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911
DOC在地課程-崙背DOC~鐵漢柔情-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崙背DOC~鐵漢柔情
崙背數位機會中心/雲林縣崙背鄉崙背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崙背數位機會中心為保存在地即將失傳的技藝,因此向教育部申請大專資訊志工協助幫忙拍攝崙背特有的技藝,這些技藝也許你我小時候曾經見過,也許你也曾未見過,崙背DOC有感此技藝獲許多年後,妳我也許只能從記憶中去回憶,因此特地在虎科大資工系資訊志工的幫助下,拍攝打鐵此即將失傳的技藝紀錄片~~
點閱數18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褒忠亭義民節祭典-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褒忠亭義民節祭典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歷史悠久,由新竹、桃園等3縣市20鄉鎮市區組成15大庄輪值主辦,反映北臺灣客家社群組織與歷史文化。祭典緣起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彰化爆發林爽文事件,同年十二月陷淡水廳(新竹城),逼近六張犁庄(今竹北六家)。六家地區的重要墾首林先坤,聯合陳資雲、劉朝珍等率鄉民抗敵,凡三千人,即所謂義民軍。在與林爽文部對抗過程中,犧牲兩百餘人,班師時以牛車沿途遍拾有黑布圈為記的忠骸,原先預備歸葬大窩口(今湖口),但車過鳳山溪抵今日新埔枋寮後,牛隻不受驅使,經焚香禱告並擲筊取決,確認為先烈已自擇葬地,遂徵得地主同意,合葬於此,即日後義民塚。其後林先坤等人召集仕紳提議建廟以崇祀,於乾隆五十三年冬奠基動土,五十五年落成竣工,此即義民廟之軔始。其後同治元年(1862),中部戴潮春事起,義民軍二度出征,犧牲者百餘人又歸葬於此,是為附塚。
點閱數25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白沙屯媽祖進香-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白沙屯媽祖進香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白沙屯媽祖早年並未建有廟宇,而是由輪值爐主奉祀家中。清同治二年(1863)初建土茅屋為廟,經常年風雨加上民國24年中部大地震,廟宇損傷甚大。民國63年,廟方成立管理委員會之後,開始興建直到民國78年竣工,達成現有白沙屯拱天宮之規模。雖然拱天宮落成時間不若其他百年以上之廟宇歷史悠久。但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的歷史,卻早在建廟之前就已經存在。白沙屯進香團體行走的距離,從苗栗縣通霄鎮到雲林縣北港鎮,是目前臺灣徒步進香距離最遠的團體,但其由人為事先安排的進香事務並不多。此進香活動具有「一切聽憑神意而決」的獨特性,包括活動舉辦的日期及天數,均以擲筊方式向白沙屯媽祖神像請示決定;進香隊伍行走的路線、媽祖神轎休息過夜的地點,必須在隊伍行進時,才由媽祖神意透過神轎的搖晃方式臨時指示,以上都是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特別之處。
點閱數25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彰化縣芳苑鄉的潮間帶牛車採蚵文化,最早紀錄於日治時期,為當地養蚵產業與自然環境互動下孕育出的獨特生活方式。當時居民飼養牛隻不僅用於農耕與運輸,亦扮演運蚵的重要角色,據傳全盛時期當地曾有300多頭海牛。這種以牛車載運蚵苗與成蚵的方式,體現出人與動物協作、適應潮間帶地理條件的傳統智慧,顯示其蘊含系統性知識與傳承脈絡。2012年BBC報導此文化奇景,2016年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然隨著機械化取代牛車,海牛數量大幅減少,2020年僅剩7頭,是需要政府介入保存的當地文化之一。
點閱數12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麻豆DOC】講古三條老街-野洛林-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麻豆DOC】講古三條老街-野洛林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麻豆數位機會中心在在地文化資訊留存上,從108年開始便與黃教授接洽製作影音介紹!也搭配2020年3月時令柚花特展做介紹導覽,其中麻豆DOC也協助特展做了圖片QR CORD音檔來展示,讓人身入其境。歡迎來進一步的了解麻豆三條老街的故事,當你再次踏查在麻豆巷弄,看到的各式遺跡,這部影片讓你更有感動!野洛林是來自文旦原鄉麻豆港仔尾偏鄉的田庄囝仔,不是專業畫家,只是學建築出身,以環境資源保育利用規劃者為志業的身份,整理並展示長達45年(1974-2019)對臺灣各地觀察速寫,以文史資訊解說圖像的故事。 表達漂泊遊子對故鄉的感謝與感情,豐富文化局柚花藝術節的內涵。藉二林香草吟社暨二林社大詩詞吟唱班,踏出重興柚城詩社的第一步。
