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4,081
地理-東石漁鄉 生態天堂-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東石漁鄉 生態天堂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嘉義縣東石鄉有「蚵的故鄉」之稱,長達14公里的海岸線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命脈。境內分布著數千公頃的漁塭,以及全台規模最大的外海養蚵棚,其蚵產量佔全國超過三分之一。對東石人來說,海洋如同田地一般,是生活與生產的重要空間。尤其外傘頂洲周邊海域魚蝦資源豐富,自古就是帶動地方繁榮的重要動力。由於東石位處鹽分地帶北端,土地因地層下陷與鹽化而不利耕作,居民便發展出鹽田、魚塭與蚵棚等適應性的產業模式。除了漁產品行銷全台,每逢假日也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品嚐鮮美海產,享受漁村風情與生態觀光的樂趣。這裡結合產業、環境與觀光發展,是海岸社區與自然資源共生共榮的代表。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新住民大未來 陳凰鳳-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新住民大未來 陳凰鳳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陳凰鳳是臺灣首位教授越南語的新住民教師,自早年來臺定居以來,便持續投入語言教學與文化推廣工作。多年來,她走入校園與社區,致力於讓大眾認識越南文化的內涵與美感,同時幫助新住民子女重新連結自身的文化根源。她以堅定的信念與熱情推動多元文化教育,不僅鼓舞無數新住民族群勇敢追夢,也讓臺灣社會逐步看見文化共融的重要價值。她的教學超越語言層面,更是文化理解與交流的橋樑,使彼此的距離透過認識與尊重逐漸縮短。陳凰鳳的努力體現新住民對臺灣社會的深刻貢獻,也讓我們理解,新住民不僅是「他者」,而是豐富臺灣文化風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這片土地帶來更多元、共融與溫暖的未來。
點閱數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飛行的人造衛星-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飛行的人造衛星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5-6年級
許多學生在學習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後,會好奇為何人造衛星在地球上空飛行時不會被引力拉下來。事實上,衛星之所以不會墜落,是因為它具有極高的水平速度。當衛星以適當的速度繞著地球飛行時,它一方面受到地球引力的牽引,一方面又因地球是圓形的,衛星便會一直「自由落體」卻始終「繞著地球走」,兩者達成平衡。這種運作原理讓衛星能穩定地停留在軌道上,長時間進行觀測或通訊任務。像氣象衛星就能持續蒐集天氣資料,幫助預測颱風路徑與氣候變化;導航衛星則為我們提供精確定位;通訊衛星則讓跨國訊息傳遞更加迅速。了解這些太空科技的原理與功能,不僅能讓我們更加掌握現代科技的應用,也讓我們對生活中看不見的科技力量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點閱數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腦麻畫家的彩色人生─黃美廉-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腦麻畫家的彩色人生─黃美廉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黃美廉自出生即罹患腦性麻痺,然而她從未被命運擊倒。面對身體的限制與外界的歧視,她以堅定的信念與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克服困難,最終取得藝術博士學位,並成為享譽國際的畫家。她用畫筆描繪出內心的繽紛世界,不僅展現藝術的魅力,更傳達出對生命的熱愛與堅持。黃美廉的故事,不只是個人藝術成就的見證,更是一段關於尊嚴、勇氣與自我實現的生命旅程。她向世人證明:身心障礙者同樣擁有追夢與表達自我的權利。她也持續鼓勵每一位孩子勇敢做自己,發掘潛能、突破框架,創造屬於自己的色彩人生。透過她的生命與創作,我們看見多元價值的美與人性的光輝,也學習如何尊重每一個獨特存在的力量。
點閱數4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聽專家說氣象【颱風】之二_颱風對臺灣的影響-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聽專家說氣象【颱風】之二_颱風對臺灣的影響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3-4年級
臺灣每年平均會有三至四個颱風登陸,是全球受颱風影響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每當颱風來襲,常伴隨強風與豪雨,可能引發土石流、淹水、農作損失、交通中斷等災情,對民眾生活與產業發展造成重大影響,因此是臺灣最主要的天氣災害之一。然而,颱風帶來的大量降雨,也是補充水庫與灌溉用水的重要來源,對臺灣水資源的穩定與農業發展具有關鍵角色。這種帶有正反兩面影響的自然現象,提醒我們不能只看到其破壞力,也要學會評估其潛在效益。透過氣象專家的分析與預測,我們可以更準確掌握颱風動態、提前進行防災準備,減少災害衝擊。認識颱風的成因與影響,是我們學習與自然共處、提高防災能力的重要一步。
