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94
耶穌會與中國科技-資源代表圖
web 耶穌會與中國科技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明末耶穌會士來到中國,他們以傳播西方科學知識打入中國上層社會,藉此拓展傳教事業。在耶穌會士傳播的科學知識中,以天文學知識最為重要。湯若望便是藉著修訂曆法,得以接觸中國統治者,使傳教事業站穩腳步。湯若望(Jean Adam Schall von Bell),是活躍於明清之際的著名耶穌會傳教士。他先在明廷修訂曆法,政權交替後,獲得新統治者的允許,仍留在朝廷繼續曆法修定的工作。 湯若望在華四十多年,將西方先進的天文學、光學、火器、礦業等新知介紹到中國。最重要的貢獻,是參與了曆法改訂,編定了《崇禎曆書》。湯若望還編纂了《遠鏡說》,這本書對伽利略望遠鏡的製作原理、結構、功能以及使用的方法都做了詳盡說明,是中國科學史上很重要的一部著作。傳教士為中國朝廷服務,天文曆法最為重要。因為中國向來特有的皇帝祭天權力,以及觀察天象與政治之間關係的傳統,也使得傳教士能夠藉由制定曆法、製作天文儀器等方法,順利進入中國統治階層。傳教士對他們在中國的政治影響力特別注意。不管是明、清政權,都是他們爭取的對象。此外,製砲技術亦極受朝廷歡迎。明朝即多次依靠洋砲擊潰清兵。後來清人也掌握了紅夷砲的製作技術,才能成功擊敗明兵。康熙也命西洋教士造西洋鐵砲120門,1680年又造神武砲320門,及威力巨大的神威砲240門,以裝備八旗。南懷仁依康熙的要求,製造出砲身小,火力強,命中率高,又可置於騾馬背上行軍的輕巧火砲,在平定三藩之役立了大功。
點閱數40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6
節日習俗-資源代表圖
web 節日習俗
范桂榕/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臘八節與盂蘭盆節原是佛教節日,後來成為中國民俗節日之一。農曆十二月初八,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因此,佛教徒稱這一天為「佛成道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日即被視為年節,但當時沒有固定在十二月初八,到了南北朝,隨著佛教影響擴大,才開始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每逢臘八節必喝臘八粥,不但有益身體,分送親友臘八粥也有分送祝福之意。農曆七月十五日是「盂蘭盆節」,民間稱為「中元普渡」,這一天要舉行超渡儀式。「盂蘭盆節」原是源自「目蓮救母」的故事,宋代以後,「盂蘭盆節」的重點已經不在供佛上,而是轉移到佈施、超度亡魂上。
點閱數337
下載數18
修改日期:2010-05-26
戰後至今的巔峰期-資源代表圖
web 戰後至今的巔峰期
曾煥玲/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949年中國共產黨驅離神職人員。許多神職人員從中國轉往台灣,繼續從事傳教工作。同時,大批的天主教信徒也隨著國民黨政府來台。離鄉背井的傷痛,戰後物資的匱乏,使得天主教適時擔負起救助難民的工作。加上當時台灣在外交上與美國親近,獲得美國軍事及經濟的援助。天主教教會並協助美援物資的發放,如麵粉、奶粉等,而被當時人們戲稱為「奶粉教」或「麵粉教」。1960、70年代,天主教獲得迅速的成長。1970年代,天主教徒已有30多萬人,從城市到山巔海邊,遍佈700多所教堂,400多所各級學校和幼稚園,以及將近200家醫院、診所。但此後當台灣的經濟起飛,社會富裕後,民眾對物資救濟的需求減少,天主教的發展即陷入停頓。據2004年的教務統計,台灣天主教的信徒仍維持在30萬人左右。這個數字遠不及佛教、道教數百萬的信徒,也不比基督教各派總和的40多萬人。
點閱數333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6
穆罕默德後繼者-哈里發時代-資源代表圖
web 穆罕默德後繼者-哈里發時代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哈里發(khali─fah、caliph)意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哈里發除不能宣佈啟示外,但宗教和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哈里發因此成為伊斯蘭政權最高統治者的專門稱號。西元632年穆罕默德歸真之後,由穆斯林公社依次選出阿布?伯克爾(Abu Bakr)、歐麥爾(Umar)、奧斯曼(Uthman)、阿里(Ali)四人作為哈里發,他們掌權長達三十年之久。穆罕默德死後,不願繼續為了進入麥加而繳稅的阿拉伯各氏族部落的起身反抗,麥加貴族也宣稱已有人受神啟,不願服從哈里發阿布?伯克爾的領導,所以阿布?伯克爾兩年任期內(西元632~634)主要是全力平復這些叛亂。第二任哈里發時期之後,便不斷向外擴張,不只鞏固了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的統治地位,並向半島以外更的地區發展,伊斯蘭教史上稱這個時期為「四大哈里發時期」。
