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932
地理-國家公園簡介-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國家公園簡介
行政院/行政院國小5-6年級
國家公園是具國家代表性的自然區域或人文史蹟,全球首座國家公園為1872年成立的美國黃石國家公園。臺灣自民國61年制定國家公園法,提供設立法源依據。自71年成立首座墾丁國家公園起,至今已設有九座國家公園與一座國家自然公園,涵蓋高山、濕地、海岸等多元生態。112年內政部成立國家公園署,統籌保育國內自然與文化資源,並整合濕地與海岸地區的管理。透過濕地保育法與海岸管理法建立保護機制,推動濕地標章認證、整體海岸管理計畫與特定區位許可制度,確保臺灣生態資源永續發展,並強化地方參與與國際交流。
點閱數3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公民-《停電了,別害怕!》-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停電了,別害怕!》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國小3-4年級
小維和小瑜搭著電梯時,突然「停電了!」整部電梯陷入黑暗,讓人感到害怕不安。乘客們開始低聲議論,有人擔心卡在電梯裡出不去,有人則開始哭泣。就在這時,小維穩住情緒,站出來對大家說:「別擔心,我們可以按緊急鈴,請管理員幫忙,而且電梯很安全,只是暫時沒電。」他用冷靜的語氣鼓勵大家,並主動幫忙安撫一旁的小朋友,還和大家講笑話轉移注意力。透過小維的領導與安慰,大家漸漸不那麼緊張了。這次經驗也讓每個人學會,遇到突發狀況時,要冷靜面對,互相支持。小維的表現讓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也展現出他在團體中關心他人、勇敢負責的態度。
點閱數3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公民-兒童權利公約CRC宣導動畫-第7集:兒童有接受教育的權利-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兒童權利公約CRC宣導動畫-第7集:兒童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國小3-4年級
《兒童權利公約》第7集動畫強調「兒童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每個孩子,不論性別、家庭背景、經濟狀況或居住地,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權利。教育不只是學會知識與技能,更是幫助兒童培養思考能力、理解社會、建立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動畫呈現孩子在校園學習、探索興趣與發展潛能的過程,也提醒觀眾並非每個孩子都那麼容易就能上學──有些人可能因為身心障礙、貧困或文化差異而面臨困難。因此,保障所有兒童都能享有良好教育,是政府與社會的重要責任。這不只是權利的落實,也是邁向公平正義社會的基礎。教育讓每個孩子看見未來、擁抱希望,並成為尊重他人、關懷社會的好公民。
點閱數10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文化保存-原彰化市甲種學校職員宿舍-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原彰化市甲種學校職員宿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本棟宿舍建於昭和11年(1936年),翌年完工,為日治時期等級最高的判任官甲種官舍,初擬作為彰化商業專修學校校長宿舍。原屬彰化尋常高等小學校宿舍群,歷經學校遷徙與制度轉變,戰後由臺灣省立彰化中學接管後,供教員、校醫等教職員使用。宿舍位於彰化市華陽街16巷2號,為和洋折衷日式建築風格,空間布局講究,具傳統日式住宅形式特色。其所在之彰中教職員宿舍群為臺灣少見保存完整的教師宿舍群,民國107年(2018年)本棟獲指定為縣定古蹟,其餘宿舍列為歷史建築,展現昭和時期教育體制與日式建築遺產的見證。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文化保存-西嶼內垵塔公塔婆-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西嶼內垵塔公塔婆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位於屏東縣內垵北港外海約一海浬處的海瀨礁暗礁,與北側陸地鱟仔尾形成一線,形似利箭直指內垵聚落,昔日村民認為此地形帶有沖煞之象,常引發災厄與不安。為化解地理煞氣,道光23年(1843年),在地仕紳呂論號召村民興建象徵陰陽調和的塔公與塔婆雙塔,並以長牆相連,象徵聯手抵禦外來侵襲,亦有防洪與鎮煞之意。西嶼內垵塔公塔婆雖多次遭受颱風摧殘,至今仍然屹立了接近200年的時光,不僅融合風水與信仰觀念,更體現地方居民凝聚力,為珍貴的民間信仰文化與聚落歷史見證。
點閱數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公民-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得獎者-徐敬宗:學習不設限,成果看得見-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得獎者-徐敬宗:學習不設限,成果看得見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國小3-4年級
