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藝術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786
街頭塗鴉-Keith Haring-資源代表圖
ebook 街頭塗鴉-Keith Haring
吳孟玲/私立淵明國中國中7-9年級
Keith Haring圖案中的視覺效果與符號分析
點閱數276
下載數22
修改日期:2011-10-25
2015鷄籠中元祭江姓實錄計畫part2-資源代表圖
video 2015鷄籠中元祭江姓實錄計畫part2
基隆市文化局高中10-12年級
「全國第一號無形文化資產」的「鷄籠中元祭」,傳承161年的鷄籠中元祭,今年由「江姓宗親會」輪值主普。12日在記者會上,透過開燈亮彩點燈儀式,點亮象徵鷄籠中元祭「祭祀祈福、生命演藝、放水燈大遊行」三大主軸之光雕。整整一個月:傳承百年的祭典科儀、盛大的放水燈遊行、金碧輝煌的主普壇、來自國內外的藝文展演,都將一一登場。本片為2015鷄籠中元祭江姓實錄計畫part2
觀看次數564
修改日期:2017-11-22
冰山下的夢境世界-資源代表圖
web 冰山下的夢境世界
紀文德/市立新泰國中國中7-9年級
冰山下的夢境世界
點閱數275
下載數15
修改日期:2011-12-15
社區公園-資源代表圖
web 社區公園
殷善培/淡江大學國中7-9年級
小公園是社區裏老人家的最愛,清早或傍晚時分總有一群老人家在這運動、聊天或下棋,石頭一夥也常在小公園玩耍,這裡繫住了老老少少許多的記憶…
點閱數382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24-07-16
android
云章書法字典-資源代表圖
app 云章書法字典
jungle wang/臺北市市立辛亥國小國小4年級~國中9年級,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一.向量字(即黑底白字的圖檔,以較簡單的形式呈現)尋找輸入的欄位(1)輸入單個漢字(輸入任何一個中文字)(2)點選-搜尋,即可獲得中國歷代書法家所寫的這個字,(3)點選其任何一個書法家的字,1.即可看到放大版本的字(黑底白字),2.得知是出自哪一個碑或是帖,3.透過選項可以使用以下功能:1.將正字改成反字(左右相反)2.臨摹(用手指或是觸控筆試寫),3.下載(將自留存於載具中)二.高清圖(即翻拍原始的圖檔,以現今留存的樣貌呈現)使用方式同向量字. jungle wang 云章書法字典 教學使用方法介紹(1)名家寫我名(書法家所寫的我的名字)高年級(含以上)美感教學簡介(1)依序找出自己名字的所有名家作品(建議可包含不同字體)(2)以截圖的方式儲存在載具裡(3)選出最喜歡的名字組合例如:名字的第一個字是書法家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第二個字王獻之(中秋帖),第三個字是出自王珣(伯遠帖)(4)以簡報的方式分享1.為什麼選這個書法家的這個字(可與其他書法家做比較,自己的見解)2.這位(這些)書法家為什麼這麼有名(事蹟,文字的特色,自己的感覺)3.製作這件作品(數位名家作品拼貼)的感想.教學使用方法介紹(2)我寫名家寫我名/高年級(含以上)
點閱數6497
下載數195
修改日期:2022-10-26
彩色鉛筆畫‧小番茄-資源代表圖
web 彩色鉛筆畫‧小番茄
李建文/縣立崙背國中國中7-8年級
以彩色鉛筆描繪小番茄的過程及解說。
點閱數598
下載數22
修改日期:2011-09-30
千變萬畫你的臉-資源代表圖
web 千變萬畫你的臉
紀文德/市立新泰國中國中7-9年級
千變萬畫你的臉
點閱數988
下載數48
修改日期:2011-12-15
android
Plickers-資源代表圖
app Plickers
謝鎔襄/新北市新北市林口區麗林國民小學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適合各年級皆可用,因為是簡易版的紙本即時反饋系統,只要老師端有行動載具即可,學生是用已製的圖卡,掃描即可 謝鎔襄 Plickers 就是簡易版的紙本即時反饋系統,而學生只要一張A4的紙印出像QRCord的條碼。老師用行動載具(手機也可)掃學生的答案紙卡,感應狀況不錯,很快就掃好全班的答案。老師的行動載具及電腦端就可以立即得到全班的答案回饋。老師先自行在平臺上建立班級姓名(很簡單,先複製班級名條,然後到平臺上copy and paste的地方貼上)名字就好了。要測驗的題目也先在word上出題,在平臺上逐步貼上即可,而那份答案卡做一份可以多班共用,真的是一個不需太多成本的多元評量~但目前只有文字無圖片可惜啊!