點閱數46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引進近代醫療-資源代表圖
web 引進近代醫療
曾煥玲/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台灣第一位長老教會的宣教師馬雅各畢業於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大學醫學院的醫師,1865年6月16日就在府城看西街租得的佈道所行醫傳道,這是『台灣第一』的西醫診所,之後移往打狗的旗後,但已開啟台灣西醫療法之基礎。清末長老教會在各地所開設之醫館共計有: 1.打狗長老教醫館—1865年 2.台灣府舊樓醫館—1868年,新樓醫院前身 3.淡水偕醫館—1880年,馬偕醫院前身。1872年三月九日馬偕博士由加拿大長老教會遣派來台灣宣教,並於1880年在淡水創建台灣北部第一所西醫院——「偕醫館」,以醫療傳道之精神。偕醫館設立二十年間,得到當時洋行歷任侍醫之協助,診治民眾病症無數,其中尤以瘧疾為最。 4.大社長老教醫館—1890年,彰化基督教醫院前身。西式醫療技術使台灣許多治癒者都成為初代信徒。又北部的馬偕博士不是一位正式的醫師,卻專精於拔牙技術,他自稱從1872年至1895年之間,曾經為人拔掉21000顆以上的牙齒。
點閱數293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6
法顯-資源代表圖
web 法顯
范桂榕/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法顯,(399?416)東晉高僧,平陽郡武陽(今山西省襄丘縣)人。俗姓龔,三歲為沙彌,二十歲受比丘戒。因感於當時律典的缺乏,乃於晉安帝隆安三年,以六十歲高齡,結伴十人同行,徒步經西域和中亞十國抵達天竺(印度)求法。
點閱數48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古埃及人的食物-資源代表圖
web 古埃及人的食物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在尼羅河河谷地帶,考古學家發現一種底部小圓,腹部粗圓可用來盛液體的容器,學者考證是用來裝葡萄酒的或油的陶罐。埃及的陰間之神?西里斯(Osiris),同時也是葡萄藤(Vines)和葡萄酒(Wines)之神,可見葡萄酒在埃及受到歡迎。啤酒是埃及最受歡迎的飲料。製作時將發芽的大麥做成麵包,將麵包丟入陶缸中與空氣中的酵母菌發酵,就是原始的啤酒了,不過在喝之前,裡面的雜質需要過濾出來。啤酒可以當作工人的工資,在法老的金字塔中曾被發現。
點閱數592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0-05-26
日治時期的興盛期-資源代表圖
web 日治時期的興盛期
曾煥玲/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最初,當日本接管台灣,各地發生武裝抗日時,謠傳教徒與日軍勾結,而出現民眾攻擊教會的事件。直到日本控制台灣後,天主教的傳教工作才有所改善。總督府對台灣原有的宗教及基督教,原則上一律不加干涉,因此天主教的傳教工作進展順利。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幾乎與在臺傳教士的祖國-歐洲國家對立,因此總督府對天主教的政策由放任轉為嚴密監控。1939年日本政府頒布「宗教團體法」,將各宗教團體粗分為神道、佛教、基督教三類,以有效控制各宗教團體。1941年日本天主教組成天主公教會,台灣天主教也不得不加入日本天主公教會,成為公教會下的台灣教區,接受日本教會的指揮。後來,在皇民化政策下,台灣天主教在1942年加入「台灣基督教奉公會」。此時期台灣天主教的發展,據1940年教務統計,全臺共有14個堂區,信徒總數9737人。另設有靜修女學校,及高雄與羅厝2處孤兒院。
點閱數4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6
中國天主教三大柱石-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資源代表圖