徐敬宗是一位自閉症者,六歲前幾乎無法與人溝通。然而,透過語言與職能治療,以及父母長期的陪伴與鼓勵,他逐步開啟學習之路。進入長榮大學後,他獨自在臺南生活,不僅克服許多突發挑戰,更展現出自理與適應能力。他選擇擔任照顧服務員,希望將自己受助的經驗轉化為幫助他人的力量。除了在學業上努力,他還擅長鋼琴、陶笛、直排輪與烘焙等多項才藝,並考取相關證照,用實力證明自己的價值。徐敬宗以實際行動展現「學習不設限」的精神,也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潛能值得被尊重。他的故事讓人理解:唯有尊重特質、支持努力,社會才能真正走向共融。從他身上,我們看到希望,也看見平等社會的可能。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公民-家庭暴力與兒童虐待終結者-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家庭暴力與兒童虐待終結者
行政院/行政院國小3-4年級
家庭是成員彼此相愛與支持的地方,每個人都是應被尊重的獨立個體。然而,如果家人之間出現打罵、辱罵、冷落、威脅等行為,不論是身體或心理上的傷害,都是家庭暴力,更是違法的行為。特別是對於兒童而言,若遭受過度體罰、排斥、忽視,或被大人以強迫、威脅或誘騙方式碰觸隱私部位,甚至目睹不當行為,這些都是嚴重的兒童虐待,法律明確禁止。此外,讓孩子長期挨餓、不乾淨、不帶去就醫,或不讓他們上學,也都是對兒童的侵害。每位孩子都應在安全、有尊嚴的環境中成長,人民應該共同守護兒童權益,讓愛與關懷取代暴力。
點閱數3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文化保存-二水車站(原二水驛)-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二水車站(原二水驛)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二水車站創建於明治41年(1908年)縱貫鐵路全通之際,原稱二八水驛,為臺灣首座三線鐵道共構之水陸轉運樞紐,具高度歷史與交通發展價值。大正年間車站陸續增建站房、天橋、添煤設施與集集支線相關機構,並於昭和8年(1933年)改建為現存鋼筋混凝土構造。二水驛除客貨運輸外,更為林業、製糖、電力等產業連接點,曾服務於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及濁水溪伐木轉運。建築體風格簡潔,採二丁掛磚與洗石子牆面,搭配高窗與簷廊設計,展現1930年代耐震、防火建築技術,以及內部設有湯沸室,為台灣稀少保存案例,同時也是當代車站建築的典範,中部有許多車站都會參考。
點閱數3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公民-宗教信仰在臺灣-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宗教信仰在臺灣
行政院/行政院國小5-6年級
我國憲法保障人民宗教信仰自由與法律上平等權利,為宗教蓬勃發展提供堅實基礎。臺灣宗教多元,目前主要宗教類別多達22種,涵蓋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世界性宗教,以及本土發展的宗教團體如一貫道、理教、天帝教等。全臺有逾3萬3千座宗教場所,宗教建築密度在全球亦屬罕見,展現出高度的信仰活力與文化多樣性。宗教在臺灣不僅是心靈寄託,更積極參與社會公益與教育。例如佛教推動佛學與生命教育,道教結合民間信仰參與慈善,天主教與基督教創辦學校、醫院並從事社會服務,一貫道更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與慈善行動。不同宗教間長期和諧共處、合作行善,反映出臺灣社會對宗教自由的尊重與包容,也是臺灣民主與多元文化的一大特色。
點閱數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
公民-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得獎者-胡恒正:人是目的,不是工具-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得獎者-胡恒正:人是目的,不是工具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國小3-4年級
胡恒正因車禍導致頸部以下癱瘓,卻不向命運低頭,反而以堅定意志開展新人生。他透過自學深入研究無障礙法規,並於開南大學攻讀資訊管理碩士。在就學期間,他積極推動友善校園行動,提出實質改善建議,使校園的無障礙環境大幅提升。不僅如此,他也關注多元族群的平等與共融,展現對社會議題的深刻關懷。他秉持「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信念,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應受到平等的對待與理解。胡恒正的行動,不只是為自己爭取權益,更是為整個社會發聲。他讓我們看見,尊重差異與實踐共好並非理想,而是可以落實的日常行動。他的故事鼓勵我們以人為本,從理解出發,推動一個更加包容與公平的社會。
點閱數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