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94
大非川之役-資源代表圖
web 大非川之役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自棄宗弄瓚去世後,祿東贊掌權,但他也去世後,其諸子掌握大權,開始與大唐競爭西北地方,盡破諸羌羈縻十二州,唐安西四鎮失去。高宗咸亨元年(西元六七O年)詔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等領兵十餘萬征討吐蕃,至大非川(今青海省東部)為吐蕃軍大敗,唐軍死傷嚴重,史稱「大非川之役」。此後雙方和戰互有勝負。十年後文成公主在長居西藏高原四十年後去世,大體而言,文成公主在世時,吐蕃與唐朝雖有戰爭,但尚稱安寧,此後吐蕃國勢日強,雙方衝突日益嚴重。
點閱數66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造船技術-資源代表圖
web 造船技術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初往來於南海的商船,幾乎為外人所有,且其船大於中國。至唐末,中國的海船則凌駕於外人之上。據《一切經音義》僧人玄應說,唐代有種「蒼舶」海船,長達二十丈,可載六、七百人。另如《中國印度見聞錄》記載,中國船大且堅固,能渡過波斯灣的凶險風浪,而且中國船體龐大,在港口納的稅也比其他國家船舶為多。唐代的造船技術可從考古文物中看出。出土文物證明:唐代造船已採用水密艙的船體結構。這種結構有兩個顯著優點:1˙如果一艙受到損壞,其他艙不致受累被毀,既保證了船隻和貨物的安全,又便於修復壞艙2˙隔艙板橫向支撐船舷板,增強了船體抗禦側向水壓的能力。這個技術比歐洲早九百年,可見唐朝的造船技術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西元一九六O年年在江蘇揚州施橋鎮出土一大一小的木船,皆屬唐代晚期,使用於江面的船隻。小船是用獨根楠木挖成的獨木舟,兩頭上翹,船頭有釘補的木板,是大船的隨行船。大船殘長18.4公尺,最大寬4.3公尺,深1.3公尺。全船分為五個大艙和一些小艙,整個船身是以木榫和鐵釘聯結的,隔艙板及艙板枕木皆與左右船舷銜接。船的結構堅實,製作精細,木板夾縫、空隙都用油灰填塞;木料上的結疤和裂縫處則用小木片修補。
點閱數705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5-06-15
藏北高原-資源代表圖
web 藏北高原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藏北高原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是指介於崑崙山與岡底斯山之間的廣大高原範圍,藏語稱為「羌塘」,意思是「北方高原」。平均海拔四千五百公尺,遼闊廣大,氣候嚴寒,人煙稀少,南區是藏族夏季放牧區。區內有五百多個大小湖泊,景色秀麗,又盛產魚類,許多珍稀動植物生存其間,而溫泉是當地天然的財富,豐饒的資源有著無限的開發潛力。
點閱數45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祿東贊使唐-資源代表圖
web 祿東贊使唐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祿東贊是吐蕃贊普宗弄瓚之大相﹙又稱大論﹚,統理國事,極受信任。唐貞觀十四年(西元六四O年)受命為贊普入唐請婚,太宗本不允,西藏民間傳說故事中說唐太宗以五難題考驗使者,祿東贊以機智通過測試。太宗曾封祿東贊為右衛大將軍銜,想以琅琊公主外孫妻之,祿東贊以贊普未娶公主,自己不敢先娶拒絕。西元六四一年祿東贊護送文成公主由長安入西藏。西元六四九年棄宗弄瓚去世,祿東贊繼續輔佐其孫為相,其五子欽陵、贊婆等均曾掌握國政。新唐書言其「東贊不知書而性明毅,用兵有節制,吐蕃倚之,遂為強國。」,可見祿東贊應是一位沉勇有為,擅長機智且頗有能力的人才。
點閱數78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一-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一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宋元時期,中國的對外貿易(以海上貿易為主)在世界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與唐朝對外的開放政策有關。秦漢以來,歷代統治者對商業處處限制,但唐朝則與鼓勵。中唐以前,中國的對外貿易是以陸上絲路為主。但唐玄宗天寶十年(西元751年),阿拉伯人打敗唐朝在中亞地區的駐軍,中亞與西亞為阿拉伯人所有。唐代宗時,吐蕃控有河西,使陸上絲路遭到阻礙。唐朝為了安全,對西北貿易多有限制,但對南海貿易卻十分鼓勵。再加上工商業的興盛,造船與航海技術的發達,使唐朝開啟了中國海上貿易的全盛時期。
點閱數57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5-06-15
政教合一制度-資源代表圖