web 中國天主教三大柱石-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徐光啟(1562-1633),上海人,非常景仰利瑪竇。1603年在南京研究利瑪竇的《天主實義》後,受洗為基督徒。對於基督教義理,徐光啟也試圖用中國傳統的倫理加以補充,希望基督教能對中國有所匡救。1605年,他與利瑪竇開始合譯《幾何原本》一書。徐光啟對西方科學始終興趣濃厚,接連翻譯了許多著作。1629年﹙崇禎2年﹚發生日食,欽天監推算又失準,而光啟推算應驗。於是皇帝明令由徐光啟修曆。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學家,第一個把歐洲先進的科學知識,特別是天文學知識介紹到中國,可謂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者。李之藻(1565-1630),浙江仁和人,受洗的聖名為「良」,他向利瑪竇學習天文、地理、數學等新知,並與之合譯《渾蓋通憲圖說》。李之藻非常強調經世致用之學,認為西方的宗教和科技都可補充儒學的不足。因此重視西方所傳進來的自然科學,以及基督教義理等。1613年(萬曆41年),擔任南京太僕寺少卿,上書請朝廷翻譯西洋曆法等書,並請朝廷全面輸入西學,不要只限於曆法。1613年(萬曆41年),他與利瑪竇合作編譯《同文算指》,是中國翻譯西方數學的最早著作,在數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他所翻譯的《明理探》一書是西洋哲學的最早中譯本。他還曾協助徐光啟修訂《大統曆》,並編撰《崇禎曆書》。楊廷筠(1557-1627),浙江仁和人。與李之藻、徐光啟不同,楊廷筠對西方的新知瞭解不多,但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瞭解很深,精通易經和章句之學。他原本對佛教有很大的興趣,但卻於1609年(萬曆37年)接受基督教的洗禮,成為基督徒,聖名為彌額爾(Michael),號彌格子,信仰相當虔誠。信教後,楊廷筠受到艾儒略(Juliano Aleni)神父的影響,在地方舉辦各項公益事務,較重要的是興仁會。他招集鄉紳,把每月的所得用來發放衣食醫藥。1616年(萬曆44年)發生南京教難,朝廷頒布禁教,楊廷筠還讓教士至家中避難,並著有《聖水紀言》來替基督教辯白,並藉此傳教。
點閱數943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6
波灣戰爭起因與過程-資源代表圖
web 波灣戰爭起因與過程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波斯灣戰爭起因於伊拉克和科威特兩國間因領土、油權利益等糾紛,以及伊拉克對油償、租借布比揚島、瓦巴島談判的破裂。於是伊拉克於1990年8月2日揮軍十萬入侵科威特,兵力不足二萬及戰鬥機不到百架的科威特毫無招架之力,8月8日伊拉克完全侵占科威特,此舉引起許多國家關注。1990年,伊拉克總統海珊在會議上指責阿拉伯國家生產石油過量,導致油價低廉,使伊拉克在半年內蒙受約140億美元的損失。海珊更直指科威特違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規定,過量輸出,造成油價下跌。故要求科威特拿出一百億美元作為油償並取消之前伊拉克所欠下的300億美元的債務,這不合理的要求使會議不歡而散。會議後一個月,伊拉克派遣副總統薩敦哈馬迪到科威特索錢,科威特表示沒有這麼多現金,伊拉克討債不成,遂轉以武力威脅,並從7月中開始在伊、科兩國邊境頻繁調集重兵。 伊拉克為排除外在勢力干擾,先後試探埃及與美國意見。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阿普里爾.格拉斯皮對海珊表示,「對阿拉伯內部的爭執如伊科之間的邊境爭執美國表示中立。這使海珊錯估形勢,誤以為美國允許他用武力解決問題。因為此次侵略行動可能會引起中東區域性的戰爭,甚至引發世界大戰,於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1990年11月29日通過678號決議案,要求伊拉克於1991年1月15日期限前撤出科威特。限期屆滿,伊拉克仍拒絕撤離科威特,聯合國宣佈以武力驅逐伊拉克。1991年1月17日淩晨3時,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約有30多萬人、1200輛飛架及1000多輛坦克,戰爭首日,多國部隊進行3次大規模空襲,投下約1.8公噸的炸藥,相當於一個半廣島原子彈的爆炸能量。歷經38天的空襲,到2月24日,多國部隊發動地面攻勢,對伊拉克開始實施毀滅性的「沙漠風暴」戰爭,3天後宣佈停火,歷經100小時地面作戰之後,伊拉克最後無條件投降,戰爭劃下休止符。
點閱數658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