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823
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 - 香料-資源代表圖
web 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 - 香料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金顏香: 正出於真臘,大食次之。其香乃木之脂,有淡黃色者,有黑色者,拗開雪白為佳,有砂石為下,有氣勁工於聚眾香。丁香:出於大食闍婆諸國,其狀似丁字,因以名之。能辟口氣,郎官常咀嚼後以奏事。乳香(薰陸香):出自於大食國,其樹類松,以斧斫樹,脂溢於外,結而成香,聚而成塊。上品為揀香,圓大如乳頭,透明,俗呼滴乳,又曰明乳。龍腦香:龍腦香樹,出在婆利國。婆利人叫它“個不婆律”;波斯國也有這種樹。樹高八九丈,大的有六七圍粗。葉呈圓狀,背面發白;此樹不開花就結實。樹有肥有瘦,瘦的出“婆律膏”。香料在樹的內心,把樹截斷、劈開,才能取出來。膏從樹頂上流出,可在樹上砍出一個坎兒來盛接。若做藥用,則另有用法。 龍涎香:大食西海多鯨,其涎浮水,積而能堅,鯨人採之,以為至寶。新者色白,稍久則紫,其久則黑,似浮石而輕也。
點閱數32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1
佛教洞窟遺址 - 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資源代表圖
web 佛教洞窟遺址 - 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麥積山石窟:在中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麥積山石窟據有關歷史記載,開鑿年代在西元三八四至四一七年的後秦時期,後經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歷代皆有修鑿。西元七三四年,天水一帶地震,崖面中部塌毀,使窟群分作東西兩部分。東崖存洞窟五十四個,西崖一百四十個,保存泥塑、石雕造像七千二百餘身,壁畫一千三百多平方米,尤以泥塑藝術見長,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館”。麥積山石窟是中國諸多石窟寺廟中風景最為秀麗的一座,以七佛閣、萬佛洞、牛兒堂、寂陵等最為著名。泥塑以形傳神,神形兼備,反映的內容具有徹底的世俗和濃厚的生活情趣。塑繪手法是上彩不重彩,特色顯明。為中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中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二十五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一千六百多米,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1987 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和田約特干: 該遺址是古代於和闐地區重要的聚落遺址;從現代遺址的分佈看來,遺址無任何古建築痕跡,城池輪廓亦不詳。歷代出土文物均來自於距地表5米以下的文化層,文化層厚達3米左右。在遺址的東北角,有一處裸露於地表的文化層,陶片密集分佈。歷代出土的文物有陶俑、陶器殘片、古錢、玻璃片、珠子、金質鑄像、畫押、玉塊及骨頭等文物。陶俑多為人物、動物等造型,陶器碎片大多有刻劃、壓印和附加的紋飾及浮雕,題材為植物、人物、動物與幾何形圖案,波斯、希臘風格極濃。
點閱數399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1
玄奘-西行取經-資源代表圖
web 玄奘-西行取經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當時的中國西部還在突厥的控制之下,唐朝政府嚴禁百姓私自出境。官府拒絕玄奘的申請,約好了的同伴都不去了。玄奘沒有被困難嚇倒,唐太宗貞觀三年(西元629年)開始了他非凡的西行之路。玄奘當年出國是違犯禁令偷偷出去的,後來唐太宗知道了他的全部情況,很佩服他的堅強意志,特派房玄齡去迎接他,長安城百姓和僧尼們也夾道歡迎。玄奘見了唐太宗,介紹了他旅途上的見聞。在以後的十九年中(西元664年),玄奘潛心從事佛經翻譯,共譯出佛經七十五部,總計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講解佛學,法相宗,又稱唯識宗,便是玄奘所創。此外並撰寫《大唐西域記》,這部書記載了包括新疆、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及尼泊爾等中亞、南亞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地理情況、民族源流、物產風俗、宗教信仰、歷史沿革和語言文字。之後陸續被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一部世界名著。
點閱數29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貳師泉、懸泉置-資源代表圖
web 貳師泉、懸泉置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貳師泉又名懸泉,俗稱吊吊水。傳說在西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貳師將軍李廣利西征大宛,來到安西、敦煌間這片戈壁沙漠中,士卒斷水,焦渴難忍。李廣利面對石山峭壁長嘆,舉劍向一處山壁刺去,一股清泉頓時從石壁上噴湧而出,救了全軍性命,後人就將此泉稱為貳師泉;直至今日,仍有涓涓細流從石縫中滲出。西漢政府在懸泉谷口西側,設懸泉置。「置」就是以四匹上等馬駕駛傳車傳遞文書的郵站。西元1990年,考古學家在此發掘出漢簡一萬八千餘枚、西漢麻質紙和數千件貨幣等珍貴文物,堪稱一座古代郵傳、文書制度的博物館。
