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5,278
偏遠地區教學:培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素養-資源代表圖
大武國中是位於臺東縣最末端的國中,是南迴公路上的一所偏鄉學校,全校共有10個班級,學生數217人,教師人數23人,職員有8位,大武國中的學生約八成是原住民身份,以排灣族居多,而學生中有高達約40%的中低收入戶,極高比例的單親家庭和隔代教養;因學校位處偏鄉,文化刺激不足,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學業成績落後,學校教師使用了所有的方法,如大小考試不斷,加上課業輔導、晚自習,甚至假日課業輔導班等,只養成學生努力讀「課文」的狀況,並沒有改善學校學習氣氛與成績,於是我們為了提拔弱勢孩子的基本能力,將「閱讀」與行動學習結合,兩者訂為學校課程發展的主軸。從大量閱讀,並配合理解策略之使用轉變至數位行動學習之方式等,希望給予偏鄉孩子成長的契機。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偏遠地區教學:提升孩子的自我評價-資源代表圖
原斗國中與原斗國小位處二林鎮邊陲,於107年8月整併成立原斗國民中小學;原斗國中是彰化縣最小的偏遠國中,高比率弱勢學生,與高教師流動率,地方家長認同度不高,學生流失人數減少,學生對家鄉、學校的不認同,對自我評價低落、充滿無力感,但學校卻是學生唯一的學習場所。為了縮減城鄉數位落差,創造偏鄉數位機會,期望推動資訊科技融入,結合教師的教學設計,帶來課程結構性的改變,讓教師的教學更精緻多元;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的學習能夠更加主動、適性化,達到活化教學效果,教學和科技有效整合,善用教學科技,使課堂教學活動更活潑與精彩,激發學生學習的喜悅與自信,提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讓孩子在愛中展能!希望每個孩子都是學習的主人,將來是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更成為原斗地區的生命力。申請國中小行動學習推動計畫讓『科技服務教育』、『科技服務教學』、『科技服務學習』此為本校計畫最大動機。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關鍵能力培養:運用科技提升核心素養與「問題解決」關鍵能力-資源代表圖
本校食農教育發展多年,陸續完成低年級「崇學囝仔踅市場」、中年級「崇食幸福」、高年級「崇誠食、學心食力」三冊校訂課程。105-106年以「『崇』食農教育、『學』飲食文化」連續兩年榮獲臺南市教學卓越發展教學深耕計畫特優。107年以「孩子的食農探索行動樂園」為願景,結合教育部行動學習與科學教育兩項專案計畫資源。「體驗學習」為理念,讓學生動手做、做中學,親身感受種植食物的辛苦與複雜過程,藉由種植體驗覺察自然萬物的生長。「行動學習」為策略,讓學生用行動載具記錄植物生長歷程,透過產銷履歷QR-code,具備選擇安心食物的能力。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學科學習:提升英文與藝文學習成效-資源代表圖
精忠國小地處偏遠,屬偏鄉眷村小學,學區內家長多屬務實之勞農工階層,社經背景較低,新移民、單親、低收、隔代教養等目標學童比例逾5成,多數弱勢學生因無法繼續接受來自學校的教學資源,導致返校後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的差異反映在學習上。若能在學習期間教導學生運用行動載具進行數位學習,讓學生可以用自學方式,翻轉教育,彌補其因家庭功能不彰造成的不足與缺憾,將有助於提升其學習成效。透過行動學習活化教學策略,發展國際教育融合藝文美感之特色課程,孩子能透過數位力提升學習力,立足臺灣,放眼世界,帶著勇氣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實踐自我的夢想。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偏遠地區教學:培養自然與生活科技和溝通表達能力-資源代表圖
六嘉國中,一個偏鄉小校,全校共有12個班級,學生數225人,教師人數26人。校園坐落於六腳鄉綠意盎然的田間,全校師生關係緊密、學風純樸。學生發展困境:(1)學校處於偏遠的鄉下(沒有公車到達)。(2)學校軟硬體設備極差。(3)學生弱勢比率高。(4)學生跨區就讀,流失率高。學校東有新港國中、永慶高中、西有東石國中、南有朴子國中及北有北港國中、建國國中等大校,再加上私立學校搶人,故學生外流嚴重,就學報到率常不到50%。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自由落體大考驗-資源代表圖
