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508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與歷史之島 再現聖薩爾瓦多城-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與歷史之島 再現聖薩爾瓦多城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國小5-6年級
基隆的歷史文化豐富多元,尤其是和平島,這片土地見證了西班牙人在17世紀的殖民歷史。1626年,西班牙人建立聖薩爾瓦多城,並持續治理至1642年,對基隆和台灣的歷史產生深遠影響。透過考古發掘,研究團隊在和平島發現了大量遺物和證據,揭示了這段歷史。2011年,台灣大學鮑曉鷗教授和當地居民合作,開展考古計劃,試圖還原西班牙人曾在此建立的城堡與港口。和平島歷史悠久,曾是基隆最繁華的地區之一,也是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這裡的居民文化多樣,包括原住民和外來的西方勢力。當地的居民具有開放與包容的精神,重視社區合作和文化傳承。此外,河濱島的自然景觀、文化活動及其歷史遺跡,成為當地及外來遊客探索台灣多元歷史的重要窗口。這些考古發掘不僅重現了台灣的過去,也讓當地居民重新認識自己土地的價值和歷史深度,並成為文化創生和社區營造的動力。
點閱數19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白沙屯媽祖進香-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白沙屯媽祖進香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白沙屯媽祖早年並未建有廟宇,而是由輪值爐主奉祀家中。清同治二年(1863)初建土茅屋為廟,經常年風雨加上民國24年中部大地震,廟宇損傷甚大。民國63年,廟方成立管理委員會之後,開始興建直到民國78年竣工,達成現有白沙屯拱天宮之規模。雖然拱天宮落成時間不若其他百年以上之廟宇歷史悠久。但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的歷史,卻早在建廟之前就已經存在。白沙屯進香團體行走的距離,從苗栗縣通霄鎮到雲林縣北港鎮,是目前臺灣徒步進香距離最遠的團體,但其由人為事先安排的進香事務並不多。此進香活動具有「一切聽憑神意而決」的獨特性,包括活動舉辦的日期及天數,均以擲筊方式向白沙屯媽祖神像請示決定;進香隊伍行走的路線、媽祖神轎休息過夜的地點,必須在隊伍行進時,才由媽祖神意透過神轎的搖晃方式臨時指示,以上都是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特別之處。
點閱數24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金門迎城隍-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金門迎城隍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清朝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曾設鎮總兵署於明朝建立的金門千戶所城,後又將總兵署移至後浦,並於農曆四月十二日將城隍爺分火到後浦奉祀,由此並衍生出目前年年熱鬧舉行的四月十二迎城隍。根據〈古地城隍重建落成志〉及地方耆老的說法,由於金門鎮總兵署移駐後浦,城隍爺和城隍廟也就遷治到後浦,這就是浯島城隍廟以四月十二日為廟慶的背景。浯島城隍廟肇建於清康熙年間;清嘉慶十六年,因廟貌久圮,金門鎮的左營遊擊文應舉曾倡議重建。迎城隍活動過去是每年一次「小迎」,神輦遶於城區四境,還有每三至五年一次「大迎」,遶行於今金城鎮大部分及金寧鄉少部分村里。民國四十年代之後,則只有小迎而未曾舉行過大迎了,後演變為全島性的宗教活動。浯島城隍爺的爵號為「顯佑伯」,封號淵源於明初;「四月十二日」相傳是清朝年間,城隍爺由「舊金城」分爐到「金城」(後浦)的「遷治」紀念日。浯島城隍廟內祀浯島城隍,從屬神有解冤公、文武判官、財帛、福德、採訪、衡文、功德、速報等司及范謝二將軍,馬軍爺神像。
點閱數23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漆工藝(黃麗淑)-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漆工藝(黃麗淑)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漆器為古昔生活用品,王清霜先生所製作漆器除生活運用外,其漆藝高尚精妙,在藝術上具有重要價值,在藝術史上具承先啟後之地位,
點閱數2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六甲DOC】廟宇風華數位繪本-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六甲DOC】廟宇風華數位繪本