點閱數102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外國傳入之宗教 - 伊斯蘭教-資源代表圖
web 外國傳入之宗教 - 伊斯蘭教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穆斯林」是對伊斯蘭教信徒的稱呼,意思是指信仰真主、服從先知的人。信徒服從阿拉的指示,向外去征服不信阿拉的地區,這使得伊斯蘭教的勢力發展得很快,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八世紀初時,大食帝國已控制了中亞布哈拉、撒馬爾罕及花剌子模等地;在西元715年時更達錫爾河,把唐羈縻突厥所設的府州全部納為己有。 大食何時開始與中國政府往來?據《冊府元龜》記載:「永徽二年(西元651年)八月,大食國始遣使朝貢」。此乃官方的記錄,亦有說隋代時大食人已入中國傳佈伊斯蘭教。不論是哪種說法,乃是因進入中國之大食商人,將伊斯蘭教與生活方式傳入所致。
點閱數371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5-21
佛教傳入與發展-資源代表圖
web 佛教傳入與發展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西元前五十七年朴赫居世建國(新羅)時定都於慶州。佛國寺、石窟庵、新羅金冠、磨崖三尊佛像等華麗輝煌的文化遺產遍佈,有著許多文化財。佛國寺包括七十多棟建築物,排列在大石基壇上,伽藍的結構和配置,全仿自唐的佛寺建築,其多寶塔和釋迦塔,則有匠心獨具,不同於中、日佛塔建築。近來在釋迦塔內發現的漢譯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咒,考證是唐天寶十年以前所印,這是中國也是世界最早的印本,足以證明朝鮮與中國印刷技術的接觸。
點閱數493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05-21
典章制度(下)-資源代表圖
web 典章制度(下)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韓國男子除褲子和短上衣外,基本上穿馬甲和馬褂子。原來傳統韓服並沒有馬甲,後因西服的影響開始在短上衣外穿起佩有能放東西的口袋的馬甲。女子韓服傳統的色彩安排則是紅色裙子配上淡淡的淺綠色上衣或是白色、藍色短上衣。據載新羅「至真德在位二年,金春秋入唐,請襲唐儀,玄宗皇帝詔可之,兼賜衣帶還來,施行以夷易華……自此以後衣冠同於中國」。「新羅衣服略與高句麗、百濟同」韓國傳統服飾深受中國影響。
點閱數25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唐三彩的藝術價值-資源代表圖
web 唐三彩的藝術價值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陶器的代表名稱,在中國陶藝史上佔著極重要的地位,唐三彩是低溫燒製而成的陶器,彩釉含鉛的成分很高,在加溫後,流動性很大,特別是綠、褐、黃三種釉彩常溶在一起,成為中國陶器史上極為特殊的作品。而唐三彩不僅以其特殊優美的彩色著稱,唐三彩陶器所表現出的形象也是具有高度的藝術水準,尤其是唐三彩馬最能表現唐人雄健的氣質,也表現了馬各種栩栩如生的表情與姿態。
點閱數35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外國傳入之藝術 - 建築-資源代表圖
web 外國傳入之藝術 - 建築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阿拉伯式樣的建築主要以各地建造的清真寺為代表,以元代最為興盛。泉州是各種伊斯蘭教古蹟留存最多的地方,現存最早的清真寺創建於北宋時期(西元1009年)。該寺在泉州城東南,南臨通淮街,北依護城河;十四世紀時曾經整修,現在尚存有門樓和禮拜殿遺址。泉州南門的清真寺建於西元1131年,西元1349年由金阿里重修。
點閱數29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 - 植物-資源代表圖
web 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 - 植物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葡萄:本作蒲陶或蒲桃,乃為希臘語之譯音。漢時為大宛的特產,《漢書?西域傳》記載大宛人以葡萄釀酒,富有人家所藏之酒,至多有過萬石者,具說存放數十年也不會壞,喝酒之風興盛。康居、大月氏、罽賓等地區也盛產葡萄。苜宿:產於大宛,是大宛馬匹的飼料;可能與大宛馬同時輸入我國。《史記?大宛列傳》提到,漢武帝在「離宮別關旁盡種葡萄、苜蓿極望」。石榴:是漢代著名瓜果之一,產地之說法有二:其一為安息,其二則為安(今烏茲別克布哈拉)、石(今烏茲別克塔什干)二國,故又稱安石榴。石榴花紅艷似火,其子晶瑩剔透,漢武帝曾下令在長安城廣為種植。石榴果實除了可以食用解渴外,更可造酒、入藥、殺蟲治病,廣受中原人士喜愛。胡桃即核桃,來自波斯。《博物志》中記載:「張騫使西域還,得胡桃」。胡桃肉可食也可榨油,中國各地普遍引種。 胡豆,包括蠶豆和豌豆,從波斯和中亞傳入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石虎因避諱胡字而改名為國豆。胡瓜,即黃瓜,是外來蔬菜中最有名者。原產地在埃及,後傳入西亞、西域,天山之北的烏孫漠南的匈奴引種,在西漢時中國內地普遍食用。其他:在漢代傳入的植物還有產於印度、罽賓的紅蘭花,來自大宛的酒杯藤、胡麻(即芝麻)。唐代時傳入的蔬菜,有來自於波斯與尼婆羅的波菜,還有歐洲的甘藍菜。
點閱數40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