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441
省市長民選的規劃-資源代表圖
web 省市長民選的規劃
王秀如/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在輿論和民意代表的催促下,民國79年政府籌畫憲政改革時,即決定規劃省市長民選。行政院長郝柏村於當年10月23日在立法院答覆質詢時指出,政府不準備制定省縣自治通則,而以台灣省地方自治條例和直轄市自治條例來代替,省長民選民選,在台灣省地方自治條例完成立法以後。內政部長吳伯雄於民國81年11月29日指出,省市長民選可以在民國83年底舉行,但需要三項自治法案由立法院通過:一為行政區畫法,二為省縣自治法,三為直轄市自治法;吳伯雄認為如果省市長民選在83年底舉行,此三項自治法規要在民國82年6月完成立法。
點閱數16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3
藩鎮割據與晚唐五代地方行政-資源代表圖
web 藩鎮割據與晚唐五代地方行政
雷家聖/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隋煬帝廢北周以來之總管府,唐高祖恢復,不久改為都督府(十州以上為大都督府,不滿十州為都督府),玄宗以二萬戶以上為中都督府,不滿二萬戶為下都督府。其後都督多帶使持節,號稱「節度使」。玄宗天寶時,設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東、范陽、平盧、隴右、劍南、嶺南十節度經略使(嶺南稱經略使)。這是軍事上的軍區制度,原與地方行政制度無關。安史之亂後,唐朝於軍政重地設節度使(並兼觀察使銜),一般地區設觀察使,皆統領數州(治所所在為本州,節度、觀察使又兼本州刺史,其餘各州為「支郡」),全國節度、觀察使多至四、五十道。部分節度使(如魏博、成德、平盧、淄青等節度使)手握重兵,不服中央之號令,隨意任免地方官吏,租賦稅收不入於中央,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節度、觀察使之下,各州刺史因多由節度、觀察使逕自任命部下將領充任,也多帶防禦使、團練使銜。節度、觀察使的幕僚,有副使、行軍司馬、判官、節度掌書記或觀察支使(掌文書,有出身者稱節度掌書記,無出身者為觀察支使)、推官、巡官等。各州刺史因帶防禦、團練使銜,也有判官、推官等幕僚。新的「藩鎮」幕僚出現後,與原有的司錄(錄事)參軍、諸曹參軍等「軍府」僚佐並立。
點閱數38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3
鴉片戰爭的影響和檢討-資源代表圖
web 鴉片戰爭的影響和檢討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西方世界的器物、制度、思想文化觀念自此逐漸深入影響中國,衝擊中國固有的一切事物。雖然此一戰爭一般被視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但大多數的清朝官員與知識份子並沒有從此戰爭的失敗得到教訓,也沒真正瞭解到失敗的原因,與西方人士的接觸往來依舊以固有的天朝觀念處理運作,導致外交與通商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最後因為二次英法聯軍的慘敗,才使清廷醒悟到中國的外交與軍事必須進行改革。然而從鴉片戰爭到英法聯軍期間,卻因為固守天朝觀念,讓中國近代化的改革運動延誤了二十年的時間。
點閱數460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6-02
明清時期的朝貢貿易體系-資源代表圖
web 明清時期的朝貢貿易體系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傳統中國對外貿易,往往是政治意義考量遠重於經濟利益,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的興盛,主要是來自於民間的力量,官方並未加以重視。明清以後,由於沿海一帶屢受海寇之患,因此為了維護國內治安與民眾生活的穩定,而實行海禁政策。在此政策下,民間的海外貿易幾乎停頓,只剩下官方所主導控制的「朝貢貿易」。所謂的「朝貢貿易」,實際上就是四周藩屬鄰邦對於中國天朝的進貢,鄰邦必須接受中國的冊封,才能藉著朝貢的名義與中國進行有限制的貿易活動。如果不肯接受中國的冊封,就不能進行貿易,足見政治考量遠大於經濟利益。而為了展現天朝上國的富足,中國官方不僅賞賜給外人的禮品相當豐厚,而且對於外人貿易活動也不進行徵稅,因此造成了「貿易逆差」的現象。因此明清時代的朝貢貿易體系實際上對於中國不僅沒有經濟利益可言,反而造成貿易逆差的不利現象。
點閱數253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0-06-02