點閱數5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飛閱臺灣國家公園-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飛閱臺灣國家公園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小5-6年級
從空中俯瞰臺灣13座國家公園,是一場壯麗的視覺饗宴。無論是雄偉的雪山高峰、生機盎然的濕地與河口,還是蔚藍的珊瑚海岸與神秘的火山島嶼,各地國家公園展現出臺灣多變的自然景觀與豐富的生態樣貌。影片以空拍鏡頭串聯玉山、太魯閣、墾丁、金門等地,帶領觀眾認識各地獨特的地質環境與保育價值。這些國家公園不僅是野生動植物的棲地,更是人類與自然互動的見證,具有重要的生態、教育與文化意義。它們不只是旅遊景點,更是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基地。透過3分鐘的高空旅程,我們重新感受這片土地的壯麗與細膩,也提醒著人們珍惜自然資源,守護我們的生態家園。
點閱數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聽專家說氣象【梅雨】之三:梅雨季節的劇烈天氣-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聽專家說氣象【梅雨】之三:梅雨季節的劇烈天氣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5-6年級
梅雨季是臺灣重要的降雨時期,為水庫補水與農業灌溉帶來助益,但同時也可能引發劇烈天氣,是臺灣最具災害風險的氣候系統之一。當連日降雨導致山區土石鬆動、溪水暴漲,道路中斷甚至平地淹水時,災害風險急遽升高。為減少損失,中央氣象署已建立完整的監測與預警系統,幫助民眾提早掌握天氣資訊,做好應變準備。氣象專家指出,瞭解梅雨季的氣象特性與災害潛勢,有助於提高警覺與行動力。從認識鋒面型降雨、查詢天氣預報,到落實避災應變,每一項行動都是保護自身與家人的關鍵。透過正確的防災知識與觀察能力,我們可以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更有信心與準備,學習與氣候共處,守護生活的安全與穩定。
點閱數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氣團 - 氣團與臺灣的四季-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氣團 - 氣團與臺灣的四季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3-4年級
臺灣四季分明、氣候多變,而這一切與氣團的變化息息相關。氣團是指在特定區域生成的大範圍空氣團塊,擁有相似的溫度與濕度特性。不同氣團的交替移動與接觸,正是造就臺灣春暖、夏熱、秋涼、冬寒等季節變化的關鍵因素。例如冬季常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導致北部氣溫驟降;而夏季則由太平洋高溫潮濕的暖氣團主導,容易形成午後雷陣雨。透過認識各種氣團的特性、來源與路徑,我們可以更清楚掌握天氣的變化規律,進一步做出適當的生活調整,像是衣著準備、農業耕作與防災因應等。學習氣團與氣候的關聯,不僅增進我們的科學理解,也幫助我們與自然環境更和諧地相處。
點閱數2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妖怪皮皮的災難-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妖怪皮皮的災難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5-6年級
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妖怪皮皮興沖沖準備出門嚇人,卻被突如其來的自然現象嚇得魂飛魄散!狂風吹得他搖搖欲墜,暴雨傾盆而下,海水迅速上漲,地面還劇烈晃動。原來,這些看似恐怖的情境,其實是自然界正常的變化,包括颱風、地震和海水潮汐等自然災害。皮皮嚇得落荒而逃,卻也開始對這些現象產生疑問與好奇。透過這段驚嚇旅程,大家也能和皮皮一起學習自然災害的成因、防災知識與應變方法。瞭解這些現象不僅能幫助我們解除恐懼,更能在災害來臨時冷靜面對,妥善保護自己與家人。認識自然運作的規律,是邁向與自然和平共處的重要一步。下一次風雨交加或地震來襲時,我們可以像勇敢的皮皮一樣,用知識與行動守護生活安全。
點閱數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城市淨脈 Veins of a City-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城市淨脈 Veins of a City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小3-4年級
隨著都市快速發展與人口不斷增加,臺灣的環境衛生與水資源管理也持續進化。「污水下水道系統」雖然深藏於地底,卻是支撐現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基礎建設。從早期人們傍水而居、依賴自然排水的生活方式,到今日導入分流設計與污水處理設施,展現了城市治理與科技進步的成果。這些不易察覺的設施默默地守護著城市的健康,減少污染與疾病發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並推動城市邁向永續發展。儘管多數人未曾親眼見過它們的樣貌,但這些基礎工程已深刻改變了人與水的關係,也反映出台灣社會對環境保護與公共衛生的重視。未來面對氣候變遷與都市擴張,這些系統將發揮更關鍵的角色。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