1. 藉由 Videos Physic App 讓學生在分組動手操作 App 的過程中了解自由落體加速度的計算及認識慣性定律。2. 藉由分組的過程中讓學生培養 5C 關鍵能力中的溝通協調能力( Communication) 及團隊合作能力( Collaboration)。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關鍵能力培養:運用科技提升核心素養「問題解決」能力-資源代表圖
大同國小,一個刻畫著歲月更迭痕跡的學校,一個布滿在地思維和藝術氛圍的搖籃,一個可以看見師生一步一腳印努力實踐的學習樂園。本校創設於日本時代大正六年(西元一九一七年),是個擁有百年悠久歷史的學校,班級數37班,學生約900人,校舍在九二一地震後已重建完成,加上歷任校長帶領全校師生用心營造,整體校園藝術氛圍濃厚。而緊鄰本校的圍牆邊的社區環境,有一處由原散居各地的十八個眷村、二千多住戶組成的「經國新城」社區,堪稱全市最大的社區,為本校學生重要的來源,亦減緩少子化對本校的衝擊,讓校內老師無後顧之憂致力於教學工作。我們希望在百年悠久歷史的風華中注入資訊科技新元素,積極追求翻轉教育的可能性。自100學年度起,我們設計了「大同六藝」的實踐課程,期許透過「藝藝神采」、「藝展長才」、「藝遊未盡」、「藝曲同工」、「藝氣風發」、「藝趣橫生」六大主題課程,涵蘊學生成為藝術的愛好者、欣賞者與支持者。我們一直在思索如何將課程再進化…當「大同六藝」課程遇上「翻轉教育」、「創新教學」與「數位學習」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呢?每每問到大同寶寶你最喜歡的課程是什麼?他們均會毫不猶豫的就回答—藝文課、電腦課;因此我們開始試著將數位科技應用於課程教學,增進教學上的多元與創新。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學科學習:提升數學與閱讀人文素養學習成效-資源代表圖
本校位於高雄市鼓山區創立於民國四十九年,創校至今已將屆56年,原舊校學區橫跨鼓山區及左營區8個里,是1所都會型的中型學校。因美術館社區興起,學區人口逐年移動至新型社區。為提供學子完善之學習環境,強化學生將來之競爭力,於105年2月15日遷校至美術館新校區。新校區依山傍海,擁有豐富且獨特的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更位於美術館正對面,緊鄰內惟埤文化園區、七賢國中、中華藝校,與中都濕地、愛河、西子灣、壽山等人文生態、地理環境形成獨特文化教育圈。從原定的校本閱讀加入獨具特色的藝術,並結合行動學習展開探索新居的課程,傳承原先優良的傳統,並轉型融入新社區,創造出新學習風格。中長程計畫,則以「領航中山」為方向,深耕閱讀,沉浸藝術,創新e化,期待學子敞開心胸,與國際接軌,開創璀璨的未來。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關鍵能力培養:運用數位科技養成思考與解決問題素養-資源代表圖
在臺灣啟動十二年國教及少子化趨勢下,網路數位工具的普及已成為重要的學習工具。透過數位工具對學生的動機引導,期盼使學習主導權由學生自己掌握並著重學生之間的討論;在教學平臺的彈性功能上達到因材施教教育理想。期待藉由改變教師教學方法開始,鼓勵老師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導者」角色改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引導者」。由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數位工具進行多元的學習方式,並給予想像空間激發創造力。透過行動學習老師們的用心,就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力,而在知識上獲得了提升,就能得到成長的喜悅與快樂。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學科學習:運用跨領域科技提升學生防災觀念-資源代表圖
鳳鳴國小位於陶瓷的故鄉「鶯歌」,處於新北市的邊陲,與桃園市相鄰,是一所中小型的學校;全校普通班28班,學生近700人。自101年以來為新北市防災教育輔導團中心學校,努力推動防災教育,將各項防災知識及技能落實於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如一年級新生開學闖五關送防災頭套、全校防災運動會、園遊會與跳蚤市場、抗旱防汛舞等;並榮獲教育部【103年度國家永續發展獎】及行政院頒發【103年國家防災日地震避難演練績優獎】之獎勵及104年、105年、106年防災一類、二類、三類學校特優,是鼓勵亦是激勵。防災教育為本校校本特色課程,天然災害是臺灣人必須面對的威脅。災害是無所不在,一不小心天人永隔,如921地震、莫拉克風災等等,慘痛的衝擊已深刻烙印臺灣人的心中。在面對災害時,如有應變的知能,做好準備、解決問題,可將傷亡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所以防災教育顯得更為重要,以「教育取代教訓、防災重於救災」的觀念,從小紮根從教育做起且推廣至社區及生活中。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