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建立,第一個王朝出現,王權大有發展,從此便以「夏」的稱號為中心而摶擬,如「區夏」、「華夏」,不一而足。許慎《說文解字》稱:「夏,中國之人也」,若從夏民族有較高的文化程度這一點來考察,或許可以得到進一步的認識。孔穎達《五經正義》提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故稱華」,所以「華夏」之名,意即衣冠華美的大國。蠻夷戎狄,並不在於他們東南西北的方位,而是文化水準較低,與華夏不同特徵之一,即未著衣冠。所以,衣冠為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區別夷夏的明顯標記。或許夏代即已具備了以衣冠為特徵的較高文化,為其他落後的部族所不及,直到春秋時代,戎狄被髮左衽,與華夏衣冠不同,成為鮮明的對比。
修改日期:201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