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5,649
下溪洲莊 今板橋溪洲及擺接 (土城)-資源代表圖
web 下溪洲莊 今板橋溪洲及擺接 (土城)
李聰超/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清朝末年,台灣北部臨近平原的丘陵地上大都盛產茶樹,土城山區如清水坑、內冷水坑都種茶樹。當地茶葉公司所生產的粗茶和木炭,大都經由下溪港的紅頭船運到台北外,或是由挑夫送到樹林的茶葉公司再製成茶葉販售。下溪洲河港在大嵙崁溪的中游,聚落由頂、下溪洲、沙崙三個村莊構成,介於樹林與土城 (擺接) 之間,行政區域屬板橋管轄。住民大多是安溪籍移民,多為河船船戶、船夫、挑夫或工人等,還有一處「箱子館」,專門製作裝茶葉用木箱。清末咸豐、同治年間,台灣北部淺山盛種茶樹,土城山區石壁寮、埤塘、大安寮、清水坑、內冷水坑也都種茶樹,茶園面積有三百六十多甲,有土城、芳美、復成、進洋、福利、新發等茶葉公司,年產粗製茶八萬一千多斤。土城所生產之茶葉、木炭等產品,除由土城員林子的河船十多艘運往台北外,大多由下溪港的紅頭船運到台北,或運到下溪洲再由挑夫挑到樹林茶葉公司再製,有的也載運裝茶之木箱到大稻埕茶行。在明治三十四年以前縱貫線鐵路未經樹林時,樹林之名產紅酒、茶葉也都由下溪洲河港運到艋舺大稻埕等各地銷售。王世慶 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 P/44。
點閱數739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07-12-04
「四出五銖」是惡兆-資源代表圖
web 「四出五銖」是惡兆
雷家聖/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8年級
東漢靈帝時,寵信宦官,政治腐敗,百姓怨聲載道,引發了「黃巾之亂」。靈帝中平三年(186),鑄造一種新五銖錢,名為「四出五銖」。據『後漢書』「張讓傳」的記載:「鑄四出錢,文皆四道。識者竊言侈虐已甚,形象兆見,此錢成,必四道而去。及京師大亂,錢果流布四海。」
點閱數18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7-12-04
鄒族年節習俗-資源代表圖
web 鄒族年節習俗
江貞衛/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一)獨一無二的年終大掃除「荷美雅雅」舉行的日期確定之後,就要準備過年了!祭典之前,必須先上山獵取小米婆婆愛吃的松鼠,然後整理祭屋、釀酒、椿米做糯米糕。家族成員還要合資購買一隻豬,做為祭典與招待親友之用。據說小米婆婆愛乾淨,討厭刺鼻的腥味,整個祭典期間,鄒族人不可以吃魚、蔥、蒜之類的食物。家中裝食物的容器得用樁草洗過:清理乾淨之後,家長在以象徵清潔的樁草拂過家中各個角落,來一次相當特別的『年終大掃除』!(二)迎新送舊過新年祭典第一天天一亮,族中長老就背著祭物,手持箭竹杖,前往種植祭典用小米的『聖栗田』,迎接明年負責看顧家族的小米婆婆。長老在田中挑選兩束接實最飽滿的小米穗,小心翼翼地割下,一束放在田邊預先搭好的小竹架下,一束放在背簍中,帶回氏族祭屋,放進聖栗倉中。之後,族人就可以收割小米了。祭典第二天,收割完成,長老在到聖栗田中進行儀式,並將原先放在田邊的那束小米穗帶回氏族祭屋,整個迎新送舊的儀式才完成。所有過程,必須保持安靜,連打噴嚏也不可以呢! (三)一大早就團圓鄒族人的新年,吃的不是年夜飯,而是團圓『早』飯。一大早,全體族人到氏族屋集合,一個個輪流在祭品前,以手指沾點小米酒,按在豬肉上,向小米婆婆報到。之後,眾人圍坐在如豬肝等豐盛青菜的桌前,等待主祭做祈福潔淨儀式。只見主祭以豬耳朵尖劃過每位族人頭頂上空,口中還發出『嘖、嘖!』的聲音。這個儀式除了讓小米婆婆認得每位族人,保佑來年平安,也可以讓平時分散各地的家族成員認識彼此,聯絡感情。儀式完畢之後,就可以開動吃年早飯啦!