web 政教合一制度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格魯派(?教)始祖宗喀巴去世時,要求兩弟子世世轉生、永揚佛法,此種轉世制度稱為「呼畢勒罕」。形成達賴(蒙古語大海之意,觀世音俗薩化身)與班禪(梵文班智達,大學者之意,無量光佛化身)兩活佛傳承系統。明末(西元1641年),達賴五世與班禪四世派人祕召蒙古和碩特酋長固始汗率兵入藏,使?教獲西藏優勢地位。清朝建立後,西元1652年達賴五世赴北京覲見順治皇帝,獲賜金冊、金印與金銀禮物,成為宗教領袖,而固始汗任政軍領袖,使?教在西藏的「政教合一」統治有了基礎。西元1645年起達賴五世修建拉薩布達拉宮的白宮,作為行政中心。後有人為紀念圓寂的達賴五世再增修紅宮,成為歷代達賴之靈塔和佛堂所在地,此後,歷代達賴喇嘛均以此為駐在之所。今日布達拉宮是世界最高的古宮殿建築,更是西藏歷史與佛教藝術寶庫。另外,歷代班禪以後藏札什倫布寺為駐在所。自清康熙皇帝開始介入西藏管理,封班禪五世,入藏平定新疆蒙古準噶爾軍,冊封七世達賴喇嘛,到乾隆皇帝時正式訂立「噶夏」制度,設立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共同掌管西藏事務。西元1793年清廷頒布《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針對活佛轉世頒發金「本巴」寶瓶一件,以防弊端,即「金平掣簽」制度,此後西藏事務均依此行事。
點閱數76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文成公主的貢獻與影響-資源代表圖
web 文成公主的貢獻與影響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棄宗弄瓚,促成了漢藏交流與融合,改變了吐蕃原始風貌,有助於吐蕃經濟與生活的改善。其中,文成公主的貢獻和影響應包含以下各項:一、攜入許多植物種子與各種工匠,促進了吐蕃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二、改善飲食用具之陶瓷、居住房屋、衣料穿著等生活習俗。三、傳入各式音樂樂器、中原詩書文化與佛教虔誠信仰。四、促使吐蕃創作文字、改良曆法。五、加強大唐與西藏政治與文化良好交流關係。所以西藏有如下民歌傳唱至今:「從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了不同的糧食共有三千八百類,給西藏的穀倉打下良好的基礎。從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了不同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西藏的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從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了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種,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年年豐收。」
點閱數90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代海外交通以南海航線最重要。這條航線以廣州為起點,途經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長達一萬多公里,是當時世界最長的航線,聯繫亞洲與非洲,稱為「廣州通海夷道」。這條海路自廣州往西南行,經越南沿岸,穿越麻六甲海峽,渡印度洋至斯里蘭卡,再由斯里蘭卡西北沿印度半島西岸,經印度河口西北,沿伊朗南岸,進入波斯灣,溯幼發拉底河抵巴格達。中國海船從廣州遠達波斯灣為止,而中國貨物則透過阿拉伯人轉運至波斯灣以西甚至非洲。
點閱數53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的蕃坊-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的蕃坊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時,來到廣州的外商比前朝更多。外人不能居於城內,當時他們多聚居於城南,當地因有蕃坊之名。外人在廣州的人數,從西元八七八年龐勛之亂,外人記載約有十二萬人來看,應當不少。為便於管理,唐朝任用外人當蕃長,負責處理蕃人事務。當時外人之間若發生糾紛,按唐朝法律規定,同國人互爭,以該國法律處理。若異國人之間發生糾紛,則用中國法律處置。蕃坊受當地市舶司和政府管轄。但居民可依其本族的宗教、風俗、習慣生活。僑民可以與漢人通婚,或改用漢姓,學中國語言文字。蕃坊內也建立專供外國子弟就讀的「蕃學」,僑民可應科舉考試甚至做官。
點閱數495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5-06-15
「臺灣茶業大王」陳天來-資源代表圖
web 「臺灣茶業大王」陳天來
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教育部國小1-6年級
陳天來於一八七二年出生在臺北大稻埕。二十歲時,創辦了「錦記茶行」,從事茶葉的製造和販賣。當時南洋市場對茶的需求很大,他掌握了旺盛的商機,派遣長男陳清素前往南洋各地,開拓茶葉外銷的業務。妥善經營下,商務遍及了新加坡、沙勞越和北婆羅州。 在擔任臺北極臺灣茶商公會會長期間,有許多的建樹,其中最被稱美的,是廢止「製茶稅」。原來日本政府對製茶是要抽稅的,他憑著和日本政府當局良好的互動關係,一再的努力溝通,終於獲得日本總督的答應。製茶免稅後,降低茶葉成本,對茶業的產銷有很大的幫助。一九二七年,陳天來擔任「同業組合臺北茶商公會」會長,此後直到一九三九年去世為止,一再蟬聯茶商公會會長,成為日本統治後期,臺灣茶界最重要的人物。
點閱數1189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0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