鄒族年節習俗-資源代表圖
web 鄒族年節習俗
江貞衛/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一)獨一無二的年終大掃除「荷美雅雅」舉行的日期確定之後,就要準備過年了!祭典之前,必須先上山獵取小米婆婆愛吃的松鼠,然後整理祭屋、釀酒、椿米做糯米糕。家族成員還要合資購買一隻豬,做為祭典與招待親友之用。據說小米婆婆愛乾淨,討厭刺鼻的腥味,整個祭典期間,鄒族人不可以吃魚、蔥、蒜之類的食物。家中裝食物的容器得用樁草洗過:清理乾淨之後,家長在以象徵清潔的樁草拂過家中各個角落,來一次相當特別的『年終大掃除』!(二)迎新送舊過新年祭典第一天天一亮,族中長老就背著祭物,手持箭竹杖,前往種植祭典用小米的『聖栗田』,迎接明年負責看顧家族的小米婆婆。長老在田中挑選兩束接實最飽滿的小米穗,小心翼翼地割下,一束放在田邊預先搭好的小竹架下,一束放在背簍中,帶回氏族祭屋,放進聖栗倉中。之後,族人就可以收割小米了。祭典第二天,收割完成,長老在到聖栗田中進行儀式,並將原先放在田邊的那束小米穗帶回氏族祭屋,整個迎新送舊的儀式才完成。所有過程,必須保持安靜,連打噴嚏也不可以呢! (三)一大早就團圓鄒族人的新年,吃的不是年夜飯,而是團圓『早』飯。一大早,全體族人到氏族屋集合,一個個輪流在祭品前,以手指沾點小米酒,按在豬肉上,向小米婆婆報到。之後,眾人圍坐在如豬肝等豐盛青菜的桌前,等待主祭做祈福潔淨儀式。只見主祭以豬耳朵尖劃過每位族人頭頂上空,口中還發出『嘖、嘖!』的聲音。這個儀式除了讓小米婆婆認得每位族人,保佑來年平安,也可以讓平時分散各地的家族成員認識彼此,聯絡感情。儀式完畢之後,就可以開動吃年早飯啦!
點閱數490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06-02
傳統特色與母系社會-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特色與母系社會
江貞衛/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卑南族的社會裡有二個領導人物: 一個是男祭師,負責主持部落性的重要祭儀。一位是政治領袖,由村子裡領導能力強的人來擔任,負責部落裡重大事情的協調者,一是人獵祭、爭戰的領導人物。目前男祭師依然沿續傳統的職責,在部落裡受人敬重。政治領袖則因現代行政體系的介入在各村的職權消長也有所不同。以南王為例,里長的職權有凌駕傳統領導人之趨勢,但長老群依然受敬重。建和則恰好相反,頭目的領導地位居高不下。有些村落的年輕人有感於傳統文化的式微,近年來極力鼓吹延續傳統命脈的活動,呈現了年輕人拉著老人往前跑的現象。不管任何形式的演變,族中長老的生活體驗與傳統智慧依然是族人諮詢的對象與精神支柱。卑南族早期是母系社會,母系社會的特色,婦女在親族社會中居有重要的地位,卑南族家系承傳是以女嗣承家為主。母系社會在知本及卑南這二個社群中,以知本社群因深受排灣族和漢人的影響,且份子複雜,所以傳統文化的保存較不完整,而卑南社群的卑南社,即今日的南王村,則是今天卑南傳統文化保存最多的一部落。卑南族的社會組織是建立在母系世群二個團體形式上,所謂母系社會有下列幾點特質:(一)婚姻上,男子以入贅女方家為原則。(二)氏族姓氏的繼承以女子為主。(三)財產的繼承是母傳女。(四)祭祀權的管理與責任也是由母親方面的女子來承續。卑南族親屬組織是以血族型認親法則為基礎,而受長女繼承的影響。血族型認親法則的特性是:父母雙方的親屬完全相等,子的後裔與女的所出也是完全相等親疏地位,但受長女繼承的影響,長女繼家招夫,實行從母從妻居,次女以下的女性雖然婚後 另行建家,過核心家庭生活,但次女以下的女性初婚時,必需先與長姊居住一段時間,直到生下第一胎後,始另行建屋。雖然卑南族是以母系社會的招贅婚為常則,但求婚者以男性為主動,通常男子以自己的頭巾和檳榔袋送與女子作為定情飾物,女子接受後,男子常採薪柴送女家,女子亦到男家幫男子母親工作,後由男方家長向女方求婚,與阿美族的男方被動稍有不同。然而這樣的習俗也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有所調適。以結婚為例,目前大都是從夫居住的父系社會的婚姻法則。孩子們的姓氏也以父親的姓氏為主,有些家庭則一半從父姓、一半從母姓。
點閱數383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6-02
鴉片戰爭前的行商體制-資源代表圖