臺南市六甲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六甲區公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寺廟的建立與神明信仰,反映了生活社會的需要。在六甲區的大街小巷裡,總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建築物驚喜。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擁有豐富歷史特色的臺南六甲區吧!六甲數位機會中心結合數位化課程,特地挑選了14座廟宇(赤山龍湖巖、赤山龍潭寺、六甲恆安宮、保安宮、五甲龍鳳寺、水林龍玄宮、龍鳳寺、保生廟、七甲龍湖代天府、甲東代天府、二甲玄武殿、王爺宮廟、十八王公府、聖姑廟)將實體繪本數位化並結合勝利之聲電台,讓學己動手錄製廟宇詩詞連結了過去與現在,讓大家更了解廟宇歷史。每間老屋的詩詞,更是陳啟榮區長一字一句寫出來的,區長不僅是老屋幕後推手,也因為區長的重視,讓原本無人問津的歷史建築,彷彿活了過來,也讓更多人認識六甲的文化之美想來一趟充滿人文歷史的文化之旅嗎? 來六甲就對了
點閱數29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起源於火山碧雲寺因「張丙事件」(1832)而遭燒燬,清道光24年(1844),「番社」(現今東山)庄民不忍觀音佛祖(正二媽)無處安祀,乃合議迎請下山供奉。此後,每年農曆12月23日必恭送佛祖上山,沿著古香路登山攻頂返回火山碧雲寺過年,此即「送駕」;俟元月10日子時,再舉行回駕大典,然後走過黑夜走過山林下山,沿途遶境並進行換香、換花、換轎的「三換儀式」,直至午後回到東山大街入廟並隨即進行市區遶境祈安。到了2月2日至10日再聯合崁頭山仙公廟孚佑帝君與南勢碧蓮寺清水祖師等神,進行為期9天的「十八重溪內」輪巡,一年「溪頭入,溪尾出」,一年「溪尾入,溪頭出」,採「扛轎移交」與「中界迎送」雙軌模式進行,因而連結8里近50個庄頭,形成十八重溪內信仰生命共同體。
點閱數15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車城老故事電子書-閱讀我的故鄉-統埔、溫泉村篇-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車城老故事電子書-閱讀我的故鄉-統埔、溫泉村篇
車城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車城鄉公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介紹統埔及溫泉村。
點閱數25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牽罟記錄片-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牽罟記錄片
從DOC看臺灣數位應用創作大賽/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在2016年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行動計畫中,以「海洋的孩子,重生的牽罟」獲得楷模獎,同時感謝蘇澳鎮港邊社區,捐贈牽罟漁船及罟網給社區,讓我們在文化的傳承上更加順利,我們開始展開一連串修船及補魚網技術傳承,在今年也結合宜蘭縣政府辦理宜蘭成年禮,讓滿18歲在地學子走入後埤體驗牽罟文化,為了讓牽罟並非一次性活動,我們希望結合現代科技,讓牽罟文化能夠一代傳一代的繼續傳承下去。
點閱數26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新城鄉-黃金之鄉-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新城鄉-黃金之鄉
花蓮縣新城數位機會中心/花蓮縣新城鄉北埔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新城鄉淘金的故事鮮為人知,日治時期,新城村每當颱風過後,就可以看到許多人聚集在新城一帶,帶著鐵盆及簡易的篩具到海灘淘洗砂金。而現今因黃金價格已不如往昔,再加上採集作業耗費人力而不敷成本,立霧溪也因水利局的管制下,無法淘沙金,所以立霧溪四百年來的採金盛況也終告落幕,由於新城海灘淘金深具地方鄉土歷史與產業發展之人文色彩,所以想藉此影片讓大家了解,新城曾經是一個黃金之鄉。
點閱數26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西港刈香-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西港刈香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西港慶安宮由西港仔街、瓦厝內、南海埔、堀仔頭和茄苳腳等所謂「五角頭」共同管理,創建於康熙51年(1712),主祀神明為天上聖母、城隍境主和中壇元帥,一般認為城隍境主和中壇元帥可能隨鄭軍而來,但天上聖母則是分靈自鹿耳門天后宮,這也就是每屆刈香前必先至鹿耳門「請媽祖」的歷史背景。西港慶安宮的刈香遶境活動,一般叫「西港仔刈香」,俗稱「西港仔香」,起源於乾隆49年(1784)八份姑媽宮甲辰科的香科繞境,道光3年(1823)第14科起由慶安宮接辦,道光27年(1847) 因重建廟宇落成而舉行首科王醮,開始有王船祭典,並擴大遶巡香境,爾後逐次擴展,香境含蓋96村鄉,成為「台灣第一大香」。
點閱數17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