更是幫助兒童培養思考能力、理解社會、建立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動畫呈現孩子在校園學習、探索興趣與發展潛能的過程,也提醒觀眾並非每個孩子都那麼容易就能上學──有些人可能因為身心障礙、貧困或文化差異而面臨困難。因此,保障所有兒童都能享有良好教育,是政府與社會的重要責任。這不只是權利的落實,也是邁向公平正義社會的基礎。教育讓每個孩子看見未來、擁抱希望,並成為尊重他人、關懷社會的好公民。
點閱數10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文化保存-彰化鐵路醫院(原高賓閣)-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彰化鐵路醫院(原高賓閣)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彰化鐵路醫院原為昭和13年(1938年)落成的高賓閣,為日治時期彰化火車站前繁華街區中的知名料理屋,服務當地商賈與文化人士。高賓閣非傳統酒家,僅提供餐飲聚會場所,文化界與商界常於此舉行會議與聚餐,曾吸引當代社會名流造訪。昭和19年(1944年)後建物歷經戰爭損毀與多次轉手,戰後由臺鐵接管,於民國39年(1950年)設立彰化鐵路診療所,民國60年(1971年)升格為鐵路醫院。院所於民國73年(1984年)停用後閒置,民國100年(2011年)被指定為縣定古蹟,民國108年(2019年)修復完成。建築見證彰化都市發展、戰後醫療演進及文化聚會場域變遷,具歷史、建築與社會文化保存價值。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文化保存-鹿港長源醫院-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鹿港長源醫院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長源醫院創建於大正9年(1920年),位於鹿港五福大街和興街,是昔日商業重心地段。其建築原為清代閩式街屋,後經昭和8年(1933年)市區改正,第一進被拆除,並於民族路側增建鋼筋混凝土與磚造木結構樓房,形成今日融合閩式與日式、西式風格的折衷式街屋。該建築由許良購置,供其子許讀醫師開設診所兼住家,具住宅與醫館複合使用特色。院內保存鹿港書畫名家郭新林及王席聘之彩繪與書法作品,展現民間藝術價值。外觀則反映1930年代市街改正後的街屋樣貌,與中山路老街街屋群相連,共同形塑鹿港特有的歷史風貌,是具建築與技術史價值的珍貴文化資產。
點閱數3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文化保存-奮起湖車庫-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奮起湖車庫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阿里山林業鐵路創建於1912年(大正元年),起於嘉義市,原為運送阿里山林木資源而興建,全線橫跨平地至高山,沿線車站如北門、竹崎、奮起湖等皆具備伐木、運輸、維修等多重功能。奮起湖站為中途重要據點,其車庫建於1912年,為當時列車補給與維修核心設施,現為僅存的三座林鐵機車庫之一,與嘉義、阿里山車庫並列。車庫設有檢修設施與補給功能,肩負山區鐵道交通安全之保障。林鐵全線不僅承載台灣林業開發歷史,更反映日治時期交通工程與山地開發的高度技術成就,至今仍保留文化與觀光價值。
點閱數2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