web 鴉片戰爭前的行商體制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康熙以後,中外之間的貿易逐漸形成一定的進行方式,其中中國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是「行商」,他們是一批取得官方批准經營權的商人,就意義上可以說是一批由官方所指定的「官商」,各個行商又以所組織的「洋行」來經營對外的貿易活動。然而清廷又規定「洋行」不可各自與外商進行交易,而必須由「洋行」所聯合組成的「公行」來進行實際的對外貿易。因此,「公行」就有了二種角色地位。一方面是一個有獨佔性的商業工會組織,外國進口與中國出口的一切貨物,都由其負責收購承銷,也就是壟斷了一切對外貿易活動。二方面是一個替清廷執行職權的組織,外商在中國的貿易活動、外交活動都必須透過此組織辦理,無法與清廷進行直接的交涉。所以這一套具有壟斷獨佔性質的「行商體制」造成了「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現象,埋下了中外雙方關係逐漸惡化的種子。
點閱數19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6-02
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權的取消-資源代表圖
web 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權的取消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英國於道光十四年(1834)取消東印度公司獨佔中國商務的專利特權後,准可商人自由前往中國貿易,並在廣州設立「商務監督」。過去的中英關係大體是由東印度公司主持,純粹以商業利益為前提。此後則由代表英國政府的商務監督來負責,除了商業利益之外,還必須兼顧國家的立場。因此中英雙方的關係從透過商人的間接接觸,轉變為官方的直接接觸。然而清朝官員卻並未察覺這種微妙的變化,仍然以天朝世界觀下的「行商體制」來處理所有涉外問題,造成具有英國官方身份的商務監督對於清廷的不滿,埋下雙方衝突的因子。
點閱數294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0-06-02
不平等條約束縛的內容-資源代表圖
web 不平等條約束縛的內容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領事裁判權:即僑居在中國的外人不受中國法律的管制與法院審判,如果外人犯罪或成為被告時,均由該國官吏按照該國法律判決,中國官方不能過問。原先外國在中國並無法庭,故由駐華領事負責裁判,所以也稱為「治外法權」。片面最惠國待遇:一國在通商、航海、稅收及法律等方面,給予另一國優惠、特權或豁免等待遇,稱為「最惠國條款」。這種待遇一般都是兩國相互給予,但是中國與外國訂定的條約,只片面規定該國單方面享有最惠國待遇,中國並無對等權利。而且凡是中國讓與任何一國的權利,只要是訂有最惠國待遇條款的國家,均得援例享有。協定關稅:即外國貨物進口稅率與進口後運銷各地的稅率,均須與外國政府協商後訂之,中國不能自行提高關稅。這對中國經濟傷害甚大,由於沒有關稅保護,中國的工商業缺乏能力與歐美競爭,使中國淪落為列強的原料供應地與產品傾銷的市場。租界:各國取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劃定作為「居住或經商」的特定區域,在租界之內,外人可以築路建屋,之後更發展出獨立的政府與法律,不受中國政府的管轄,此舉無異是「國中之國」,嚴重傷害中國領土的主權。駐兵權和限制中國駐防條款:依照辛丑合約的規定,外國軍隊可以在北京使館區及北京天津山海關一帶分別駐防。又租界以內,亦多有外國軍隊駐屯,例如上海租界。此外,還限制中國軍隊不得在自己國家境內若干地點駐防,例如從北京到海道一帶。內河航行權和口岸設廠製造權:一國之內河,本應只准本國船隻行駛,但不平等條約的關係,使西方列強可以任意在中國內河自由航行停泊。馬關條約以後,西方列強又得以在中國境內口岸設廠製造,而中國又無管轄權,損害了中國工商業的利權。鐵路經營和礦山開採權:根據條約或合同關係,外國得以有在中國境內經營鐵路甚至開採礦山的權利。用人限制:中國海關郵政和鐵路高級人員,因條約或合同關係,必須聘用外人擔任。不僅影響中國利權,更使外人得以間接控制影響中國的海關郵政等相關事業。
點閱數54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6-02
近代中國通商口岸的影響-資源代表圖
web 近代中國通商口岸的影響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沿岸、沿河港口逐漸對外開放通商,這些通商口岸,雖然都侷限在於沿海與沿河的城市範圍,但卻是西方文明進入傳統中國的先鋒,也是中國近代化的媒介。西方人藉著這些通商口岸打開中國閉關自守的門戶,讓西方文明得以源源不斷輸入中國。通商口岸的進步與變化,對於中國底層社會的百姓而言,則是一項最強而有力的直接刺激,可以親身體驗感受西方文明的優越與進步,並孕育了一批新思想價值觀念的知識份子,加速中國傳統天朝秩序的崩潰。
點閱數391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