點閱數17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前身為1930年由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設立的台北放送局,原為推展台灣廣播事業而建。戰後改為台灣廣播公司,二二八事件期間,廣播成為政府與民眾溝通的重要管道。1949年後,改為中國廣播公司;1972年移交台北市政府,作為公園路燈管理處辦公廳舍。基於其歷史意義,1996年選定為紀念館館址,1997年2月28日正式開館。紀念館致力於公布史料、安慰受難者家屬,期望藉由歷史記憶促進社會和解、族群共榮,推動台灣社會邁向健康與進步。
點閱數8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 東山吉貝耍夜祭:西拉雅夜祭,最大的意涵就是答謝部落神靈1年來的眷顧,子民以拜全豬最高敬禮來還願,並且以最莊嚴神聖的「O-RORAW牽曲」吟唱歌舞獻給祖靈,並且透過夜祭的舉辦,達到西拉雅文化復振的目的,以及文化傳統的延續、發揚。■ 東山吉貝耍孝海祭: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說當初祖先渡海來台,有許多先民死於海上,祖先在「倒風內海」登陸,於蕭壠建立部落(今台南市佳里區)後,為緬懷當初渡海來台祖先,每年社民會至倒風內海海邊「乞水」,並祭拜祖靈以示不忘本。後來部分社民因番屯政策東遷至哆囉嘓社地(今台南市東山區境內)龜重溪畔建立吉貝耍支社,每年農曆9月初5無法再回到海邊祭祖,於是在大公廨附近的農田,面向西南方大海的方向,遙拜祖靈;另一說法為當初祖先渡海來台,受當地一位漁民「阿海」接濟,引導祖先從倒風內海到蕭壠登陸,後來阿海在某年的農曆9月初5於魚塭遭雷殛身亡,蕭壠社民感念其恩情,在番仔塭(今七股區大埕里)建小廟紀念他,尊稱他為「海祖」,族人搬遷至吉貝耍後,依然懷念海祖恩惠,特地在海祖仙逝日子面向大海方向祭拜他,於是發展岀現今的「孝海」祭典。
點閱數22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虎尾建國眷村 (光陰故事)-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虎尾建國眷村 (光陰故事)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國小5-6年級
時代巨輪不停的向前滾動,歲月洪流鐫刻著過往記憶,建國眷村歷史紋理依舊在靜靜等待著世人前來拜訪。1906年日治時期,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選擇在虎尾溪畔的五間厝興建製糖廠。1933年虎尾庄成為三萬人市街,升格為虎尾街,1939年日本海軍選擇在虎尾街附近興建飛行場,就是看上虎尾糖廠酒精工廠生產飛行用汽油以及使用糖廠鐵路運送戰備物資。 1942年6月,日本在中途島戰役折損資深飛行員,急需能夠參加空中作戰的飛行員。 1943年日本大本營制定絕對國防圈,要求儘速速加強航空戰力,日本海軍選擇在虎尾街廉使庄以南,設置四座兵營,並且訓練神風特攻隊,以補充因作戰折損的飛行員。
點閱數21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戰爭與和平之島 再現聖薩爾瓦多城-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戰爭與和平之島 再現聖薩爾瓦多城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國小5-6年級
「和平島」這名稱是國民政府來臺後所命名,雖然名為「和平」,但其歷史背景反映出基隆在航海貿易及國際戰略中的重要地位。自1626年西班牙宣示主權以來,基隆成為國際爭奪的焦點,並見證了荷蘭與西班牙之間的衝突。儘管西班牙曾多次遠征,卻未能成功擊敗荷蘭,這顯示出即便面對逆境,基隆依然堅守其戰略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平島不僅見證了早期的國際戰爭,也象徵著不同勢力間的博弈與合作,突顯了基隆在歷史長河中的重要性。這些歷史事件提醒我們,無論面對何種挑戰,只要堅守信念、勇於面對,就能在國際間找到自己的位置,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點閱數288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地理-擎天崗-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擎天崗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小3-4年級
擎天崗草原,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北側,是臺灣北部火山地形與人文歷史交織的重要地景。地處大屯山群中央,周圍環繞竹子山、七股山與磺嘴山等,因地勢平坦、視野開闊,自古為平埔族狩獵、採硫與交通往來的要衝,亦是魚路古道的重要節點。清代稱為大嶺峙,日治時期則成為軍事據點與抗日義軍的山寨基地,遺有城門古蹟與砲管古道。草原形成於清末,昔日為牛隻放牧之地,最盛時曾寄養超過三千頭牛,是台北盆地與北海岸地區農耕文化的重要一環。日治與戰後時期,擎天崗成為重要軍事戰略地區,遍布散兵坑、碉堡與防空壕。民國74年納入陽明山國家公園後,轉型為兼具自然生態與文化史蹟保育的旅遊景點。
點閱數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