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4,081
地理-水下龍宮 嘻遊趣-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水下龍宮 嘻遊趣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台灣素有「漁業王國」之稱,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與發達的漁業技術。然而,隨著長期過度開發與沿海水域汙染問題日益嚴重,漁獲量逐年下降,海底生態系也面臨極大威脅。過去繁盛的「水下龍宮」逐漸變得稀疏破碎,提醒人們反思人類與海洋資源的互動關係。為了挽救這一現象,台灣近年積極推動漁業資源的保育與重建,例如進行魚礁投放、禁漁區設立與海洋教育推廣等措施,期望恢復海洋生機,讓美麗的海底世界得以永續延續。透過這樣的努力,我們不僅守護珍貴的自然資產,也培養新世代對海洋的認同與保育責任,讓未來仍能見證繽紛的海底生態風貌。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家,永安   漁業署漁村產業亮點計畫 永安石斑篇-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家,永安 漁業署漁村產業亮點計畫 永安石斑篇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永安是一座位於臺灣南部的濱海漁村,昔日以密集的魚塭景觀聞名,居民多數從事養殖漁業。近年來,隨著社會變遷與產業轉型,地方開始引入新世代的經營理念與創新技術,讓這片熟悉的漁鄉煥發新的生機。漁業署推動「漁村產業亮點計畫」,協助地方產業發展,其中永安的石斑魚養殖便成為典範之一。這項計畫鼓勵青年返鄉投入養殖事業,將多元經營、科技養殖與品牌行銷導入產業中,不僅改善傳統漁業的經營方式,也活絡地方經濟。新一代的參與為永安注入希望與活力,展現漁村創新的可能性與未來性,象徵臺灣養殖漁業的新篇章。
點閱數2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淡水Party逍遙遊-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淡水Party逍遙遊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淡水地區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而聞名,東有大屯山山脈、西臨觀音山,三面環山構成天然屏障。這樣的地形優勢,使淡水早年成為重要的交通與貿易港口。河海交會的地理位置,不僅便利了人員與貨物流通,也帶動當地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淡水的歷史發展與地形息息相關,從清代開港通商到近代成為觀光熱點,都展現了自然地理對城鎮發展的深遠影響。如今,淡水仍保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與自然景觀,成為民眾休閒與學習的好去處。
點閱數4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南疆太平之舞-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南疆太平之舞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5-6年級
太平島,位於南沙群島,是臺灣在南疆的重要據點,也被譽為臺灣的「前院花園」。其周邊海域擁有豐富且健康的珊瑚礁生態系,魚種多樣性極高,被視為近海漁業的重要種原庫。行政院農委會於106年度委託中央研究院進行為期一年的調查,結果發現92種新紀錄生物,其中包含35種藻類、46種珊瑚、9種底棲無脊椎動物與2種海草,突顯太平島在海洋生物多樣性上的重要地位。特別是有多達20種為臺灣新紀錄珊瑚,且有28種屬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管的保育物種,顯示其生態韌性潛力極高。由郭道仁海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南疆太平之舞〉,透過鏡頭捕捉太平島海域的壯麗景觀與生機盎然的海洋生態,傳遞海洋保育與永續發展的理念,喚起大眾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點閱數3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戀戀貝殼砂 漁村產業亮點計畫 小琉球篇-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戀戀貝殼砂 漁村產業亮點計畫 小琉球篇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多年後重返成長的小琉球,熟悉的場景中夾雜著些許陌生感,每次回家,總能發現家鄉新的變化。而這些改變,正是來自對海洋環境與資源永續的努力。台灣目前正面臨漁業資源逐漸枯竭的挑戰,唯有推動漁業永續,才能讓海洋繼續孕育豐富生命。「取之有道」不僅是一種漁撈態度,更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與責任。小琉球在落實「禁止剌網作業」政策後,加上當地志工積極參與淨灘與清除海底廢棄漁網,使得海洋生態逐漸恢復原貌。隨之而來的是休閒漁業與觀光產業的興起,不僅為小島帶來新的生機,也促進居民對海洋保育的認同與參與。漁村的轉型,不只是經濟模式的改變,更是人與自然重新建立和諧關係的實踐,證明美景其實就在我們最熟悉的家鄉。