點閱數405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7-12-04
典章制度(下)-資源代表圖
web 典章制度(下)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韓國男子除褲子和短上衣外,基本上穿馬甲和馬褂子。原來傳統韓服並沒有馬甲,後因西服的影響開始在短上衣外穿起佩有能放東西的口袋的馬甲。女子韓服傳統的色彩安排則是紅色裙子配上淡淡的淺綠色上衣或是白色、藍色短上衣。據載新羅「至真德在位二年,金春秋入唐,請襲唐儀,玄宗皇帝詔可之,兼賜衣帶還來,施行以夷易華……自此以後衣冠同於中國」。「新羅衣服略與高句麗、百濟同」韓國傳統服飾深受中國影響。
點閱數30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7-12-04
摩尼教-資源代表圖
web 摩尼教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原創於波斯的摩尼教,在西元七世紀末傳入中國,西元九世紀的唐武宗滅佛事件發生時,摩尼教也被禁絕,之後只流傳在中國的下層社會。
點閱數24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7-12-04
達伽馬到達東方印度-資源代表圖
web 達伽馬到達東方印度
楊鎧銘/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西元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發現美洲新大陸。受到這事件的刺激,再加上西班牙航海競爭的威脅,葡萄牙也更著力於航往印度的探險活動。西元1497年葡萄牙國王曼紐爾一世(Manuel,1495-1521)派遣達伽馬(Vasco da Gama,1469-1524),率領四艘船艦160名船員,進行往印度的航海探險。1497年7月8日,達伽馬從里斯本出航,經過五個月的航行到達好望角,再繼續向東航行,先後航經今天東非的莫三比克(Mozambique)、蒙巴莎(Monbassa)、瑪林地(Malindi)等地。在阿拉伯航海員的領航之下,花費27天航越印度洋,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的加利庫特港(Calicut),經過317天的航行,終於完成航向印度的航海創舉。達伽馬成功航抵印度,並且從印度運回許多珍貴的香料、象牙與寶石等貴重物品,打開了對東方直接的貿易航路,使得葡萄牙獨佔歐洲對東方的海上貿易,為葡萄牙獲得豐富的貿易利潤,賺取大量的財富。
點閱數1287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07-12-04
曲轅犁與筒車 - 農業發展-資源代表圖
web 曲轅犁與筒車 - 農業發展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唐代農業,隨著農耕工具的進步,使得水稻的產量大幅增加。唐代農民改進了犁的造型,改良後的犁稱為「曲轅犁」。曲轅犁操作靈活,可有效減少畜力和農民體力的消耗,提高耕作效率。此外,農民還發明了新的灌溉工具,稱為「筒車」,筒車的形狀像紡車,四周有竹筒,筒車隨水流動,竹筒就會把水從河裡帶上高處倒入蓄水渠中,以便於灌溉的進行。
點閱數38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7-12-04
樟腦與客家社會的變遷-資源代表圖
web 樟腦與客家社會的變遷
王政文/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台灣客家人與製腦業有密切關係。樟腦的製作與生產多在山區,這正是客家人分布的區域。客家人的內聚力相當強,他們在從事樟腦生產時,經由地緣與親緣的關係,發展出一套生產網絡,進而製腦這項專門技術的行業被客家人所壟斷,所以樟腦業幾乎成為台灣客家人所獨佔的一項產經活動。另外,大衛遜(Davidson)在《台灣島的過去與現在》一書中認為:「樟腦的代價就是人血(Price of camphor is blood)。」這句話便說明了樟腦開採過程中的艱辛。原本山林地帶為原住民居住之地,客家先民入山採樟,便威脅了原住民的居住地,進而經常發生衝突。清代台灣族群分布多呈現泉州人住海、漳州人住平原、客家人住丘陵的現象。客家村落多給人「粵莊多近山而貧」的印象,而一般來說清代客籍的社會地位也較平原的閩籍低落。一八六0年隨著台灣的開港及局勢的變遷,經濟作物由米、糖轉變成以茶和樟腦為主。然而,無論是在台灣東部或西部,樟腦的生產幾乎都是客家人所獨佔的產經活動,且樟腦產於山地,因而客家人聚集的桃、竹、苗等山區大舉開發,進而為客籍人士帶來許多財富,拉近與閩籍的貧富差距,提升客家的社會地位。
點閱數1531
下載數12
修改日期:2007-12-04
古埃及人的交通-資源代表圖
web 古埃及人的交通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尼羅河貫穿埃及,是重要的交通管道。根據考古文物,古埃及的造船技術已經有很高的水準了,可以建造船身長30公尺,寬6公尺的大型船隻,這種大型船隻據說是用來運送建造金字塔的石塊和建築材料。除了大型船隻之外,尚有用紙莎草莖、蘆葦紮成的小船,可以在沼澤池塘地區運行。
點閱數816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7-12-04
擂茶的製作方法 - 步驟-資源代表圖
web 擂茶的製作方法 - 步驟
李聰超/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備好擂茶的工具及材料芭樂枝夠硬且有清香味這是擂茶用的陶缽先將綠茶粉細細研磨瞧!老師的架式就是不一樣嘉震也來試一試你研磨我扶缽....加進花生好香喔!再加入黑芝麻等待花生磨細...當材料你儂我儂時...米餅是配茶的好點心成功!!!加入擂茶粉最後加工沖入100度開水慢慢攪和...瞧!米花在競逐老師幫大家盛裝開始享用....好喝又營養的擂茶
點閱數1225
下載數31
修改日期:2007-12-04