點閱數101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4-09-09
園林設計-資源代表圖
web 園林設計
董姿妤/市立泰山國中國中7-9年級
西洋、中國、日本及台灣的園林景觀設計,讓學生了解各區域不同風格的景觀設計。
點閱數580
下載數24
修改日期:2011-12-01
2014台北雙年展-資源代表圖
web 2014台北雙年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2014台北雙年展」以劇烈加速度(The Great Acceleration)為題,策展人尼可拉.布西歐挪用了科學界對於本世紀人類活動劇烈改變地球生物樣貌的現象,所提出的一種新地質紀元假說─「人類世(anthropocene)」,藉此來檢視當代藝術如何定義與表現我們的世界?探索在人類與動(植)物、機器、產物與物件之間的鏈結、移枝或交配。展覽邀請52個參展藝術家或團隊:哈洛.安卡(比利時)、查爾斯.艾弗里(英國)、吉爾.巴比耶(法國)、艾莉莎.巴倫波茵(美國)、尼爾.貝盧法(阿爾及利亞/法國)、彼得.布根豪特(比利時)、羅伯特.卡伯(巴西)、派崔克.范.凱肯柏(比利時)、張恩滿(台灣)、鄭曦然(美國)、周慶輝(台灣)、朱駿騰(台灣)、薛沙.達伍(英國)、大衛.杜爾(法國)、卡蜜兒.安侯(法國)、羅傑.海恩斯(英國)、胡曉媛(中國)、黃博志(台灣)、胡迪尼森.朱尼爾(巴西)、瓊.喬納思(美國)、工藤哲巳(日本)、蘇拉西.庫索旺(泰國)、黎安美(越南/美國)、林國威(台灣)、瑪莉亞.洛博達(德國/波蘭)、約納.弗里曼和賈斯汀.洛威(美國)、羅智信(台灣)、泰菈.馬達尼(伊朗/美國)、阿布.巴卡.曼薩雷(獅子山共和國/荷蘭)、喬瑟芬.梅克塞柏(德國)、納撒尼爾.梅勒(英國)、瑪莉.穆爾(荷蘭)、亨利.奧森(丹麥)、OPAVIVARÁ!(巴西)、奧.培爾森(瑞典)、彭泓智(台灣)、羅荷.普羅沃絲特(法國/英國)、馬修.羅查.彼塔(巴西)、瑞秋.羅斯(美國)、帕梅拉.羅森克朗茨(瑞士)、蜜卡.羅登伯格(阿根廷)、斯特林.魯比(美國)、鐵木耳.斯琴(德國)、島袋道浩(日本)、彼得.斯坦弗里(瑞士)、尼可拉.尤利布魯(阿根廷)、王郁媜(台灣/英國)、吳建瑩(台灣)、吳權倫(台灣)、吳山專和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爾(中國/冰島)、梁慧圭(韓國)、安妮卡.伊(美國)。今年的台北雙年展嘗試指出「人類世」的某些問題,在這個框架之下,從多重觀點體現天地宇宙萬物共同生活的狀態;然而,現實就位處核心:人類只是在寬廣網絡中諸多元素中的一個元素,所以我們才需要重新思考我們的關係世界,並將新的對話者包含進去。簡單地說,本次展覽將會圍繞在「共活性」這個主題上發展-意即人類意識與動物群集、資料處理、植物快速成長和物質緩慢運動之間的共同生活。我們在展覽中可以看到史前史及其礦物般的景觀,特別是植物移枝以及人類、機器和動物之間的交配等各個方面。
點閱數31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