點閱數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她是機構住民的依靠,也是家族的驕傲 模範移工阮氏海的故事-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她是機構住民的依靠,也是家族的驕傲 模範移工阮氏海的故事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國小5-6年級
阮氏海來自越南,長年在臺灣擔任照顧服務工作,是眾人眼中值得信賴的模範移工。她用耐心與愛心陪伴機構住民,也成為家人的驕傲。為了讓她的付出被家鄉親人見證,主辦單位特別安排越南親屬來臺出席表揚活動,並拍攝影片記錄這份跨越國界的情感。影片中不僅呈現她離鄉背井、辛勤工作的歷程,也傳遞出她對臺灣社會的深厚情誼與貢獻。透過這段溫暖的重逢,我們感受到移工不只是勞動力,更是我們社會中默默奉獻的重要成員。這樣的文化交流與親屬互動,也讓大眾更能理解與尊重多元族群的價值。每一位在臺移工的努力,都值得被看見與肯定。他們的故事提醒我們,尊重與包容是凝聚社會力量的重要基礎。
點閱數2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以舞蹈詮釋原住民靈魂─瓦旦.督喜-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以舞蹈詮釋原住民靈魂─瓦旦.督喜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瓦旦・督喜在高中時期因觀賞原舞者的演出而深受感動,從此立志投入原住民舞蹈的世界,並將之視為一生的使命。他創辦了「TAI身體劇場」,以舞蹈與歌聲作為文化表達的媒介,致力於推廣原住民族文化。他發展出名為「腳譜」的身體訓練系統,將原住民傳統動作語彙與當代表演藝術融合,開拓原民藝術的新形式。他的創作不僅是文化的呈現,更是認同的實踐,讓觀眾在表演中感受到原住民族群的歷史脈絡與文化生命力。瓦旦・督喜的努力展現了文化如何在創新中延續、在表達中深化。他的故事提醒我們:文化不只是過去的遺產,更是當代不斷建構與對話的過程。透過舞蹈,我們看見文化認同的力量,也重新思考藝術如何成為族群記憶與當代精神的交會點。
點閱數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我從餐桌上看到的事─黃麗群-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我從餐桌上看到的事─黃麗群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3-4年級
餐桌看似平凡,卻蘊含深刻的教育意義。作家黃麗群以幽默又細膩的筆觸,從自身經驗出發,剖析家庭餐桌背後的文化結構,讓人重新省思家庭教育的本質。從性別分工到原生家庭的價值傳承,餐桌不只是吃飯的地方,更是學習互動、表達與傾聽、尊重差異的起點。黃麗群認為,教育並非父母單向灌輸,而是子女與父母間的彼此啟發與對話。在這樣的空間中,孩子學習理解自我角色與社會位置,家庭關係也在日常交流中悄然形塑。這張餐桌不僅記錄了每一餐,更承載著生活中的情感波動與價值思辨,是個人經驗與社會認知交會的縮影。透過她的觀察,我們看見餐桌如何從日常物件昇華為深具意義的教育場域。
點閱數4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海上明珠 戀夏琉球-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海上明珠 戀夏琉球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5-6年級
杉福漁港位於屏東縣小琉球的西北方,臨海而建,漁筏多利用天然的珊瑚礁灣作為停泊處。目前港區設有約54艘船筏,並於民國68年至82年間進行過多項基礎工程建設,包括2,700平方公尺的泊地浚挖與200公尺的海堤修築,使船隻出入更加安全便利。由於地理位置朝西北面,杉福港在颱風季節相對風浪平穩,是當地重要的避風漁港之一。漁港鄰近的蛤板灣擁有豐富的海蝕地形,如海蝕凹壁、海蝕壺穴與形似香菇的海蝕柱。這些奇岩異石是海水長年拍打與侵蝕下自然形成的地貌景觀,類似小琉球著名的花瓶石。杉福港兼具漁業功能與觀光潛力,展現小琉球海洋地理與自然變遷的迷人風貌。
點閱數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阿美族的古調新聲─少多宜・篩代-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阿美族的古調新聲─少多宜・篩代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阿美族音樂傳承者少多宜・篩代,年輕時選擇返回部落,投身於逐漸失傳的傳統樂器復原工作。他不僅親身學習製作與演奏,更創立「旮亙樂團」,致力於培育下一代阿美族青年,使傳統音樂的旋律與文化精神能世代延續。透過教學與實作,他讓青年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重新建立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自信。這份文化行動不僅是音樂的傳承,更是一場深刻的族群認同實踐,體現原住民族在當代社會中堅持文化價值與自主精神的努力。少多宜・篩代的堅持讓阿美族古調從記憶中的旋律走入現實生活,成為活生生的文化血脈,繼續在土地與人們心中流動。這樣的行動不只保存歷史,更為文化未來打下根基,成為族群在現代社會中發聲與自我實現的重要力量。
點閱數3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