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431
金城公主和番-資源代表圖
web 金城公主和番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中宗神龍元年(西元七O五年),吐蕃贊普棄隸縮贊(藏名赤德祖贊)為子向唐請婚,景龍元年(西元七O七年)中宗以雍王守禮女為金城公主許嫁之。三年吐蕃派大臣來迎,中宗還派駙馬都尉與吐蕃使者打馬毬。後中宗因念公主年幼,賜錦?數萬,雜技諸工隨行,親送公主到始平縣,大宴群臣,中宗還唏噓不已,將始平縣改名金城縣,公主乃入嫁吐蕃。睿宗時,以河源九曲地予吐蕃,劃為金城公主湯沐之所,卻使吐蕃更容易入侵唐境,雙方又互攻不已。玄宗時,金城公主曾請唐贈送吐蕃毛詩、禮記、左傳、文選使雙方言和。開元二十九年(西元七四一年)金城公主在吐蕃三十二年去世,葬瓊結縣王陵山崗上,藏名「邦蘇瑪波」,意思是「紅陵」。有一說法言其子即位為第五代贊普赤松德贊,是吐蕃歷史上一代英主。
點閱數46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台灣茶業之父」李春生-資源代表圖
web 「台灣茶業之父」李春生
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教育部國小1-6年級
有「台灣茶業之父」稱呼的李春生,一八三八年出生在福建省廈門。一八五七年,李春生二十歲時,進入了廈門英商怡記洋行當掌櫃,由於負責認真,勤快工作,身受老闆愛利士的賞識一八六六年,他隨英國商人約翰?陶德到臺灣,以十年的時間,致力於引進大陸茶工、茶師等,在大稻埕設立工廠,焙製茶葉,全心全力協助陶德經營茶業。「北臺茶葉」的名氣因而崛起,成為台灣最重要的產業之一。一八六九年,李春生用兩艘的帆船,裝載了二十一萬多斤的茶葉,打著「臺灣茶」的名號,運送到美國東岸的紐約販賣,受到廣大的歡迎。這是台灣茶葉進軍國際市場的開始,也因此打擊了福建、廈門的茶葉生意,使福建一帶茶業衰落,臺灣茶取代大陸茶葉在國際間的地位。
點閱數984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中外文化交流所呈現的生活風貌-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中外文化交流所呈現的生活風貌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廣州是中國的絲瓷文化和印度洋的香料文化的交會點。在廣州可以嘗到具有阿拉伯風味的椰棗,欣賞來自印度的耶悉茗(茉莉花),使用阿拉伯的乳頭香(樹脂)製作的蠟燭,佩帶印度的真珠,並用沉香、檀香做薰香料,還可塗抹來自阿拉伯的薔薇水和香脂香膏。而來到廣州的外國人,他們可以在這裡品茶、享受中國的烹飪文化,最後,滿載著中國瓷器和綾羅緞匹而歸。
點閱數373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05-06-15
唐蕃會盟立碑-資源代表圖
web 唐蕃會盟立碑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朝因內亂衰敗,吐蕃再再入侵,但吐蕃也因與回鶻競爭勢力稍衰,就在唐蕃在幾度會盟與敗盟之後,終於在穆宗長慶元年至二年(西元821─822年)會盟於長安,史稱「長慶會盟」,並派劉元鼎等與吐蕃使臣論納羅同去吐蕃,建立「唐蕃會盟碑(又稱甥舅和盟碑)」於西藏拉薩大昭寺門前,其文曰:「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大蕃聖神贊普,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淪替。神人俱以證之,世世代代,使其稱贊,是以勒石留傳之於後也。……」,本有三塊石碑,今日只有西藏的會盟碑尚存。此時吐蕃贊普赤祖德贊(又稱赤熱巴巾)在位,文治武功,頗為可觀,推廣佛教,改革藏文,西藏歷史將他與棄宗弄瓚、赤松德贊合稱「西藏三法王」。
點閱數41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大非川之役-資源代表圖
web 大非川之役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自棄宗弄瓚去世後,祿東贊掌權,但他也去世後,其諸子掌握大權,開始與大唐競爭西北地方,盡破諸羌羈縻十二州,唐安西四鎮失去。高宗咸亨元年(西元六七O年)詔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等領兵十餘萬征討吐蕃,至大非川(今青海省東部)為吐蕃軍大敗,唐軍死傷嚴重,史稱「大非川之役」。此後雙方和戰互有勝負。十年後文成公主在長居西藏高原四十年後去世,大體而言,文成公主在世時,吐蕃與唐朝雖有戰爭,但尚稱安寧,此後吐蕃國勢日強,雙方衝突日益嚴重。
點閱數68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藏北高原-資源代表圖
web 藏北高原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藏北高原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是指介於崑崙山與岡底斯山之間的廣大高原範圍,藏語稱為「羌塘」,意思是「北方高原」。平均海拔四千五百公尺,遼闊廣大,氣候嚴寒,人煙稀少,南區是藏族夏季放牧區。區內有五百多個大小湖泊,景色秀麗,又盛產魚類,許多珍稀動植物生存其間,而溫泉是當地天然的財富,豐饒的資源有著無限的開發潛力。
點閱數4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臺灣茶業大王」陳天來-資源代表圖
web 「臺灣茶業大王」陳天來
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教育部國小1-6年級
陳天來於一八七二年出生在臺北大稻埕。二十歲時,創辦了「錦記茶行」,從事茶葉的製造和販賣。當時南洋市場對茶的需求很大,他掌握了旺盛的商機,派遣長男陳清素前往南洋各地,開拓茶葉外銷的業務。妥善經營下,商務遍及了新加坡、沙勞越和北婆羅州。 在擔任臺北極臺灣茶商公會會長期間,有許多的建樹,其中最被稱美的,是廢止「製茶稅」。原來日本政府對製茶是要抽稅的,他憑著和日本政府當局良好的互動關係,一再的努力溝通,終於獲得日本總督的答應。製茶免稅後,降低茶葉成本,對茶業的產銷有很大的幫助。一九二七年,陳天來擔任「同業組合臺北茶商公會」會長,此後直到一九三九年去世為止,一再蟬聯茶商公會會長,成為日本統治後期,臺灣茶界最重要的人物。
點閱數1241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代海外交通以南海航線最重要。這條航線以廣州為起點,途經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長達一萬多公里,是當時世界最長的航線,聯繫亞洲與非洲,稱為「廣州通海夷道」。這條海路自廣州往西南行,經越南沿岸,穿越麻六甲海峽,渡印度洋至斯里蘭卡,再由斯里蘭卡西北沿印度半島西岸,經印度河口西北,沿伊朗南岸,進入波斯灣,溯幼發拉底河抵巴格達。中國海船從廣州遠達波斯灣為止,而中國貨物則透過阿拉伯人轉運至波斯灣以西甚至非洲。
點閱數55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市舶司制度 - 建立-資源代表圖
web 市舶司制度 - 建立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廣州為唐代第一大港,為了管理對外貿易與外僑事務,唐朝在廣州先設置市舶使這一官職,由當地長官兼任。迄今所見有關市舶使的最早記載是唐玄宗開元二年(西元七一四年)之安南市舶使周慶立。直至德宗,才獨建市舶使院,不再附屬於嶺南節度使或廣州刺史衙門內,即為市舶司。
點閱數6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藍田書院尋寶記-資源代表圖
web 藍田書院尋寶記
謝濰萁/縣立新興國小國小1-6年級
藍田書院尋寶記
點閱數456
下載數12
修改日期:000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